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恨不得把自己裹成粽子再出门
但是穿得厚≠穿得暖
摇粒绒,作为合成纤维的一种
既轻巧速干,也更加御寒
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充满大量的合成纤维,比如我们身上穿的棉麻丝毛制品,天然的纤维含量很低。因天然纤维产量有限,且生产方式对环境污染很大,所以合成纤维成为了更好的替代品。
目前,我国合成纤维产量占全球的50%,在新时代,我们如何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为纺织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戳视频,观看由合成纤维行业的龙头标杆三联虹普董事、战略投资部总经理张敏喆讲述,AI技术如何帮助智能制造行业加速升级。
“我们国家每年生产约25亿锭合成纤维,它的体量非常大,过去讲究的是稳定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但是随着数据的介入,我们可以根据精准的数据,在大规模的生产中识别各种各样的状况,进而调整生产。这种柔性是人力所不及的,而这恰恰是AI能力的体现。”
明确数据主权,促进联合创新
工业互联网的门槛比较高,每类工业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业Know-How和行业知识,唯有开放合作,才能共同打造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华为坚持开放的平台,明确数据主权和知识产权,促进联合创新。
张敏喆在访谈中提到,“我认同华为对数据的承诺,即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工业领域跟消费领域不同。消费领域是用不断的产品更新,刺激消费者的眼球。工业领域就比较严肃,而且重视并保护各个渠道,也就是说客户不会轻易共享数据和信息。我们提供服务的前提是,必须确保所有渠道的安全,使客户能够有效生产,确保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安全。”
开放合作,扩大朋友圈
张敏喆指出,在与系统集成商合作,进入细分领域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所有的生产工艺数据并不是为数据分析准备的,这需要合作双方快速高效的磨合。
华为有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可以在硬件、软件上支持物联网、AI多个技术领域,是优秀的系统集成伙伴,张敏喆表示。比如,华为最近推出的AI芯片,在三联虹普的控制系统中就有应用场景。
“华为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同时,华为有很多优秀的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伙伴,扩大了我们的朋友圈,使得我们有机会在其中找到技术合作伙伴,帮助合成纤维行业解决数字化转型的问题。我们与华为云EI(企业智能)团队已经有了良好的合作。”
华为云EI,成就"破茧"之路
工业生产中的数据采集,维度和频度很重要。作为对比,人力采集能做到分钟级就已经很不错,但机器采集的频度可以达到秒级、毫秒级。
张敏喆说:“这就是除了维度以外,频率的爆炸,它带来的是实时、更精准、更柔性的控制。这也是我们希望跟华为合作达到的目标,并希望将我们合作的成果在行业推广。”
通过华为云EI工业智能体释放产线柔性化能力,帮助纤维生产企业更好应对下游的个性化需求。经过前期测试,有效提升下游需求匹配率28.5%。
未来可期
合成纤维行业产能从2000年的500万吨,发展到现在的4000万吨。“在新时代,信息化和智能化将帮助我们沉淀前辈的经验,带给行业发展巨大的机会,对我们走向未来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面向未来,需求只会更细分更复杂。如何面对这样的变化?个性化、小批次生产就是产业的协同方式,智能化和数字化也带来了帮助,使得生产更加柔性,可以分门别类针对各种情况制定生产方案。“应对未来更为纷繁复杂、更加丰富的下游产业需求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利用好AI等技术手段,提供重要的支撑。”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0984浏览量
269267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文章
5569浏览量
76368
原文标题:冷冷冷冷冷?加了AI的抗寒术了解一下
文章出处:【微信号:huaweicorp,微信公众号:华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