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AI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并不是初始年,而是深化年。AI已经是安防领域与楼宇对讲的主流趋势,对于智能家居而言,AI已经成为标配的基础技术,更加AI场景化落地去颠覆现有的智能家居体验,是灵魂式革命。
AI给予智能家居上下游企业新的契机,也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台阶高度,真正落地的是如何将AI技术与产品、场景与体验上下功夫。
智能楼宇的痛点
随着智能化的普及,楼宇对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已经成为现代化住宅社区的标配设备,它不仅能为用户提供进、出及来访客人的管理,同时也对楼宇防盗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
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楼宇对讲系统采用ID卡的方式,看似简单的一个刷卡开门动作,却存在较大的使用弊端和安全隐患:如忘记带卡时,住户进出小区会带来不便;小区物业为每个住户配置的卡的数量有限,增加一张卡需要支付额外费用;若卡丢失,并被不法分子拾到后,即可随意开门进出;或者在保障性住房核查时,必须采用人工核查。
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自然性和不被察觉性的双重优点。自然性是指该识别方式同人类(甚至其他生物)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不被察觉的特点对于一种识别方法也很重要,这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并且因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不容易被欺骗。
“脸通”可以解决传统带卡式的一切问题,人脸识别相较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而言,人脸识别是非接触的,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而同时能够满足在实际应用场景下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
社区的脸通时代
对于居民来说:只要预先去物业登记好人脸,当他们经过摄像头区域,会被自动抓拍,比对成功,门将自动开启,不再需要额外带门禁卡,特别当购物结束,拎着一堆物品时,不需要再经历一个“放东西—找钥匙—开门—再拎东西”这样的流程。而且,人脸识别开门非常快,不到1秒就能够识别完成。
对于物业管理来说:使用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楼宇对讲系统后,只需要居民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同时登记人脸信息,即使有新增人员,居民也将主动前来办理,方便社区的人员管理。
AI安防在家庭和社区的应用场景
家居监控:常用的设备是智能摄像头,用于实时监控家中的情况,用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家里的变化。除了远程查看外,智能摄像头还具有人体移动侦测报警、双向语音、多用户分享、红外夜视、高清回放等功能。
消防预警:这类设备主要用于家庭防火防爆,常用设备有烟雾感应器、燃气泄漏探测器、智能开关等,它们在烟雾或可燃气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发出报警,或者自动切断电源,以免火灾发生,而不是事发后才让用户知晓。
家庭防盗:防盗设备包括人体活动和门窗开关感应设备,例如红外入侵探测器、门窗磁、智能门锁等,这些设备在系统设防状态下,能够感应到有人进入、门窗打开进而进行报警,并及时将感应的异常情况传送至用户手机,达到保护家人和财物的目的。
巡检机器人: 携带了检测装置的巡检机器人,可以在社区里四处移动,将画面和数据传输到远端监控系统,让巡检工作变得轻松,避免夜间巡检时有可能遇到的危险。有的巡检机器人身兼数职,集灭火、报警功能于一身;有的机器人则专注于某个领域,比如消防机器人、电力巡检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
楼宇对讲: 对物业来说,楼宇对讲维护成本高,问题排查困难,如果将整个设备放到物联网平台上,实时进行监控。配合单元门门禁进行联动,用创新的开锁方式进行改造,也可以让业主觉得更安全方便。
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有着非常好的前景,但目前国内的基础还较薄弱,在应用过程中还有较多问题需要完善和解决:视频成像质量受环境影响较大,存在光照不足、图像模糊、目标尺寸过小或相互遮挡等问题,不利于人工智能对视频内容的辨识;数据资源分散,开放和共享程度低,难以开展多维数据融合分析,使得人工智能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领域专业知识的积累不足。
早期的智能分析技术属于单场景的目标检测和行为分析,对视频内容的理解能力偏弱,同时也很少涉及大范围场景的关联行为分析;缺乏有效的自主完善能力。当前很多的智能,只是一种反应式智能,根据输入条件进行自动判断而已,并不具备成长能力。
-
智能家居
+关注
关注
1928文章
9577浏览量
185506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2文章
47399浏览量
238905
原文标题:人工智能的场景化落地:从智能家居到AI安防、智能楼宇
文章出处:【微信号:scinaniot,微信公众号:司南物联】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