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什么是3D芯片堆叠技术3D芯片堆叠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详细资料简介

kus1_iawbs2016 来源:未知 2018-12-31 09:14 次阅读

近日,武汉新芯研发成功的三片晶圆堆叠技术备受关注。有人说,该技术在国际上都处于先进水平,还有人说能够“延续”摩尔定律。既然3D芯片堆叠技术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今天芯师爷就跟大家一起揭开它的面纱。

日前,武汉新芯对外宣布称,基于其三维集成技术平台的三片晶圆堆叠技术研发成功。该消息一出就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这一技术的突破,武汉新芯3D芯片堆叠技术居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3D芯片堆叠是新的技术,可将存储、逻辑、传感器于一体,能够缩小尺寸且提供性能,是朝摩尔定律的方向迈进了一步。那么问题来了,3D芯片堆叠技术到底是什么?

3D芯片堆叠技术发展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BGA封装(球栅阵列封装)替代了外引脚封装,焊料球凸点面阵使封装尺寸减小,输入和输出端口数量增加,功能和性能增加。然而随着封装技术的发展,在平面方向上的封装已经达到了极限。

另一方面,随着CMOS工艺的不断发展,继续等比例缩小的局限越发明显,系统设计师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转向芯片封装,而不是继续依赖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更多的器件来提高性能。

在传统的集成电路技术中,作为互连层的多层金属位于2D有源电路上方,互连的基本挑战是全局互连的延迟,特别随着等比例缩小的持续进行,器件密度不断增加,延迟问题就更为突出。

为了避免这种延迟,同时也为了满足性能、频宽和功耗的要求,设计人员开发出在垂直方向上将芯片叠层的新技术,也就是三维堆叠封装技术,该技术可以穿过有源电路直接实现高效互连。

另外一些组织和公司也都在积极开发基于TSV(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的3D芯片技术。究其原因,是因为许多芯片厂商都担心将来继续缩减制程尺寸时,所花费的成本难以承受,甚至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迫停止芯片制程缩减方面的开发。

随着硅片减薄技术的成功使用,多芯片堆叠封装的厚度几乎与过去BGA封装具有相同的厚度(约1.2毫米)。因此,3D芯片堆叠技术在缩小芯片尺寸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强电子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3D芯片堆叠技术简介

与传统的二维芯片把所有的模块放在平面层相比,三维芯片允许多层堆叠,而过TSV用来提供多个晶片垂直方向的通信。其中,TSV是3D芯片堆叠技术的关键。

3D芯片堆叠结构示意图

3D堆叠技术是把不同功能的芯片或结构,通过堆叠技术或过孔互连等微机械加工技术,使其在Z轴方向上形成立体集成、信号连通及圆片级、芯片级、硅帽封装等封装和可靠性技术为目标的三维立体堆叠加工技术。该技术用于微系统集成,是继片上系统(SOC)、多芯片模块(MCM)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级封装的先进制造技术。

3D芯片技术的类别

从SiP系统级封装的传统意义上来讲,凡是有芯片堆叠的都可以称之为3D,因为在Z轴上有了功能和信号的延伸,无论此堆叠是位于IC内部还是IC外部。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3D芯片技术却有了其更新、更独特的含义。

1.基于芯片堆叠式的3D技术

3D IC的初期型态,目前仍广泛应用于SiP领域,是将功能相同的裸芯片从下至上堆在一起,形成3D堆叠,再由两侧的键合线连接,最后以系统级封装(System-in-Package,SiP)的外观呈现。堆叠的方式可为金字塔形、悬臂形、并排堆叠等多种方式,参看下图。

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将一颗倒装焊(flip-chip)裸芯片安装在SiP基板上,另外一颗裸芯片以键合的方式安装在其上方,如下图所示,这种3D解决方案在手机中比较常用。

2.基于有源TSV的3D技术

在这种3D集成技术中,至少有一颗裸芯片与另一颗裸芯片叠放在一起,下方的那颗裸芯片是采用TSV技术,通过TSV让上方的裸芯片与下方裸芯片、SiP基板通讯。如下图所示:

