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电脑储存发展史

工程师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h1654155205.5246 2019-01-21 17:49 次阅读
00:00/00:00
80
倍速
50%
75%
100%
21:37:35
下载
  • Load:
    0 second
  • Duration:
    0 second
  • Size:
    0x0
  • Volume:
    0%
  • Fps:
    60fps
  • Sudio decoded:
    0 Byte
  • Video decoded:
    0 Byte
Not Found(code:404)

电脑储存发展史

电脑的文件存储方式,也是随着时间一直在变,存储的大小一增再增,价格却不再像当时那么昂贵。存储方式的变迁不仅是科技的进步也是用户习惯的改变。我们来看看从最初的存储方式到现在,都发生了什么。

(1900年-1950年)

存储容量:960bits

人民群众对“存储”的渴望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已经凸显出来了。在这一年,一位美国老爷爷 研究出了用穿孔的方式把数据记录在纸上,然后把纸条送进机器里面进行数据加载。

最典型的穿孔卡是由 80 列,每列 12 个,共 960 个孔洞组成,按照这种方式,数据只能记载 960 bits。哦,对了,这个老爷爷就是赫尔曼·何乐礼(Herman Hollerith),这项技术在之后还被用于美国人口普查,使得美国人口普查从要耗时 8 年的拉锯战,缩短到了短短一年。老爷爷之后又成立了个公司,叫做 制表机器 公司,该公司是 IBM 的前身之一。

电脑储存发展史

(1950年至今)

存储容量:2MB-330TB

到了1950年,打孔方式记载数据慢慢就被盘式磁带取代了。

在当时,一盘磁带可以替代掉一万张打孔纸卡,所以当 IBM 推出这个盘式磁带用在电脑存储时,很受人民群众的欢迎。这种热情的欢呼一直持续到了80年代。慢慢地这种存储技术开始遍地开花,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存储音乐的磁带,存储电影一圈一圈大轮子的盘式磁带。所以真心是得益于相关存储技术,我们那时候才能用上最时髦卡带,看最时髦的电影。

不过真心怀念那时候的老式磁带,因为灌录的原因,不能后期进行修音,所以当时听到的都是很棒的实力唱将。

因为磁带存储有着长期保留数据的特点,目前为止磁带存储还在继续使用。IBM 在今年八月推出的新磁带存储可以存储近330TB的内容!

电脑储存发展史

(1956年)

存储容量:3.75MB

说出来可能你们不会相信,硬盘这个理念最先出来的时间要早于磁盘。在1956年的12月13日,IBM 的 Reynold B. Johnson 同志觉得要存储多一些东西就要更大的存储硬件啊,可以外接嘛!

于是就把外接硬盘这个理念提了出来。这个时候的硬盘超级巨大的圆形磁盘片,一个挨一个摆在了一起,储存在固定温度的空间里。只不过真的比较大,外形尺寸有两个中等冰箱的大小,可以存储3.75MB 走做的文件在50个盘上。(我都惊呆了)这个时候和磁带存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电脑储存发展史

(1971年-1979年)

存储容量:100KB-1MB

1971 年,在这一年,我们常见的 3.5 寸软盘的前身,问世了。

只不过当时是要比以后的尺寸大很多就是了。

初代软盘大小为32英寸,后因为携带不方便改成了风行八年的 8 英寸软盘(1971-1979)这项改进让 IBM 的 Alan Shugar 名声大噪。

在后期的时候离开原公司,创办了希捷,是不是很眼熟?对,就是那个移动硬盘的希捷。不过现如今 8 英寸的磁盘也并没有退出市场,根据BBC的报道美国核武部队仍在使用此磁盘,光每年维护这些磁盘,政府就要花上 610 亿美元纳税人的钱来维护,也是爱的深沉。

电脑储存发展史

(1976年-1982年)

存储容量:100KB-1.2MB

你知道西餐厅一张餐巾纸大小是多少吗?5.25 英寸。为啥我会知道?因为我查了资料,为了下文做铺垫。

就是因为西餐厅的餐巾纸的大小启发了当时的人儿,向着更小更大存储量迈进。

这时,软盘已经可以存储内容超过 1MB 了。

电脑储存发展史

(1980年至今)

存储容量:10MB-4TB

在 1980 年的时候,苹果最先引进了个人私人电脑的概念,和小兄弟微软同志打得火热。这个时候的电脑通常都已经变成了自带内置硬盘的模样了。

这一变就延续到了现在,电脑硬盘都是直接内置进去了,无特殊需求不需要外置额外的硬盘达到需求。

但当时 1983 年的时候,苹果电脑还是发明了一款外置设备取名叫做 Profile external hard drive,率先把外置硬盘进行了改造变了一番模样,变的更小了。

