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一种DC-40GHz带状线到共面波导过渡设计

3X1L_gh_f97d258 来源:lq 2019-02-04 13:56 次阅读

摘要:针对基于微波多层LTCC 基板的带状线功分器输入端口存在的大高度差过渡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带状线到共面波导宽带同层过渡结构。在传统过渡模型基础上,引入高阻线及共面波导到带状线的交叉过渡形式,使得传输性能有所改善。仿真结果显示,在0GHz~40GHz范围内带状线到共面波导水平过渡的回波损耗小于–20dB,插入损耗小于0.2dB。应用过渡结构的带状线功分器性能指标满足要求,验证了过渡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新型电子材料技术以及封装互连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微波毫米波电子系统在小型化、高集成度、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目前比较流行的低温共烧陶瓷(LTCC)多层基板布线的特性可以使电路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立体,将带状线形式的无源器件埋置在其介质中,由此可以大幅减小电路的面积,为微波电路模块的小型化提供一种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LTCC微波电路中,带状线信号需要过渡到表层方便信号间的传输,关键问题是要实现过渡结构的低插入损耗和高可靠性。近年来有很多关于同层过渡结构的报道,文献[2]采用锥形线过渡形式,文献[3]采用在带状线上方接地平面开锥形槽的形式,文献[4]通过增加微带线介质厚度展宽微带线来避免微带线与带状线大宽度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法均不能应用于带状线与共面波导介质厚度较大、带状线与共面波导地面不同或穿墙过渡等环境中。

本文研究共面波导进入多层LTCC 介质基板时产生传输不连续性的原因,仿真设计了一种大高度差带状线到共面波导的同层过渡结构,通过将共面波导部分与带状线介质交叉并增加一段高阻线进行阻抗匹配,优化了0~40GHz 整个频段范围内水平过渡结构的传输性能。

1 电路模型分析

在LTCC多层板电路中,无源电路结构大多都埋置在多层板内部,为了方便测试或者和顶层有源电路部分相互连接,常使用垂直过渡结构或水平过渡结构,其中垂直过渡在高频段和穿过层数较多时,寄生电感和电容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较大[5]。本文以应用于密封金属腔体内的带状线到腔体外共面波导同层过渡结构为例,仿真设计一种同层交叉过渡结构。

本文采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 建模仿真。介质基板采用LTCC 材料中的Ferro A6M,每层厚度为0.1mm,相对介电常数为5.9,损耗正切角为0.002。基于此基板材料参数,在设计带状线功分器时需要用到70Ω 带状线。根据常规LTCC 工艺手册,加工的最小线宽为0.1mm。由LineCalc 软件计算可得,在设计功分器时需要上下各五层介质才能满足要求,这就导致在功分器输入端口需要进行两层介质共面波导到上下各五层介质带状线的转换。过渡模型从左到右可分为两层介质的共面波导、过渡渐变结构、多层介质的带状线。常用水平过渡结构剖视图示于图1,其中h1=0.2mm,w1=0.25mm。过渡前后对应的电场分布如图2 所示,当h2 增加时,过渡前后电场突变较大。转换后的接地电流必须经过扩展路径流过垂直通孔,以完成共面波导到带状线过渡部分的接地连接,这导致转换电感L 的增大。根据特性阻抗的定义式:

(Z0 为特性阻抗,L 为电感,C 为电容)可知,过渡结构特性阻抗增大,导致阻抗不匹配,从而影响了过渡结构的传输特性。故需要采取措施,尽量避免过渡前后的电场突变,降低电路电感。

图1 过渡部分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2 过渡前后电场分布

2 优化设计

由上节可知,过渡部分引起的电场突变及电感电容的变化,造成阻抗不匹配,从而影响了过渡结构的传输特性。由文献[6]中带状线到共面波导等效电路分析可得,该结构的等效模型如图3 所示,其中C1 为共面波导部分旁路接地电容,L1 为共面波导部分中心导体自感,C2 为过渡部分中心导体自电容,L2 为带状线部分导体自感,C3 为带状线部分接地电容。

