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业发展应该是一个从学术研究、行业验证、商业落地、行业平台到智能生态的一层层深入过程。
12月21日,“2018硬科技行业领袖峰会暨镁客网年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峰会汇聚了超过300家硬科技企业及投资机构代表共同参与,一起回顾2018,展望2019。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温浩发表了主题为《从核心技术闭环出发,实现产业变革之路》的演讲。
温浩认为,AI企业发展应该是一个从学术研究、行业验证、商业落地、行业平台到智能生态的一层层深入过程,这也是人工智能企业理想的发展阶段。
以下是演讲实录:
感谢镁客网的邀请。我们先讲一下云从在这3年多时间里,从打造核心技术闭环到领导产业是怎么做的。
云从是一家从中科院孵化出来的企业,我们的技术累积已有十多年,创始人周曦博士师从美国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除此之外,我们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承接了国家人工智能三大平台:发改委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高准确度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应用平台,还有工信部核心SoC芯片应用平台。另外,我们在国内还设立了五大研发中心。
目前,我们的业务主要聚焦四个行业,银行、安防、机场和零售。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国家级平台,以能力和资源为支撑点,凭借AI定义设备、定义场景做各个行业的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定义智慧生活。
前一段有一个新闻,宁波的行人闯红灯被抓拍,结果是公交车上的董明珠广告。这个事情告诉我们,AI技术在应用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不能为了AI而做AI,它应该是有感知、有认知、有决策的一个闭环。或者你的技术够先进,能够形成一整套的有价值的方案。
云从要打造的就是技术闭环,具备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人工智能是"头雁",人工智能解决的是问题的本身,怎样让能力提高,怎么去解决问题,让它引领技术发展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技术落地方面,除了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是应用最广的技术,很多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人机交互的视觉入口。
其实在视觉识别中,除了人脸,还有人体识别,通过体态、衣着来识别人识别等,现在也开始有大规模的应用。
人脸加人体是对人识别的比较完善的方案。我们在中科院做了很多实验,对人脸做了各种角度、各种光源的分析,形成一个结构化的数据。
现在人体的识别率也超过了96.6%的商用标准。
举个例子,一个女孩在公园里面跑步,没有拍到人脸,但我们可以通过形体特征把她识别出来,这是一个跨摄像头和无需人脸的识别应用,所以我们叫它“跨镜追踪”技术。
公认的,人机交互的下一代交互方式就是“人脸+人体+语音+AI”,比如VR交互。那么云从在视觉识别外,还与联合实验室、中科院做了语音识别,错词率很低。同时我们在决策方面做了很多模型,比如双塔神经网络。
五官感知方面,我们通过感知技术做了统一大数据建模,通过机器人学习画像,得到策略推荐,再到执行、反馈。比如"董明珠"闯红灯事件,就是感知系统不够完善,如果系统知道董明珠不可能出现在宁波,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我们还做了行业产品和解决方案,在银行有50多个解决方案落地,通过感知技术做集成生物识别,比如ATM机刷脸取款等,这是比较简单的应用。除此之外,银行对备付金预测也很关心,比如为某地建行的1000多个网点ATM机预测备付金,1个月超10亿的话就能节省上百万的利息,这是从感知到认知的决策闭环。
零售行业线下门店方面,从店外进来多少人,进来多少次、流连于什么产品间等,我们都有一套客户转化率去做识别和决策。举个例子,门店门口装有人脸抓拍机,可以判断是VIP、会员、还是熟客,并根据性别年龄推送广告;到货架上,有感应技术获取画像并将其推荐到店员的终端上去,由他/她为顾客做相关的推荐;最后的支付环节,直接刷脸支付就可以了。
这才是现在AI技术可以帮助门店做的事情,而不是弄一个无人超市,对提高产量,毫无帮助。
最后我们认为,AI落地将从最开始的学术研究,体现技术先进性,一步一步走到行业验证,再行业实战,最后到成为行业平台和智能生态。
会上,镁客网还发布了“2018硬科技领袖企业100强”及“2018硬科技行业风云人物”。云从科技、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博士分别荣获这两项殊荣。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29924浏览量
268215 -
云从科技
+关注
关注
1文章
67浏览量
9672
原文标题:云从科技:AI应该形成感知、认知和决策的技术闭环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