电脑储存发展史

(1985年-2005年)

存储容量:400KB-1.44MB

这一次日本索尼公司抢在了美国公司的前面,研发出了3.5英寸软盘。更小,更便捷携带,更多的存储量,虽然只多了那么0.2MB。就一直延续使用到了05年,顺便也解决了5.25英寸软盘外壳脆弱易损坏的缺点。

在最鼎盛的时期,全球有多达50亿片软盘正在使用,那时候大家都认为软盘是以后电脑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是,苹果公司第一款iMac就取消掉了对磁盘的支持,转而搭载了托盘式光盘驱动器。看来,苹果公司取消掉当时最流行的特性是与生俱来的。

电脑储存发展史

(1980年至今 )

存储容量:550MB-700MB

在 80 年代的时候, CD 流行了起来,想不到他竟然出现的要比 3.5 英寸软盘还要早。甚至比软盘都要早很多。根据资料记载,CD 在60年代就已经被开发出来做存储了,只是到了 80 年代、90 年代才流行了起来。变成了主要的存储工具,慢慢地在取代软盘存储。从此存储数据飙上了百兆存储。

电脑储存发展史

(1994年至今)

存储容量:10GB-8TB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阿凡达,也许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们对电影画质的追求就变得越来越严格。以前的 720P 基本已经入不了“法眼”。1080、4K、蓝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硬件设备存储大小的“欲求不满” 家里几乎都常备了 1TB、2TB 及以上的移动硬盘。沉甸甸的装满了人们对眼球快感的渴望。

要说移动硬盘怎么来的,就要说是从一个巨大的“移不动”外置存储变成了,小一点的,再小一点的“移动”硬盘。 在1994年的时候,随着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概念冲击着当时的科技技术。康栢、 迪吉多 (成立于1957年的一家美国老牌电脑公司,发明了Alpha微处理器,后于1998年被康柏电脑收购。), IBM、 因特尔、 微软, 日本电气 和 北电网络(是由北方电讯及海湾网络在1998年所合并而成的公司,为加拿大电讯设备供应商)一起研发出了两种可移动的存储设备形态,一个是 U盘一个就是这个移动硬盘了。

电脑储存发展史

(1995至今)

存储容量:4.7GB-17.08GB

DVD 目前为止还在用。

95 年流行开来。

可能也跟那时候家里都有 DVD 播放机有关。

电脑储存发展史

(1995-2004 )

存储容量:2MB-128MB

此「智慧卡」并不是各种各样 IC 卡,而是东芝公司推出的移动存储卡,根据资料显示它最初被称作固态软盘卡(Solid State Floppy Disk Cards,简称 SSFDC)主要应用在数码相机上面,和后来出现的记忆棒都是一样的使命。只是智慧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成为了NAND闪存设备的鼻祖,而记忆棒是 98年才出现的产物。

电脑储存发展史

(1999至今)

存储容量:1MB-128GB

根据智慧卡,演变成了我们最熟悉的SD 卡。

以前手机内存还并没有那么高的内存的时候,以前还用MP4 看电影的时候,它是移动数据装载的主力军。 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手机可以塞进更多的歌曲可以充当音乐播放器了,MP4 可以下载更多的电影,充当个小电视了。不过现在手机端满满被取代了,MP4 也退出了舞台了,慢慢的相机变成了它唯一能发光发热的地方。

电脑储存发展史

(2000至今 )

存储容量:8MB-256GB

IBM 和 Trek Technology 推出了我们现在几乎人手一个甚至多个的U盘。主要解决了,电脑慢慢普及开来,却互相之间传输文件太过于缓慢的痛楚。一插一拔之间,电脑里的文件随时打包带走。

电脑储存发展史

(2007至今)

存储容量:unlimited

2007 Onedrive 问世

2008 Dropbox 初始版本和用户见面

2011 iCloud 在苹果大会一经推出即获得满堂彩

2011 坚果云”给中国用户带来了“专业,安全的同步网盘”,让中国用户可以稳定的高效办公

2012年 Google 终于推出了 Google Drive,让2006年的「传言」变成了真。

等等。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脑
    +关注

    关注

    15

    文章

    1747

    浏览量

    69263
  • 储存
    +关注

    关注

    3

    文章

    202

    浏览量

    22461
收藏 人收藏

    相关推荐

    监控摄像头的发展史

    从第一代摄像机发展到现在,摄像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枪机到一体机,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从非智能到智能。 1 模拟时代  模拟时代,即在模拟监控系统的时代。 上个世纪60年代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14:38 103次阅读
    监控摄像头的<b class='flag-5'>发展史</b>

