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1万2千多字采访实录在网络上呈现刷屏之势,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采访过程漫长,任正非以其睿智的言论,谨慎讨论及回复了外界关心的一些问题,同时,在采访中说到一些行业内被夸大的内容,财经无忌根据任老访谈,梳理一下任老对一些夸大现象的总结,并作出一些叙述。
5G没有那么快到来
任正非:
……而且5G实际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夸大了华为公司的成就。因为我们跑得太快了,我们的年青人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一直讲啊讲,就把事情夸大了……5G现在暂时还没有充分发挥出用处,太快了。这次中央台用来在深圳(5G)直播春节联欢晚会,也只是个演示性作用,这种演示还不足以变成大规模的商业行为。
任老在说话中一针见血的说明了两个事情:
5G的作用是被夸大了的,而且华为的成就也被夸大了;5G现阶段还处于演示阶段,这种演示还不能促成大规模商用。5G标准确定简要2018年年中,联想爆出了5G“投票门”事件。
坊间传闻,联想及联想收购的摩托罗拉,把票投给高通,是为了换取高通5G旗舰芯片的首发权,而这次会议,正是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为了确立5G标准而主导的会议。
我们无法猜测联想及子公司摩托罗拉移动的投票目的,也无从衡量联想及子公司摩托罗拉移动的投票对5G标准制定的影响,但是,该次投票无疑给公众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5G是要来了。
2018年5月21日至25日,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工作组在韩国釜山召开了5G第一阶段标准制定的最后一场会议,会议确定了3GPPR15标准的全部内容。
2018年6月14日,3GPP正式批准第五代移动通信(5G)独立组网标准冻结,这意味着5G完成了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
本次确定的R15标准是第一阶段全功能版本,包括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两种,非独立组网标准已于2017年12月完成,2018年3月冻结,而此次独立组网标准的冻结标志着5G第一版商用标准R15整体完成。第二阶段启动R16为5G标准,预计2019年12月完成,该阶段将完成满足ITU(国际电信联盟)全部要求的完整的5G标准。
目前3GPP正在讨论R16标准的内容,R16可以看作5G最终版本标准,等到它完成并冻结之后,5G才将实现全面商用,预计时间是2020年3月,那个时候形成的5G标准才是完整的5G标准。
5G标准的较量在于信道编码之争,此前有Turbo码、LDPC码和Polar码三种编码方案纳入讨论。
其中以高通为代表的美国企业主推LDPC码被采纳为5G eMBB场景的数据信道的数据信道编码。
随后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主推Polar码被采纳为5G eMBB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投票通过后,国内甚至有媒体“惊呼”:“华为拿下了5G!”
这是极其不专业且不负责任的。
首先Polar码不是华为提出的,而LDPC码也不是高通最先提出的。
LDPC码是由MIT的教授 Robert Gallager在1962年提出,这是最早提出的逼近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直到1996年才引起通信领域的关注,以美国高通为代表的企业,在LDPC编码上研究较多,专利分布极广,从而有一定的主导地位。
而Polar码是由土耳其比尔肯大学教授E. Arikan在2007年提出,2009年开始引起通信领域的关注,华为也是自2008年3G落地后,才腾出手来研究和开发Polar码,也就是说华为只是在Polar码研究上处在领先地位,拥有较多专利。
简而言之,争夺标准的各方,都只是在自己所支持的编码上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专利布局及产品布局,获得5G标准之后,会更有利于后期5G的布局。
当然,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Polar码成为5G控制信道编码之后,确实是件利好,主要体现在一是在Polar码上的研发投入有了一定回报;二是通信网络标准不再由西方国家说了算,中国终于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其次,华为主推的Polar码成为5G标准的eMBB场景也只不过是5G应用的其中一个场景而已,并不是完整的5G标准。
3GPP定义的5G三大场景包括:eMBB、mMTC和URLLC。
eMBB 对应的是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对应的是大规模物联网业务,而URLLC对应的是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在5G eMBB场景上,Polar成为信令信道编码方案,LDPC成为数据信道编码方案,大家平分秋色,严格来讲没有谁是主导的说法。
所以,关于5G为何采纳Polar码,技术分析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这一场标准之争,在我们看来,早已超越了技术的边界,而是综合实力和话语权的较量。
Polar码最终能够胜出,只能说明中国通信的崛起,国际地位明显提升,早已今非昔比。
5G全球主要参与公司说完标准,来说说应用。5G的春风确实是来了,可是还没那么暖和。
因为贸易争端及市场禁入的问题,整个舆论都在鼓吹5G的发展势头,中国在5G标准中的重要性,中国在5G研发中的地位,中国在5G应用中的地位。可是事实是这样的么?
