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国家智能产业峰会的智慧交通平行论坛现场,关积珍、郭海峰、汪俊分别从新技术背景下的智能交通创新发展、人机耦合在城市交通智能治理中的创新与实践、讯飞交通超脑计划分别讲述了当前智慧交通发展新格局。
1月10日-1月11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高文院士共同担任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与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澳门大学讲座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陈俊龙共同担任峰会程序主席的2019国家智能产业峰会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其中,亿欧作为特邀媒体参与峰会进行现场报道。
在智慧交通平行论坛现场,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关积珍发表了“新技术背景下的智能交通创新发展”主题演讲。关积珍指出,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交通系统的运行和服务带来变革,也为智能交通系统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智能交通系统在传统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决策等基础上,内涵、理念和重点技术都在变化。面向未来,智能交通系统总体发展趋势是网联化、协同化、智慧化,重点在智能出行服务、智能化运营管控、车联网与车路协同等方向创新发展。
银江股份智慧交通研究院院长郭海峰发表了“人机耦合在城市交通智能治理中的创新与实践”主题演讲。郭海峰指出,依托典型城市1000+路口实战环境,将专家经验与AI技术深度融合,构建30层深度学习网络,20万+参数对专家的治理方案、配时方案和交通状态进行学习,以大量的HI(Human Intelligence)经验知识训练AI,然后反过来利用AI进一步指导HI,使人机耦合式的交通智能治理方案不断在实践中迭代优化。
科大讯飞智慧城市BG汪俊发表了“讯飞智脑交通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汪俊指出,讯飞交通超脑是科大讯飞公司人工智能学习交通大数据,赋能交通的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解决方案,以“智行合一,让交通更简单”为理念,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分析研判—实时管控诱导”的应用闭环,实现交通管理协同化、交通研判智能化、交通组织最优化。
新技术下的智能交通如何创新发展?
相关资料显示,ITS是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的简称,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有哪些?
论坛现场,关积珍对ITS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阐述,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七个方面: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公共交系统、智能化车辆控制系统、营运车辆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安全保障、紧急事件管理与救援系统。关积珍提到,新技术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创新发展有三个方面: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迅速,给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智能交通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构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
而在技术推动交通系统变革方面,关积珍提到了六点:全面、精准感知,全息交通,全景式交通;动态实时交互,泛在移动互联;新型载运工具,更快更智能更节能;新型基础设施,交通服务水平改善;交通系统的运行,运营组织和服务模式变化;电动化,绿色交通,交通能耗结构转变。
此外,在交通供需、运营和服务的变革有:O2O——办公模式变革对交通需求的影响;网购——快递物流带来的交通需求变化;拼车——合乘制带来的好处;专车——节能减排的潜在效益评估;分时租赁——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变化与理念的转变;公交运营——线网优化与服务保障的均衡;动静态交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供需动态均衡。其中,关积珍强调了三点问题。交通需求,是增加供给还是控制需求?车辆保有,是自由发展还是控制增长?资源利用,是效率提升的同时带来节能减排的效果。
关积珍提到,未来交通将是以全新的出行模式存在。绿色出行:新能源车辆,公共交通,生态驾驶;共享出行:交通工具共享,交通设施共享,交通服务共享;智能出行:预约出行,定制出行,一站式出行MaaS。
在交通系统方面将主要以移动互联,车路协同,自主高效三方面为主,具体可表现在智能出行的个性化、定制化出行服务;人与车、车与路、路与环境和用户体验的系统工程;智能驾驶,路径优化的低碳高效出行;车载智能终端,娱乐休闲体验的云端服务;主动式安全保障的零事故;自动驾驶的随心而动几方面,可为大众生活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智能交通技术革新
关积珍指出,交通指的是满足人和货物的位移,交通需求更为受人关注。智能交通系统升级发展有三个阶段:2005年ITS1.0阶段、2015年ITS2.0阶段、2025年ITS3.0阶段。并提到,新技术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新的理念和模式;技术变革正在重构或再造交通系统;智能交通是新业态、新模式、并助力产业提升。
目前国内正处于ITS2.0迅速发展的阶段,ITS3.0初现端倪,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数据驱动的应用提升、移动互联的运营服务、跨界融合的产业转型。关积珍提到,智能交通系统创新发展总体趋势为网联化、协同化、智慧化,智能出行表现在个性化、精细化、智能化,智能车路协同表现在智能驾驶、载运工具智能化,基础设施智能化。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关积珍
人机耦合如何高调引导城市交通智能治理?
郭海峰在演讲开始提到某城市1万个检测器样本数据质量,饼状图显示,正常数据占25%、缺陷数据占21%、异常数据占14%、缺失数据高达40%。因此提出三元一体、治理思维(重新运用IT技术、构建数字孪生交通)的概念,“三元”指的是物理即路、社会即人、信息即数,而治理(Operation)思维的本质是Effect驱动。
郭海峰提到,杭州主城区交通现状:路网(交通工厂)、6千+路段(输送带)、1500+路口(控制闸)、日间约50万辆/小时(输送能力),智能车辆随机出现,随机消失,随机干扰甚至阻塞输送带。此外,根据相关资料查证,2015年度堵车时间最长之城是杭州,中国十大堵城中杭州名列第四,而在2016年度十大堵城中杭州名列第八。而相较于杭州在2018年与2017年拥堵情况对比,依据Didi、Baidu、Amap三大平台的数据变化显示可知,杭州的拥堵情况是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路网结构和交通出行方式基本没有变化的前提下,杭州究竟做了什么?