下图显示了无源TSV和有源TSV分别对应的2.5D和3D技术。

以上的技术都是指在芯片工艺制作完成后,再进行堆叠形成3D,其实并不能称为真正的3D IC 技术。这些手段基本都是在封装阶段进行,我们可以称之为3D集成、3D封装或者3D SiP技术。

3.基于无源TSV的3D技术

在SiP基板与裸芯片之间放置一个中介层(interposer)硅基板,中介层具备硅通孔(TSV),通过TSV连结硅基板上方与下方表面的金属层。有人将这种技术称为2.5D,因为作为中介层的硅基板是无源被动元件,TSV硅通孔并没有打在芯片本身上。如下图所示:

4.基于芯片制造的3D技术

目前,基于芯片制造的3D技术主要应用于3D NAND FLASH上。东芝三星在 3D NAND 上的开拓性工作带来了两大主要的 3D NAND 技术。

东芝开发了 Bit Cost Scalable(BiCS)的工艺。BiCS 工艺采用了一种先栅极方法(gate-first approach),这是通过交替沉积氧化物(SiO)层和多晶硅(pSi)层实现的。然后在这个层堆叠中形成一个通道孔,并填充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ONO)和 pSi。然后沉积光刻胶,通过一个连续的蚀刻流程,光刻胶修整并蚀刻出一个阶梯,形成互连。最后再蚀刻出一个槽并填充氧化物。如下图所示:

三星则开发了 Terabit Cell Array Transistor (TCAT)工艺。TCAT 是一种后栅极方法( gate-last approach),其沉积的是交替的氧化物和氮化物层。然后形成一个穿过这些层的通道并填充 ONO 和 pSi。然后与 BiCS 工艺类似形成阶梯。最后,蚀刻一个穿过这些层的槽并去除其中的氮化物,然后沉积氧化铝(AlO)、氮化钛(TiN)和钨(W)又对其进行回蚀(etch back),最后用坞填充这个槽。如下图所示:

3D NAND目前已经能做到64层甚至更高,其产量正在超越 2D NAND,而且随着层数的进一步扩展,3D NAND还能继续将摩尔定律很好地延续。

TSV——层间互连技术

上文提到,在3D芯片堆叠技术当中,TSV是其关键,那TSV到底又是什么呢?

TSV(through silicon via),中文为硅通孔。TSV通过再芯片与芯片之间、晶圆与晶圆之间制作垂直导通,实现芯片之间互连,能够使三维方向堆叠的密度最大,外形尺寸最小,并且大大改善芯片速度和降低功耗。

采用TSV技术堆叠的器件

TSV与目前应用于多层互连的通孔有所不同。一方面,TSV通孔的直径通常仅为1-100Lm(光通量的物理单位),深度10-400Lm,为集成电路或其他多功能器件高密度混合集成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它们不仅需要穿透组成叠层电路的各种材料,还需要穿透很厚的硅衬底,因此对通孔的刻蚀机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

3D TSV互连概念模型

上图是一个3D TSV互连的概念模型,TSV是利用垂直硅通孔完成芯片互连的方法,由于连接距离更短、强度更高,它能实现更薄更小而性能更好、密度更高、尺寸和重量明显减小的封装。同时还能用于异种芯片之间的互连。

根据通孔制作的时间不同,3D TSV通孔集成方式可以分为四类:

1.先通孔工艺,即在CMOS制程之前完成硅通孔制作。先通孔工艺中的盲孔需电镀绝缘层并填充导电材料,通过硅晶圆减薄,使盲孔开口形成与背面的连接。

2.中通孔工艺,即在CMOS制程和后段制程(BEOL)之间制作通孔。

3.后通孔工艺,即在BEOL完成之后再制作通孔,由于先进行芯片减薄,通孔制成后即可与电路相连。

4.键合后通工艺,即在硅片减薄、划片之后再制作TSV。

圆片上通孔制造是TSV技术的核心,目前,钻蚀TSV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干法刻蚀或称博世刻蚀,另一种是激光刻蚀。博世工艺为MEMS工艺而开发,快速地在去除硅的SF6等离子刻蚀和实现侧壁钝化的C4F8等离子沉积步骤之间循环切换。下图为南京电子器件所(NEDI)利用博世工艺制作的TSV硅通孔。

