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载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尤其是当微载体应用在药物递送系统中时,其与传统的给药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毒副作用低、有效利用率高、稳定性高、可以减轻由于药物过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节约人力和药物资源。然而,当前通过生物萃取或化学合成得到的微载体的单分散性较差,形貌不均匀,并且由于在微载体的制备过程中时常需要极端条件下聚合或是在有机试剂中对微载体的合成材料进行溶解,这类微载体在生物相容性方面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因此,通过使用易获得的材料和简便的方法来制备功能性微载体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近日,东南大学赵远锦教授课题组受到豆腐形成原理的启发,通过微流控技术在内、中、外三相流体中分别引入卤水、豆浆、豆油,从而制备出了新型的大豆蛋白药物递送微载体。豆腐是中国等亚洲地区的传统食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将豆浆和卤水混合以交联大豆蛋白质,再经过一些脱水步骤后即可制备出豆腐。微流控技术能够对微通道内的小液滴进行精确控制,因而豆腐微载体呈现高度的单分散性和均一性。此外,豆腐微载体在冻干后,整个球体将呈现相互连通的多孔结构,因而研究者可以将多种药物或活性分子装载到微载体中以构建药物递送系统。上述特点使得豆腐微载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原文标题:能载药的“豆腐”
文章出处:【微信号:Micro-Fluidics,微信公众号:微流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在当前的医疗健康领域,AI 的重要性愈发凸显。NVIDIA AI 正加速推进药物研发,致力于减少药物的研发时间和成本,使更多的老年患者能够更快获得关键治疗。
发表于 11-19 16:07
•262次阅读
肿瘤学的精准医疗能够为癌症患者量身定制治疗策略,并确保最佳预后。迄今为止,大多数精准疗法都是基于每个患者的基因突变位点设计,部分药物对某些基因突变的患者产生最佳治疗效果,但对发生其他突变的患者疗效
发表于 11-18 10:05
•714次阅读
摘要: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载体尺寸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SCR载体尺寸会显著影响SCR系统的性能,载体长度增加导致排气背压明显增大,但SCR系统的氮氧化物(NO2
发表于 11-14 10:30
•211次阅读
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漩涡湍流辅助的微流控平台(VTAM),可实现类精子结构的微型机器人一步成型,配合外部磁场驱动为药物递送提供了新的载体。该研究团队进一步将
发表于 11-12 09:56
•359次阅读
表面形成临时微通道。利用此微通道可以将药物直接递送至皮内,从而提高药物的透皮效率。微针给药结合了
发表于 11-12 09:43
•748次阅读
领域取得了迅速进展。在最初阶段,微针主要用于经皮药物递送领域,通过微针创建的微通道或将药物直接加
发表于 11-09 11:19
•605次阅读
们设计为允许在芯片内发生各种化学和生物反应。 微流控芯片可用于化学合成、药物发现、DNA 分析和即时诊断等广泛应用。 玻璃因其光学透明性、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而成为微流控芯片制造中常用的
发表于 07-21 15:05
•519次阅读
生物钟可以协调人类生化、生理和行为功能的日常节律。时间疗法涉及在昼夜节律的适当阶段进行药物递送,以达到最佳疗效或最小毒性。
发表于 05-29 11:47
•1769次阅读
将小分子、核酸、蛋白质和药物导入细胞是监测和了解细胞行为以及生物功能的重要途径。
发表于 05-28 10:11
•617次阅读
生物分子的封装和可控释放在生物基信息存储、生物传感、医学鉴定、药物递送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发表于 05-27 10:46
•673次阅读
近年来,用于药物递送的微针阵列由于微创、无血和低疼痛感等特点得以应用和推广。
发表于 04-20 11:29
•1007次阅读
表明,一种具有电触发微针按需给药功能的无线可穿戴贴片可能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损伤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发表于 01-22 09:51
•5344次阅读
RFID智能文件载体柜系统(DW-S402)采用RFID识别技术,结合智能文件载体管理软件,实现了文件载体权限管理、定位管理、智能存取、智能盘点、在线监控等功能,同时对文件载体进行规范
发表于 01-14 14:53
•666次阅读
基于微纳机器人的靶向递送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精准药物递送、无创手术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表于 01-13 11:29
•1249次阅读
与注射给药相比,口服给药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更低,并且患者的可接受度更高,一直是首选的给药方式。
发表于 01-12 10:50
•1039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