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面临着制造模式的变革,对于中国而言,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对资源和环境的掠夺性使用等,导致中国制造模式和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急需转型和升级。同时,欧美对高端制造的垄断,低端制造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这些现实因素也倒逼中国制造模式快速变革。而机器人技术和功能、性能的快速提升,机器人价格的大幅下降,也使得机器人大批量替代人具备了技术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此外,中国上万亿的巨大市场空间也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支撑。
利用机器人实现制造模式的变革
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不少城市已经开始“机器换人”计划,而公司在产业布局上构建“南北两翼齐飞战略”也正基于此。中国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销国家,未来10年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制造模式变革的黄金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市场将达到万亿规模,中国应抓住这次新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同时利用机器人实现制造模式的变革,完成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与此同时,欧洲科学家日前启动了一个机器人科研项目,目标是打造由数百个自动化、变形金刚式机器人构成的蜂群,用于人员搜救、太空探索等。
迷你机器人自动组织、外形百变
科学家的目标是在2013年前打造一支由能自动组织、外形百变的迷你机器人组成的蜂群原型,它们能作为团队精诚合作,并且还具有自愈功能。这些机器人能互相串联起来,一同分享能量,携手合作,将它们从事不同任务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这个机器人项目名为“Symbrion”,预计耗资460万英镑,全部由欧盟出资赞助,来自欧洲10所高校的研究人员参与了这一项目。他们表示,这支变形金刚式机器人蜂群未来用途很广,包括搜救任务,太空探索和医疗救助。英国布里斯托市西英格兰大学教授艾伦温菲尔德(AlanWinfield)表示:“我们可以将一群迷你机器人释放出去,冲向地震造成的坍塌建筑。它们能自行分成一个个搜救小组,去到处寻找幸存者,或将碎石瓦砾搬起来,营救受困人员。一些机器人能形成一条链,让救援人员同幸存者沟通,而其他一些机器人还能自行组装,变成‘医学蝇蛆’(medicinebot),第一时间提供救援。
发机器人协作“原则”
他们还将开发机器人协作“原则”,这些原则将被嵌入硬件和软件中,使机器人蜂群可以根据其面临的实际环境,在没有人员干预和监督下,自行作出改变、适应,建立协作关系。第一支机器人蜂群原型将由数百个自动装置构成,每个大小只有1平方英寸左右。针对有人对机器人蜂群可能会变坏,从而对人类造成伤害的质疑,温菲尔德予以了否认。
他说:“听上去像是科幻小说中给人带来恐惧的东西,但其实不然,它们仅仅是复杂的工程系统。它们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然后才会用于现实环境中。作为科学家,我们的行为要受到道德伦理的约束,但我们不能确定这些东西可能如何被使用。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应由更广泛的群体去决定。
”温菲尔德还透露,第一个机器人蜂群有望在未来10年至15年内做好用于现实生活的准备。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诺埃尔?沙基(NoelSharkey)上个月曾预测,自动化军用机器人将在10年内投入使用,这支自动化部队能自行决定何时发起攻击,以及向哪些人发起攻击。然而机器人是否真正能大规模存在也存在着一定的瓶颈。
颈是什么?
如果说过去的障碍主要在于行业认知和接受度,那么现在最大的障碍无疑是资金。企业大规模使用智能机器人需要投入巨大的金额,这种金额却只适用于大企业令许多中小企业望而生畏。但是无论有多少瓶颈困难在前,我们依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必定能为各行各业带来无与伦比的欣欣力量。像变心金刚里那样智能的机器人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为人们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1文章
28467浏览量
207353 -
数字化
+关注
关注
8文章
8766浏览量
61863
原文标题:想要打造“无人工厂”中国机器人市场有多大?
文章出处:【微信号:pcbworld,微信公众号:PCBworld】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