NEDI研制的3D TSV通孔

激光技术作为一种不需掩膜的工艺,避免了光刻胶涂布、布刻曝光、显影和去胶等工艺步骤,三星在存储器叠层中采用了这一技术。激光加工系统供应商Xsil公司(爱尔兰)为TSV带来了另一种解决方案,Xsil称激光钻孔工艺首先应用到低密度闪存及CMOS传感器中,随着工艺及生产能力的提高,将会应用到DRAM中。

TSV被许多半导体厂和研究机构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封装方法,世界上50%以上的厂商都参与3D TSV互连相关方面的研究。其中,以三星,SK海力士等为首的企业在积极推广可将3D TSV的计划。此外,英特尔、台积电、格芯、高通安森美、惠普、IBM、联电、纽约州立大学等都有在研究3D芯片堆叠技术。

3D芯片堆叠技术应用及行业影响

如今,3D芯片堆叠技术在一些设备中已经有总领性的作用。从第一代开始,Apple Watch就是由最先进的3D堆叠式芯片封装之一驱动。在该智能手表中,30种不同的芯片密封在一个塑料包层里面。为了节省空间,存储芯片堆叠在逻辑电路上面。如果没有采用芯片堆叠技术,该手表的设计就无法做到如此紧凑。

英伟达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布莱恩·凯莱赫表示,公司针对AI打造的Volta微处理器的运作也运用了3D堆叠技术。通过直接在GPU上面堆叠八层的高频宽存储器,这些芯片在处理效率上创造了新的记录。“我们在电力上是受限的,我们能够从存储系统腾出的任何电力,都可以用在计算上。”凯莱赫如是说。

芯片堆叠也带来了一些全新的功能。有的手机摄像头将图像传感器直接叠加在处理图像的芯片上面,额外的速度意味着它们能够对照片进行多次曝光,并将其融合在一起,在昏暗的场景里捕捉到更多的光线。

由此可见,3D芯片堆叠技术的应用市场非常大,一旦全面投入市场,将极大的提升计算机芯片性能。可以说,3D芯片堆叠技术是一个趋势和必然,日后会越来越普通。

结语:

半导体业晶圆制程即将达到瓶颈,也就代表摩尔定律可能将失效。在晶圆制程无法继续微缩下,封测业将暂时以系统级封装等技术将芯片做有效整合,提高芯片制造利润,挑起超越摩尔定律的角色。

中国***半导体协会理事长卢超群指出,未来半导体将要做3D垂直堆叠,全球半导体产业未来会朝向类摩尔定律成长。封测业人士指出,目前不论是在逻辑芯片上抑或是NAND Flash上,都需要3D堆叠技术,才能让芯片效益发挥最大化,也才能达到轻薄短小的程度。从这一点上看,武汉新芯基于其三维集成技术平台的三片晶圆堆叠技术研发成功,确实代表了芯片未来方向。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CMOS
    +关注

    关注

    58

    文章

    5735

    浏览量

    236066
  • BGA
    BGA
    +关注

    关注

    5

    文章

    549

    浏览量

    47032
  • 3D芯片
    +关注

    关注

    0

    文章

    52

    浏览量

    18461

原文标题:刷屏的3D芯片堆叠技术,到底是什么?

文章出处:【微信号:iawbs2016,微信公众号: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浅谈3D芯片堆叠技术现状

    在最近举办的GSA存储大会上,芯片制造业的四大联盟组织-IMEC, ITRI, Sematech以及SEMI都展示了他们各自在基于TSV的3D芯片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
    发表于 04-14 18:38 6615次阅读
    浅谈<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芯片</b><b class='flag-5'>堆叠</b><b class='flag-5'>技术</b>现状

    AMD 3D堆叠缓存提升不俗,其他厂商为何不效仿?

