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键合工艺制备LiNbO3和LiTiO3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NVQ8_sensors_io 来源:lq 2019-01-25 16:30 次阅读

一、声学波滤波器原理简介

常用的手机射频滤波器主有两类:声表面波(SAW)滤波器和体声波(BAW)滤波器。

一个基本的SAW滤波器由压电材料和两个个插指换能器(IDT)组成,如图1(a)所示。SAW的原理是基于压电材料的压电特性,利用输入与输出换能器将电信号转换成机械能,经过处理后,再把机械能转换成电信号,以达到滤波的目的。SAW滤波器具有高稳定性、小型、高选择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射频前端模块中。但是,SAW不适合用于频率高于2.5GHz的应用,因为频率越高,要求IDT指宽和指间距越小,对光刻分辨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克服SAW的频率上限,就需要在光刻上投入大量资金,而性能尺寸比例不理想的根本问题仍将存在。

相比于SAW,BAW更适合于高频。与SAW不同,声学波在BAW中是垂直传播的。BAW的基本结构是两个金属电极夹着压电薄膜,声波在压电薄膜里震荡形成驻波。为了把声学波留在压电薄膜里震荡,震荡结构和外部环境之间必须有足够的隔离才能得到最小的损耗和最大的品质因子(Q)值。

FBAR能够实现这种驻波激励,是BAW的一个重要分支。反面刻蚀型FBAR是典型的FBAR结构(图1(b)),该结构是在衬底(硅衬底)底部刻蚀出一个窗口,在上下电极的外部均形成空气界面,这样就可以实现声学波全反射。

图1 不同的声学波器件结构。(a)SAW,(b)FBAR,(c)HBAR

HBAR也是基于体声波产生谐振的器件。HBAR是在低损衬底上制备金属电极/压电薄膜/金属电极夹心结构换能器所形成的器件(图1(c)),是一种能在射频频段产生多个高Q谐振点的器件。工作时,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压电薄膜作厚度方向的伸缩运动,由夹心结构换能器激发出的声波能量注入低损谐振腔中,引起驻波谐振。因为谐振腔厚度远大于声波波长,所以使用压电换能器可以在其中发射和提取基频响应的高次谐波频率。只要满足衬底表面平行间隔为λ/2整数倍的频率,就都有高Q值的谐振频率响应。

二、基于键合工艺制备LiNbO3和LiTiO3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传统的SAW制备在LiNbO3(LNO)、LiTiO3(LTO)等体压电材料上。这些体单晶材料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较高且不与CMOS工艺兼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致力于开发薄膜SAW器件,主要的动机是:(1)采用半导体材料作为衬底能够提高SAW的集成能力;(2)通过选择高波速的衬底,比如蓝宝石、金刚石或者硅衬底能够提高波束,并且这些衬底可以通过引导压电层内部的能量来抑制波在传输中的损耗。另外,压电薄膜材料是BAW的核心层。选择合适的压电薄膜材料和制备工艺是决定BAW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要获得高性能、低成本、高集成度的声学波滤波器器件,突破压电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是核心。

AlN是最流行的用于制备滤波器件的压电薄膜材料,通常采用溅射方法制备。但是,溅射的AlN薄膜是特定取向的(多晶)材料,并且压电薄膜以及薄膜/衬底界面的质量难以控制,导致其机电耦合系数(K2)和Q较低,不能满足下一代高频带通滤波器高带宽(相对带宽>10%)、低插损(<3dB)的需求。

而采用基于键合工艺的层转移技术能够实现多种取向、高K2的薄膜压电材料与低损衬底的灵活结合,因而能够提升薄膜上SAW和BAW的性能。

理论研究表明,LNO和LTO薄膜的K2较高。例如,X切向LON薄膜上FBAR的K2最高可达45%,远高于AlN薄膜的8%。相应地,LNO上FBAR滤波器的相对带宽超过20%,是AlN上的BAW的相对带宽的6倍(图2)。

因此,研究和产业化基于键合工艺制备LNO和LTO薄膜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

根据不同的器件设计需求,主要有两种基于键合工艺实现薄膜层转移的技术。一种是Smart-Cut技术,用于制备薄膜压电材料;另一种是键合+研磨技术,用于制备厚膜压电材料。下面着重梳理基于键合工艺制备LNO和LTO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表1)。