优化的同层过渡结构如图4 所示,当h2=1.0mm时,为了使过渡不连续性的影响降至最小,将穿过带状线均匀介质区域的CPW 与带状线介质进行部分重叠并减小中心导体宽度,使电容C1 变小,如图4 中①②位置。通过将通孔靠近中心导体,减小了从CPW 到带状线的接地电流的回路距离,从而减小了电流的时间延迟,进而降低了电感L1,如图中位置③。此外,为了抑制L2 和C2,共面波导应渐变过渡到带状线,如图中位置④。优化前后的传输线电场分布如图5 所示。由图5 可见,优化前过渡部分电场无法集中在匹配电阻附近,有大量场泄漏,导致匹配性能较差;优化后场泄漏现象消失,电场连续。过渡部分电场示意图如图6 所示,通过此过渡结构,避免了电场突变。

图3 等效电路模型 图4 优化的同层过渡结构

图5 优化前后传输线电场分布 图6 优化后过渡部分电场示意图

优化前后的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如图7 所示,在整个频段范围内,过渡结构的传输特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回波损耗在DC~40GHz范围内小于20dB,插入损耗小于0.2dB。

图7 优化前后的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

3 过渡结构在LTCC 带状线功分器上的应用

设计一分五带状线功分网络,将共面波导到带状线的水平过渡结构作为输入端口与功分网络整合,输出端口通过带状线到微带线的垂直过渡结构方便地将信号提供给顶层的有源电路。整体结构模型如图8 所示,包含过渡结构以及带状线功分网络的印制电路如图9 所示,其中①为过渡结构(功分网络的输入端口),②~⑥分别为功分网络的输出端口。

由图10 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可知,在12.5GHz~14.5GHz 频率范围内,回波损耗小于–20dB,插入损耗分别在–3.6dB 和–10dB 左右,且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图8 带状线功分网络模型 图9 印制板实物图

图10 回波损耗、插入损耗仿真与实测结果

4 结束语

在微波毫米波系统的高度集成化趋势下,同层过渡电路可有效改善微波毫米波信号水平穿墙传输的对外连接问题,可以在保证密封性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微波毫米波信号的匹配传输。与传统垂直过渡结构相比,同层过渡结构具有插损小、尺寸小、易集成的特点。本文通过交叉过渡同时调节过渡部分线宽的方法减少了寄生电容和电感,避免了分布电场的突变,优化了过渡结构水平传输特性,使得0~40GHz频率范围内回波损耗小于–20dB,插入损耗小于0.2dB。通过将此过渡结构应用于某带状线功分网络,验证了其可实现性和有效性。该过渡结构的设计思路还可推广至其他水平过渡应用场景,有利于提高微波毫米波系统的集成化小型化。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路
    +关注

    关注

    172

    文章

    5942

    浏览量

    172533
  • 电感
    +关注

    关注

    54

    文章

    6145

    浏览量

    102495
  • LTCC
    +关注

    关注

    28

    文章

    127

    浏览量

    48815

原文标题:一种DC-40GHz带状线到共面波导过渡设计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f97d2589983b,微信公众号:高速射频百花潭】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一种微带线带状线宽带垂直耦合过渡结构

    般情况下,不同传输线之间过渡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两:垂直金属过孔与电磁耦合 ,文献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磁耦合方式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0:40 3047次阅读

    带状线Stripline的定义 PPT

    、频带宽,但承受功率小。因此被广泛用于接收机和小功率元件中,并都传输TEM波。作为这革命的“过渡人物”是带状线(Stripline)。它可以看作是同轴线的变形。 [/hide]  
    发表于 11-02 15:47

    耦合带状线概述 PPT下载

    耦合带状线在微波工程设计中,由于定向耦合器、滤波器等元件的实际需要,提出了耦合带状线.部分电容的概念是最直观描述耦合结构的一种方法。 [/hide]
    发表于 11-02 16:20