    3D堆叠、多芯片封装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了,这年头制造工艺已经没有太多噱头,有时甚至性能提升也有限,厂商只好从架构上入手。像苹果的Ultra Fusion拼接、Graphcore的3D W
    的头像 发表于 04-13 01:06 6574次阅读

    3D堆叠像素探测器芯片技术详解(72页PPT)

    3D堆叠像素探测器芯片技术详解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1:08 2890次阅读
    <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堆叠</b>像素探测器<b class='flag-5'>芯片</b><b class='flag-5'>技术</b>详解(72页PPT)

    芯片3D历程

    芯片3D历程摩尔定律遇到发展瓶颈,但市场对芯片性能的要求却没有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芯片也开始
    发表于 03-19 14:04

    翻译机堆叠方案详细资料免费下载

    本文档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的是翻译机堆叠方案详细资料免费下载整机结构3D
    发表于 11-07 08:00 0次下载

    英特尔为你解说“Foveros”逻辑芯片3D堆叠技术

    在近日举行的英特尔“架构日”活动中,英特尔不仅展示了基于10纳米的PC、数据中心和网络系统,支持人工智能和加密加速功能的下一代“Sunny Cove”架构,还推出了业界首创的3D逻辑芯片封装技术——Foveros。这一全新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2-14 15:35 8298次阅读

    英特尔逻辑芯片3D堆叠技术“Foveros” 将实现世界一流性能

    英特尔近日向业界推出了首款3D逻辑芯片封装技术“Foveros”,据悉这是在原来的3D封装技术第一次利用
    发表于 12-14 16:16 2703次阅读

    2.5D异构和3D晶圆级堆叠正在重塑封装产业

    对于目前的高端市场,市场上最流行的2.5D3D集成技术3D堆叠存储TSV,以及异构堆叠TSV
    的头像 发表于 02-15 10:42 6808次阅读
    2.5<b class='flag-5'>D</b>异构和<b class='flag-5'>3D</b>晶圆级<b class='flag-5'>堆叠</b>正在重塑封装产业

    Global Foundries 12nm工艺的3D封装安谋芯片面世

    对于3D封装技术,英特尔去年宣布了其对3D芯片堆叠的研究,AMD也谈到了在其芯片上叠加
    的头像 发表于 08-13 10:27 2928次阅读

    国际大厂们之间的“3D堆叠大战”

    困于10nm的Intel也在这方面寻找新的机会,其在去年年底的“架构日”活动中,推出其业界首创的3D逻辑芯片封装技术——Foveros,Foveros首次引入3D
    的头像 发表于 01-28 16:10 3475次阅读

    3D封装技术定义和解析

    ,如今3D封装已从芯片堆叠发展到封装堆叠,扩大了3D封装的内涵。
    发表于 05-28 14:51 6214次阅读

    继Intel、台积电推出3D芯片封装后,三星宣布新一代3D芯片技术

    在Intel、台积电各自推出自家的3D芯片封装技术之后,三星也宣布新一代3D芯片技术——X-Cu
    发表于 10-10 15:22 1686次阅读

    3D堆叠技术的诱因资料下载

    电子发烧友网为你提供3D堆叠技术的诱因资料下载的电子资料下载,更有其他相关的电路图、源代码、课件教程、中文
    发表于 03-31 08:50 12次下载
    <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堆叠</b><b class='flag-5'>技术</b>的诱因<b class='flag-5'>资料</b>下载

    浅谈400层以上堆叠3D NAND的技术

    3D NAND闪存是一种把内存颗粒堆叠在一起解决2D或平面NAND闪存限制的技术。这种技术垂直堆叠
    发表于 06-15 09:37 2349次阅读
    浅谈400层以上<b class='flag-5'>堆叠</b>的<b class='flag-5'>3D</b> NAND的<b class='flag-5'>技术</b>

    3D芯片堆叠是如何完成

    长期以来,个人计算机都可以选择增加内存,以便提高处理超大应用和大数据量工作的速度。由于3D芯片堆叠的出现,CPU芯粒也有了这个选择,但如果你想打造一台更具魅力的计算机,那么订购一款有超大缓存的处理器可能是正确的选择。
    发表于 10-15 10:24 1447次阅读
    <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芯片</b><b class='flag-5'>堆叠</b>是如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