图2 X切向LNO与AlN薄膜上BAW滤波器的性能的仿真结果比较

(1)基于键合工艺制备应用于SAW的LNO和LTO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2002年,LETI的Solal等人采用Smart-Cut技术将厚度为0.5μm的YX切向LNO成功转移至高阻硅衬底上。该衬底上SAW的K2为14.5%,频率温度系数(TCF)为-50ppm/K,表明层转移方法能够保留薄膜的压电特性。其中,薄膜上SAW的TCF稍低于LNO晶体上SAW的TCF(-70~-80ppm/K)的原因是硅衬底的存在,限制了LNO薄膜的热膨胀。但是,采用该方法制备的SAW的TCF仍然较大,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与LNO相比,LTO晶体上SAW器件的TCF(-38~-44 ppm/K)较小,因此,随后的研究者尝试将LTO薄膜转移至硅衬底上。2009年,NGK的Yuji等人在30μm厚的LTO薄膜上演示了TCF仅为-8.4ppm/K的SAW。目前,NGK已经实现了6寸厚膜LTO衬底的产业化。2015年,LETI和frec|n|sys合作,也在厚膜LTO上制备出TCF较小的SAW,但是测得的SAW的Q值较低。2018年,Soitec发布了其商用6寸衬底-POI(Piezo on Insulator)。POI衬底上SAW器件的K2、Q、TCF等关键性能指标得到了很好的折中。

(2)基于键合工艺制备应用于BAW的LNO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比于LTO薄膜,LNO薄膜是BAW领域研究的热点。2006年,FEMTO-ST的Gachon等人利用光刻胶SU8作为粘合剂将厚膜(10~20μm)LON转移到玻璃衬底上。在该衬底上制备的FBAR的K2为18%,高于传统FBAR器件的K2;Q值在500MHz时达到6770,表明LON的声学波损耗相对较低。

为了获得更高的K2,LETI的Pijolat等人于2011年提出采用X切向的LNO薄膜的方案,他们在6.6μm的LNO薄膜上制备出K2高达43%的FBAR。但是FBAR的Q值很低,只有64,这是由于薄膜厚度均匀性差导致的。2014年,LETI的Reinhardt等人通过改善抛光工艺提高了薄膜的均匀性,并且通过优化设计调整了金属电极与压电薄膜的相对厚度,最终在20μm厚的LON薄膜上制备出K2为53%、Q值为375的FBAR器件。此时Q值仍旧不高的原因是受寄生响应干扰所致。

另一方面,HFBAR架构可以优化LON薄膜上BAW的Q值。2007年,Gachon等人利用键合加研磨的技术将厚度为34μm的LON薄膜转移到LON衬底上。该结构上HBAR的Q值突破了50000,对应的Q×f则高达8.1×1013Hz。

为了避免金属键合以及研磨工艺对LON表面平整度和均匀性的影响,Pijolat等人转而采用基于H+离子注入和SiO2/SiO2键合的Smart-Cut技术制备LON薄膜,最终获得了高K2和高Q的HBAR。但是HFBAR的TCF较大,在2GHz时为-80ppm/K,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因此,FEMTO-ST的Baron等人用温补材料石英替代LON,制备出了TCF小于5 ppm/K的HBAR器件。

尽管诸多研究者在应用于BAW的LNO薄膜制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未报道有相关产品出货。

三、基于键合工艺制备的压电薄膜材料的产业化进展

LTO/Si结构的衬底能够很好的平衡滤波器器件性能、成本、面积等,是众多键合片中商业化最成功的衬底材料,其主要用于制备SAW器件。目前仅有NGK一家公司能够生产此类衬底材料,Soitec公司也计划量产新开发的POI产品。

NGK拥有独立自主产权的键合片制备技术。2015年,NGK宣布量产其高性能的LTO/Si键合片,规划产能30000片/月,产品的目标应用领域是4G手机射频前端模块中的SAW滤波器。该产品的规格及特性如下:

Soitec主要与两家研发单位合作研发压电薄膜材料及相关技术:一是与LETI合作基于Smart-Cut技术开发硅上压电薄膜材料转移技术,二是与frec|n|sys合作研究压电薄膜上声学波滤波器的设计、制造和表征技术。

2018年,Soitec在RF-SOI论坛上宣布正在Bernin兴建一条6英寸的产线,专门用于生产Piezo on Insulator(POI)衬底,该衬底将用于制备SAW。为了加速POI的上市时间,Soitec于2017年收购了frec|n|sys。POI产品特性如下: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

