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推进无人机产业化快速发展。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起步晚,进步快。近年来,随着工业产业链配套的成熟,以及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成熟,我国从单纯的生产加工制造转向自主研发,在民用无人机制造方面处于世界前列。民用无人机作为通用航空行业异军突起的“中国制造”代表性产业,随着行业应用的加速推广、消费领域的需求爆发以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无人机系统未来将是航空业最蓬勃发展的部分。
(二)应用场景广泛
工业级无人机在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泛是技术与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在各行业不同细分领域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根据各行各业的具体需求与工作标准实施无人机作业,能够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还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省时间,可替代各行业传统作业方式。目前,在农业、电力、通信、气象、农林、海洋、勘探、影视、执法、救援、快递等专业领域的应用,无人机都显示了极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的相互融合,民用无人机产业链已从“垂直进步”走向“水平进步”,通过开拓不同的应用场景综合性地带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
(三)供应链较完善
无人机所需要的碳纤维材料、特种塑料、锂电池、磁性材料等关键配件及材料,在深圳、成都等地产业配套齐备,我国拥有无人机发展所需的全产业链,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系统的产品供应链的全部自给。国内无人机厂商借助于完善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与庞大供应商系统的支撑,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和销售产品,凭借强大的性价比优势在海外市场抢占市场。
二、不利因素
(一)技术开发还不成熟
虽然无人机技术近年来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产业化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目前国产工业级无人机的技术并不成熟,性能不稳定,无人机的智能性并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这成为制约商业应用的核心问题,阻碍着更多的市场需求释放。国内大部分无人机企业都是整合型公司,主要只从事装配业务,就开始为用户提供某项服务或多种服务,而且研发团队不稳定,研究机构创新力量还不够强,任务完成效能不高,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不到10%。
(二)产业市场尚未完善
由于无人机产品性价比不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国产无人机接受程度低、受众规模小,无人机很难在消费市场全面推广普及,推广工业级民用无人机依靠政府补贴和项目扶持的模式不可持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民用专业无人机产业发展。
(三)监管政策还不健全
民用无人机坠毁,伤及人、财物、扰乱空中秩序和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生产技术、低成本生产,以及使用者操作不规范和不守法的运营是主要原因。我国无人机政策管理条例虽然有,但法律属性尚不明晰,规定的内容比较笼统,而且缺乏强制执行效力和可操作性,申请流程也不明确,很多无人机操作者很少申请空域,“黑飞”仍然非常普遍,存在着不全面,执行监管不到位的局面,无法解决民用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
市场规模预测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2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6.87%,2022年中国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335亿元。
-
无人机
+关注
关注
226文章
10287浏览量
17890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