先看国外报道。
2018年11月21日上于伦敦举行的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英国电信(British Telecom,简称BT)高级管理者及首席架构师 Neil McRae称:“现在只有一家真正的5G供应商,那就是华为。其他供应商需要努力赶上华为。”也就是说,在英国电信看来,现阶段符合5G标准的测试、应用及实施组网,真正的厂家(可能)只有华为一个,其实不然,可以随便数数:
爱立信,总部位于瑞典,在美股上市的公司,全球第一的电信设备供应商。2018年1月16日,IMT-2020(5G)推进组召开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规范发布会。爱立信中国研究院CTO彭俊江发表了《爱立信5G技术试验三阶段工作计划》的主体演讲,将爱立信的5G测试时间表公之于众。
作为第一批加入IMT-2020(5G)工作组的国际厂商,爱立信在过去两年已经结束了第一、第二阶段测试,并于2018年9月5日,在工信部信通院实验室和怀柔外场,完成了5G非独立组网NSA架构下的外场端到端测试。——注意这是官方的报道,是中国工信部信通院参与并组织的。
在爱立信第三季度财报中还披露,爱立信携手Qualcomm将28 GHz加入5G商用频段,携手Qualcomm在39 GHz频段完成符合3GPP标准的5G数据呼叫,携手英特尔在39GHz频段实现多厂商数据呼叫。诸多里程碑事件,意味着5G的3.5GHz、28GHz和39 GHz 等主要频段现已就绪,可助力5G先行者率先推出产品及服务。
1月15日,瑞典希斯塔实验室,爱立信和高通完成了在2.6GHz频段实现了非独立(NSA)5G NR数据通话——意义在于,爱立信得到了芯片厂商的最直接的支持。
最直接的市场方面,爱立信已获得至少超过7个5G商用合同,你还觉得爱立信廉颇老矣了么?少年,你太天真了。
再来看看诺基亚。不要再怀念那个生产手机的诺基亚了,在诺基亚兼并了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北电网络之后,诺基亚已经是全球第三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了。仅仅在2018年,诺基亚美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飙升了30%。——资本是市场最敏感的因素,投资者之所以看好诺基亚,实质上就是:5G。而且诺基亚的母国芬兰,已经在2017年10月将5G频段牌照拍卖出去,可以说有得天独厚的5G应用基础。
2018年12月3日,芬兰奥卢(Oulu)的Nokia 5G卓越中心,诺基亚与高通合作,双方以Nokia AirScale商用基地台,与搭载Snapdragon X50 5G的数据机与天线模组,在5G的网路架构5G NR上,成功完成OTA(over the air)数据通话测试。
诺基亚错过了智能手机,可不愿意错过5G,在坐拥数家兼并公司资产及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发力5G并不是什么难事,何况,公开数据可以查询到的是,诺基亚已经至少签署了5份5G商用合同。
再看看新贵三星,三星是电信设备供应商中起步比较晚的,直到2007年才进入该市场,通过在3G、4G的投入,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三星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市场份额为4.2%。
三星在电信设备供应商当中,是有得天独厚优势的,首先,韩国是全球网络覆盖最全(区域覆盖百分比)、网速最快的国家。其次,三星从进入这个领域,一直是韩国三大运营商SK Telecom、KT、LG Uplus的核心供应商。另外,三星还是美股上市公司,为什么一直强调美股上市公司,因为利益。在美股上市,意味着接受美国证券交易部门的监督,接受美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接受美国股东的监督等等,并且还要进行分红,利润,大部分是留在美国了的(三星上市公司股份52%是西方资本)。
2018年5月,三星推出业界首个全面符合3GPP Release 15 5G新空口最新标准的5G基带——Exynos Modem 5100,此时的华为巴龙、高通X50的5G版本还在研发中。
随后,三星联合韩国几大运营商,开展了大规模5G测试。
在工信部信通院组织的5G测试参与的厂家及完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华为完成了所有测试项目,但是其他几家的完成度也不是太落后,三星因为某些原因,才开始测试。
所以说,华为暂时领先不假,但是在所有企业都还在大规模测试的情况下,商用至少要到2019年年底到2020年年中才有可能,现在吹5G,实质上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底层基础研究都还没完成,上层的应用怎么可能达到要求呢?