    扩展现实的发展史和未来趋势

    扩展现实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而这项技术才刚刚起步。
    的头像 发表于 02-13 09:39 164次阅读

    日海智能无线通信模组的发展史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见证了从2G到5G的革命性跨越。日海模组,作为这场通信技术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引领着无线通信模组的创新与发展,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4:42 351次阅读

    浅谈显示屏的发展史

    显示器如今已成为日常办公、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们与机器之间交互的窗口,随着显示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让人机交互体验提升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时至今日,历经超100年的发展。从早期的黑白世界到彩色世界,显示器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随着显示器技术的不断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12 1161次阅读

    架构师日记-从数据库发展历程到数据结构设计探析

    一 数据库发展史 起初,数据的管理方式是文件系统,数据存储在文件中,数据管理和维护都由程序员完成。后来发展出树形结构和网状结构的数据库,但都存在着难以扩展和维护的问题。直到七十年代,关系数据库理论
    的头像 发表于 09-25 11:20 897次阅读
    架构师日记-从数据库<b class='flag-5'>发展</b>历程到数据结构设计探析

    射频收发机发展史

    什么是射频收发机呢?其英文是RF Transceiver,Transceiver一词是Transmitter(发射机)与Receiver(接收机)的合成词,由此看出,射频收发机是一种集成了射频收发功能的设备,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下图为射频收发机的系统构成,包括射频前端、射频收发和数字基带处理。 射频收发机的接收链路是将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滤波、放大、下变频至中频或零中频,然后通过ADC采样实现模数转换,再将数字信号送基带处理;其发射链路和接收
    发表于 09-20 14:48 267次阅读
    射频收发机<b class='flag-5'>发展史</b>

    一文看懂 | GNSS时间同步技术的发展史

    现代社会中,精确的时间测量对人类的许多活动都至关重要:协调全球通信网络、同步复杂的技术流程、确保金融交易中数据的准确性、支持各类科学研究,以及实现精准的导航和定位系统。定位接收机主要用于定位和追踪物体、人或动物,其正确运行有赖于精准的GNSS时间同步。 在这些应用中,往往被忽视的时间变量被看得甚至比定位信息还要重要。精确的时间测量对定位接收机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过去150年来,“时间标准化”、“同步”和“优化
    发表于 09-18 15:43 505次阅读

    简述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史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史是一段漫长而辉煌的历程,它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轨迹。从最初的发现到如今的广泛应用,半导体材料经历了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的演变,每一次进步都带来了技术上的巨大飞跃。
    的头像 发表于 08-15 16:03 2133次阅读

    飞凌嵌入式-ELFBOARD 从七种芯片封装类型,看芯片封装发展史

    的。 今天精灵课堂就给大家介绍我们最常用的封装类型,同时也代表着封装的发展进程. 随之集成电路的发展,封装的类型有几十种之多,并不是每一种我们都会用到, 从结构方面可以看出封装的发展:TO→DIP→SOP
    发表于 08-06 09:33

    三菱电机功率器件发展史

    三菱电机从事功率半导体开发和生产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从早期的二极管、晶闸管,到MOSFET、IGBT和SiC器件,三菱电机一直致力于功率半导体芯片技术和封装技术的研究探索,本篇章带你了解三菱电机功率器件发展史
    的头像 发表于 07-24 10:17 779次阅读
    三菱电机功率器件<b class='flag-5'>发展史</b>

    工业平板电脑助力教育领域发展

      工业平板电脑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下是工业平板电脑在教育领域的主要应用及其助力发展的具体表现:
    的头像 发表于 06-20 17:49 375次阅读

    汽车线束的发展史

    福特T型车的电气系统以基本电路为基础架构,综合了磁电式点火系统、照明装置、信号喇叭,以及发电机和蓄电池的复合配置。
    发表于 04-22 14:31 560次阅读
    汽车线束的<b class='flag-5'>发展史</b>

    15年压敏电阻企业“乔光电子”的成长

    《半导体器件应用》特别栏目——"走进企业"。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拥有15年发展史的压敏电阻领先企业——乔光电子。一起来看看该企业在15年间经历的坎坷及高光时刻吧! 去年年底,记者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10:55 491次阅读
    15年压敏电阻企业“乔光电子”的成长<b class='flag-5'>史</b>

    人机交互系统的发展史及过程步骤

    人机交互系统还包括用户界面(UI),它是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控制活动的载体。用户界面可以是软件系统界面,通过显示器呈现系统信息,并接收来自用户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的输入。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17:15 2925次阅读
    人机交互系统的<b class='flag-5'>发展史</b>及过程步骤

    电阻柜的发展史

    电阻柜发展史
    的头像 发表于 03-08 15:22 539次阅读
    ckplayer
    version:X3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