    文章

    27286

    浏览量

    218065
  • 滤波器
    +关注

    关注

    161

    文章

    7795

    浏览量

    177992
  • BAW
    BAW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20

    浏览量

    18682

原文标题:压电薄膜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进展

文章出处:【微信号:sensors-iot,微信公众号:sensors-iot】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薄膜锂电池的研究进展

    的最佳选择。简单介绍了薄膜锂电池的构造,举例说明了薄膜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从阴极膜、固体电解质膜、阳极膜三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薄膜锂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
    发表于 03-11 15:44

    LiNbO3电光调制器行波电极优化设计

    分析了厚电极厚缓冲层的共面波导Mach-Zehnder行波电极LiNbO3光调制器,讨论了电极厚度和缓冲层厚度对调制器特性参数的影响,得到了调制器的有效折射率、特征阻抗、半波电压及
    发表于 02-28 10:36 33次下载

    多孔Al2O3薄膜感湿材料的湿敏特性研究

    通过对阳极氧化多孔Al2O3 薄膜感湿材料制备工艺及其电容湿敏特性进行研究,将阳极氧化参数对多
    发表于 06-22 11:24 13次下载

    铜电车线材料研究进展

    对目前铜电车线材料研究进展做了述评,并阐述了用定向凝固方法制备高度强度高导电率铜车线的可行性,同时报道了记者近期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
    发表于 07-06 13:37 22次下载

    阳极工艺进展及其在微传感器中的应用

    分析了阳极技术的原理和当前阳极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微传感器对阳极
    发表于 07-18 09:37 26次下载

    过渡金属掺杂BaTiO3的磁性研究进展

    过渡金属掺杂BaTiO3 的磁性研究进展:钙钛矿结构氧化物BaTiO3 因其优良的铁电、介电性质而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介绍了过渡金属掺杂对BaTiO3 晶体结构的影响,综述BaTi
    发表于 10-25 12:17 7次下载

    Eu3+掺杂LiNbO3晶体的变温发射光谱特征

    Eu3 + 掺杂LiNbO3 晶体的变温发射光谱特征 在488 nm 波长光的激发下, 研究了用坩埚下降法生长的掺杂Eu3 + 离子的下部与上部L
    发表于 02-22 11:53 10次下载

    入射光偏振方向对LiNbO3晶体近光轴电光调制的影响

    摘要 分析了在垂直LiNbO3晶体光轴方向加电压,光沿近光轴方向传播时,入射光偏振方向对电光调制器的影响.通过计算加电场后双折射光程差的变化和偏光振动方向的转动,画出在正交
    发表于 11-30 13:12 23次下载

    锂离子电池合金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合金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合金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包括铝基、锡基以及硅基合金负极材料;对合金负极
    发表于 10-28 10:31 3950次阅读

    锂电三元材料制备技术方法解析及最新研究!

    汇总综述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制备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7-12 15:05 1.1w次阅读

    ​晶圆直接及室温技术研究进展

    、表面活化和等离子体活化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研究现状。除此之外,以含氟等离子体活化
    的头像 发表于 06-14 09:46 1690次阅读
    ​晶圆直接<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及室温<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技术<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先进封装中铜-铜低温技术研究进展

    综述,首先从工艺流程、 连接机理、性能表征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了热压工艺、混合工艺实现 Cu-Cu 低温
    的头像 发表于 06-20 10:58 2691次阅读
    先进封装中铜-铜低温<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技术<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铜丝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正逐渐替代合金丝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领域。本文对当前市场上应用的金丝、铜丝、银丝及铝丝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探讨了以键铜丝替代传统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02-22 10:41 1149次阅读
    <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铜丝的<b class='flag-5'>研究</b>及应用现状

    先进封装中铜-铜低温技术研究进展

    用于先进封装领域的 Cu-Cu 低温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从工艺流程、连接机理、性能表征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了热压工艺、混合
    的头像 发表于 03-25 08:39 741次阅读
    先进封装中铜-铜低温<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技术<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从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和前景预测三个方面对混合(HB)技术进行分析

    、无凸点的永久。阐述了HB 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并预测了发展前景。目前HB 技术的焊盘直径/节距已达到0.75 μm /1. 5 μm,热门研究方向包括铜凹陷、圆片翘曲、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14 312次阅读
    从发展历史、<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和前景预测三个方面对混合<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HB)技术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