此次访谈的半年前,任老也表达过同样的意见:
“科学技术的超前研究不代表社会需求已经产生。如果社会需求没有发展到我们想象的程度,投入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我不认为现在5G有这么大的市场空间,5G可能被炒作过热,因为需求没有完全产生。如果说无人驾驶需要5G,现在能有几台汽车实现了无人驾驶?轮船、飞机如果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但是飞行员不上飞机,乘客敢上飞机吗?社会如果需要更高的带宽,4G就能做到,日本和韩国不就做得很好吗?现在的设备没有发挥出很好的作用来,如果期望用技术来代替,不现实,系统工程不是有一个"喇叭口"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我的个人意见,业务部门倒是希望5G更快商用,这样他们可以多卖一些产品。”
结论:所有5G需求,都是资本裹挟的“伪需求”。
采访原文:
任正非:人工智能有可能是泡沫。……为什么人工智能会出现泡沫化?就是同一个东西,这个世界实际上只需要一家公司,比如说办公系统,谁还能取代微软?真正的机器人出来后,90%的机器人公司就困难了。
人工智能的定义,争议比较大,本文引用美国两位著名教授的说法,来解释一下。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麻省理工学院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人工智能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几个阶段: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召开,与会人员摩尔、麦卡锡、明斯基、赛弗里奇、所罗门诺夫及香农,会议上正式将“人工智能”作为议题提出;这些人,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奠基人。摩尔自不用说,“摩尔定律”至今还影响着计算机芯片的发展;麦卡锡与克门尼一起琢磨出了分时系统,而克门尼是图灵的师弟,他1948年刚到普林斯顿读研究生时就认识了冯·诺伊曼;明斯基的博士论文做的是神经网络,这篇论文奠定了人工智能神经系统的基础;塞弗里奇是模式识别的奠基人,他也是写了第一个可工作的AI程序的程序员;香农提出的香农极限,至今影响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人工智能开始走进工厂,但还被人们视为能力低下的机器。
1997年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人类棋王卡斯帕罗夫,人们对人工智能热情再一次被点燃,深蓝的胜利被认为是机器学习及模拟人类思维的标志性事件。
2016年Alpha Go的出现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人工智能这个巨人正在被慢慢的唤醒,而这之前,谷歌已经成立了专门的AI研究部门,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新时代的领导者,同时日韩及欧洲,都开始大规模的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去。
回到中国,谈及人工智能,首当其冲的是科大讯飞。
然而,无论真假,2018年9月20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高端装备技术与产业分会现场,科大讯飞提供的“智能翻译”并非采用AI翻译,而是机器识别同传说出的译文后,再将译文投放到屏幕和直播中,直播中播出语音合成的人声,而爆料者,正是该次会议的两名同声传译工作人员之一。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科大讯飞的会议之前并未告知他和搭档会场有语音识别的字幕,也没有告诉他们直播的同传是机器朗读二人翻译文稿,没有征得二人同意就冒名使用了他们的翻译成果,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嫌疑,这给外界造成一种“所有的成果都是AI翻译”的错觉,而忽略了同传译员们的背后付出。
实际上,这种做法可以理解成机器只是发挥了一种作为速记和录入的功能。
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也许让人们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人工智能就是这么包装出来的,加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不同场合曾表示,人机协同、人工智能+行业,才是未来人工智能最有希望做成的。
该次会议,科大讯飞全程没有用到AI翻译,但是知领直播却介绍说:“引入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实现了国际高端会议的中英文频道切换、智能翻译和自动语音播报,带给你不一样的试听体验!”这就难免让人有所怀疑了。
大范围的人工智能本文姑且不展开讨论,就只说AI同传发生的一些其他事件。
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有4场分论坛应用了腾讯AI同传,结果,腾讯AI同传现了单词乱码、连续出现同一个单词的卡机状况。
搜狗AI同传,在大会上也时常出现各种错误,但是搜狗还算诚实,即便声称其机器翻译准确率达90%,没有说准确率达到100%;
搜狗之外,百度也成立了人工智能部门,在陆奇主导的百度转型中,提出“All in AI”,在2018年10月19日的百度大脑行业创新论坛上,百度AI技术生态部总经理喻友平指出:目前机器同传离人类专家的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重要会议如外交、商务等场合,必须依靠人类同传高质量、专业的翻译完成。
而国外巨头谷歌、微软及IBM等巨头,均与各大芯片厂家合作,开发AI芯片来支撑AI,最先使用到智能手机中的AI机器人更多:微软小冰、百度小爱、华为YOYO等等。
但是,整体看来,人工智能现阶段还处于弱智能阶段,国内各种企业更多的是为了热点而引导舆论做营销,真正研究人工智能,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撑不到那天,则真的有可能是一场泡沫。
总结
无论是5G或者是人工智能,其研究的基础是芯片,无论是AI芯片,还是中央处理器,还是逻辑芯片,其实核心技术都在国外,国内的人工智能研究,还处在很低很低的水平,至少是没有芯片做支撑的,就算是寒武纪、阿里达摩院、华为海思等声称研发出来的AI芯片大规模生产并投入使用了,也是一样。
在没有底层的基础研究作为导向的创新,实际上都是伪创新,建立在伪创新之上的需求,都是伪需求。在资本的力量大于研发的力量之后,所有的企业活动都会被资本裹挟,而失去发展方向。
5G,人工智能,是应该浇浇冷水了。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29971浏览量
268276 -
5G
+关注
关注
1353文章
48351浏览量
563193 -
任正非
+关注
关注
6文章
271浏览量
3100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