    一种新型的宽阻带共面带状线低通滤波器设计

    引言共面带状线(CPS)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一种同平面的传输线方式,由于结构简单,易于与有源和无源二端口器件跨接,避免了穿孔带来的工艺麻烦。同时,CPS对介质厚度不敏感、由不连续结构引起寄生
    发表于 06-24 08:23

    带状线超宽带电桥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

    源的几种常用器件的原理都是基于传输线理论来的,设计原理和方法都是通用的,掌握一种结构形式的器件设计方法可以推广其他结构的同类产品上。有人建议我写些有源电路,但我有源电路的经验有限,
    发表于 06-25 07:30

    微带线共面波导的界限是什么?

    接地共面波导中,当接地共面波导的顶层接地导体和信号导体的间距增大定量时,接地
    发表于 12-18 15:06

    一种带状线定向耦合器场分布的求解

    一种带状线定向耦合器场分布的求解:通过两次利用Schwarz-Christoffel变换函数,先把理想的带状线变换到实轴上,然后再变换成为平板电容器,得到与两次变换过程相对应的两个变换函
    发表于 11-01 14:59 17次下载

    利用ADS设计带状线低通滤波器

    本文采用Agilent 公司的EDA 软件ADS,利用微带线带状线结构之间的等效替换设计了带状线低通滤波器。研制出了截止频率为3.5GHz,通带内反射系数-20dB,阻带抑制在3.8
    发表于 07-05 16:03 58次下载
    利用ADS设计<b class='flag-5'>带状线</b>低通滤波器

    基于ADS与HFSS的带状线功分器的设计

    阐述了一种新颖的仿真方法用于设计带状线功分器,该方法将ADS与HFSS联合使用,并以带状线功分器的设计为例,在较短时间成功制备出工作频率700~2 700 MHz,回波损耗小于-2
    发表于 11-03 14:57 256次下载

    一种新型的波导带状线的过度结构

    关于微带一波导过渡结构的文献较多,主要的过渡方式有微带鳍线一波导过渡|3I、微带
    发表于 11-08 17:22 0次下载
    <b class='flag-5'>一种</b>新型的<b class='flag-5'>波导</b><b class='flag-5'>到</b>双<b class='flag-5'>带状线</b>的过度结构

    微波:通过带状线超宽带电桥实例解读带状线超宽带电桥的设计

    状线形式的电桥比较容易实现超宽带,也能通过宽边耦合结构实現较强的耦合。很适合做强耦合的超宽带电桥结构。我们知道两个8343电桥可以级联成个3dB电桥,因此8343超宽带电桥在微带和带状线结构中非常流行。本文通过个2GHz-18GHz
    发表于 07-21 10:26 6次下载
    微波:通过<b class='flag-5'>带状线</b>超宽带电桥实例解读<b class='flag-5'>带状线</b>超宽带电桥的设计

    普通微带线共面波导结构有哪些优缺点

    的相关文献,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从射频毫米波频段,共面波导(CPW)电路是普遍应用的微带形式。传统的共面波导是在PCB介质基片的表面上制作
    发表于 10-10 10:44 10次下载
    普通微带<b class='flag-5'>线</b>和<b class='flag-5'>共面</b><b class='flag-5'>波导</b>结构有哪些优缺点

    MT-094:微带线带状线设计

    MT-094:微带线带状线设计
    发表于 03-21 08:15 22次下载
    MT-094:微带<b class='flag-5'>线</b>和<b class='flag-5'>带状线</b>设计

    一种带状线馈电的新型宽带印刷偶极子天线

    本文在分析传统微带巴伦馈电印刷偶极子天线的基础上 ,对天线馈电形式及辐射振子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 ,通过将馈电网络设计为带状线形式 ,并采用两面对称的辐射振子结构 ,提出了一种带状线馈电的新型宽带印刷
    发表于 10-18 11:51 15次下载

    共面波导传输线特性分析及工程应用

    使用高频板材能够设计制造出微带线带状线共面线等几大类型高频传输线共面线又包含共面
    的头像 发表于 01-30 09:09 432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