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推进无人机产业化快速发展。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起步晚,进步快。近年来,随着工业产业链配套的成熟,以及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成熟,我国从单纯的生产加工制造转向自主研发,在民用无人机制造方面处于世界前列。民用无人机作为通用航空行业异军突起的“中国制造”代表性产业,随着行业应用的加速推广、消费领域的需求爆发以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无人机系统未来将是航空业最蓬勃发展的部分。
(二)无人机飞行走向合法化
2017年8月,《四川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暂行规定》通过审议并公布,该规定将于2017年9月20日正式实施,该规定的出台有望使无人机的飞行正常、合法化。《暂行规定》的发布确定了四川省关于无人机、航模和其他飞行器的管理职责,对于规范各种飞行器的飞行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同月,江苏无锡也发布了《无锡市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管理办法》,该《办法》主要规范了民用无人机管理的基本事项、实名等级制度、飞行要求及禁止飞行区域四个方面内容,并对民用无人机违法违规行为设置了详细的处罚规定。
从内容上看,两条法规都对无人机的飞行区域做出了明确限制,不过相比此前各地发布的“禁飞令”来说,这种限制相对更合理。另外,两地的无人机相关管理法规都规定无人机必须进行实名登记才能展开飞行活动,对违反相管理法规的行为也提出了明确处罚措施。四川和无锡两地无人机相关管理法规的正式发布,意味着无人机飞行将再次进入合法化时代,无人机的合理监管走上了正轨。
(三)无人机应用广泛
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四)供应链较完善
无人机所需要的碳纤维材料、特种塑料、锂电池、磁性材料等关键配件及材料,在深圳、成都等地产业配套齐备,我国拥有无人机发展所需的全产业链,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系统的产品供应链的全部自给。国内无人机厂商借助于完善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与庞大供应商系统的支撑,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和销售产品,凭借强大的性价比优势在海外市场抢占市场。
(五)物流无人机
不少快递物流企业都在布局无人机送货,京东和顺丰更是走在前列。日前,顺丰已经抢先京东一步,成为国内首个拿到无人机物流合法飞行权的企业。
2017年6月21日,顺丰与赣州市南康区联合申报的物流无人机示范运行区的空域申请,得到了东部战区的正式批复,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得正式审批的,且由企业、中央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的示范空域。
同月,顺丰在上述空域进行了顺丰研发的四轴多旋翼机型、倾转旋翼机型的飞行。此后,顺丰与赣州市南康区政府举行了物流无人机产业合作签约仪式。顺丰无人机包括多款机型,可覆盖不同的业务场景,最大有效载重5-25公斤,最大载重飞行距离15-100公里。
二、不利因素
(一)行业技术壁垒提高
飞控技术的开源化、主要零部件的通用化将使得行业的进入壁垒降低,但是,为了达到用户体验要求,在通用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先进传感器技术、先进图像定位导航技术、智能化目标识别跟踪技术、高精度姿态稳定控制技术等真正具有竞争力产品的行业技术壁垒在不断提高。
(二)监管政策还不健全
民用无人机坠毁,伤及人、财物、扰乱空中秩序和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生产技术、低成本生产,以及使用者操作不规范和不守法的运营是主要原因。我国无人机政策管理条例虽然有,但法律属性尚不明晰,规定的内容比较笼统,而且缺乏强制执行效力和可操作性,申请流程也不明确,很多无人机操作者很少申请空域,“黑飞”仍然非常普遍,存在着不全面,执行监管不到位的局面,无法解决民用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
(三)技术开发还不成熟
虽然无人机技术近年来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产业化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目前国产工业级无人机的技术并不成熟,性能不稳定,无人机的智能性并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这成为制约商业应用的核心问题,阻碍着更多的市场需求释放。国内大部分无人机企业都是整合型公司,主要只从事装配业务,就开始为用户提供某项服务或多种服务,而且研发团队不稳定,研究机构创新力量还不够强,任务完成效能不高,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不到10%。
-
无人机
+关注
关注
228文章
10335浏览量
17957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