郭海峰指出,杭州城市虽然是数据大脑,但阿里主要的贡献是在感知层,日均处理交流非结构化数据400TB,结构化数据150GB,完成了主城区近5千路视频的实时在线分析。即便如此,对于城市交通系统而言,感知能力依然较弱。郭海峰提到,以智能为中心,感知到认知、再到决策、控制、反馈是一个闭环系统。而在交通际遇三叉口,即交通管理、人机治理、机器智能中,人机治理是良策。
此外,郭海峰提到,传统交通是对于人、车、路、环境四个部分进行分析认知,对于交通的再认识,应该是Traffic is OLD(OLD is Origin-link-Destination,OLD is Traffic/Transportation)。暂且抛开Origin和Destination端的问题,大众所热衷讨论的交通问题本质上都是Link自身的问题。回顾1997—至今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历程,可分为企业建设、政府管理、企业维护三个部分,线性模式、管理思维(运用IT技术管理Link上的公务人员和设备),而管理思维的本质是Event驱动。
同样,也需要正视一些问题。郭海峰表示,目前IT技术无法像工厂流水线一样,驱动交通系统自动化地运行。其中,有两点瓶颈:人因瓶颈即物理世界无法自动化;数据瓶颈即数字世界无法自动化。数据即土壤,AI即透视,AI于道路交通系统而言,客观价值是其能够在未来实现透视能力,而非如今热追的无人值守的自动化。
郭海峰强调,人机耦合是其采用的核心技术线,专家经验与机器智能的超算为中心,数据、模型、算法、服务为辅,共同实现人机耦合。其中,超能计算包括动态数据实时汇入、支持各类计算模式、批量数据分析处理、深度应用AI技术、汇集领域模型与算法、开放多元服务。闭环链条包括数据采集、计算引擎、数据处理、机器学习、交通引擎、交通应用。并提出治理目标:数字孪生透视城市交通。
银江股份智慧交通研究院院长郭海峰
讯飞交通如何实施超脑计划?
汪俊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机会为:核心技术在“无人区”仍要持续领跑,讯飞超脑的感知领域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图文识别;认知领域在机器阅读理解、口语机器翻译、机器阅读理解方面。专注人工智能主业:前瞻布局,持续投入,助力产业生态构建。技术方面:追求算法突破、脑智同飞、人机耦合;生态方面: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为社会赋能;商业方面:A.I.技术+多维数据+行业知识赋能行业发展,助力AI+产业应用布局。
当前,机动车、驾驶人的快速增长给路网承载、交通管理带来极大压力,因此向数据要效率,向科技要警力成为公安交管的必然选择。
汪俊提到,讯飞交通超脑建设理念为“智行合一,让交通更简单”,即将多元数据实时接入的数据能力、监测城市交通运行的感知能力、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决策能力、机器学习专家经验的学习能力为要素形成环状系统。其中,数据融合应用、交通信号优化、智能指挥调度、公众出行服务为四个要点。
以合肥市为例,多源数据深度融合包括公安数据(卡口、电警、地磁数据1200万条/日)、城泊停车数据(6万条/日)、互联网路况数据(8千万条/日)、运营车辆数据(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数据9千万条/日),应用有四个方面:路况精准感知、堵点挖掘治理、事件影响分析、车辆分析研判。
交通信号优化包括强化学习+平行仿真(可每2分钟对示范区内11个路口实时协调优化)、信号配时应用成效,此外,还有事件仿真与服务决策、语音引擎与提速增效、视频分析与快速反应。
而在应用成效上,汪俊提到,合交通超脑试运行半年来,工作日高峰时段畅通路段比例提升6%,全市42个交通网格中已有12个拥堵指数下降,15平方公里示范区内通行效率提升10%。
科大讯飞智慧城市BG汪俊
关积珍: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主题专家,全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参与多顶国家智能交通系统科技规划及顶自实施组织,支持参加20多顶 ITS科技顶目以及近百顶ITS工程建设项目。兼任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副主编,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奖一等奖2顶,北京市科技二等奖1项。
郭海峰:博士,副教授,200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 获博士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智能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银江股份智慧交通研究院院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交通厅、杭州市重大科技项目,市规划局和企业委托项目十余顶。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参与者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状态分析、智能交通系统等方面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6项。2017年参与杭州市城市数据大脑建设,负责杭州市全域1000+路口交通资源的计算、分析和优化控制,在城市交通智能治理方面构建了体系性的理念、技术、产品、服务和运营模式。
汪俊:科大讯飞智慧城市BG交通业务总监,负责交通超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工作,长期从事智能交通行业,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挖掘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
智慧城市
+关注
关注
21文章
4232浏览量
96957 -
智慧交通
+关注
关注
5文章
681浏览量
26869
原文标题:基于创新,关积珍、郭海峰、汪俊如何预判智慧交通发展新格局?
文章出处:【微信号:IV_Technology,微信公众号:智车科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