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家发现距地球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并绘制出首张黑洞周边区域图像

电子工程师 来源:lq 2019-01-28 13:37 次阅读

近日,一篇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论文称,天文学家们已借 ALMA 望远镜阵列成功观测到了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 A 星(Sagittarius A)发出的电磁辐射。

此前尝试观测人马座 A 星时,一团尘埃挡住了天文学家们视线,导致科学家们无法获取清晰的人马座 A 星图像,进而无法对该天体进行深入研究。但天文学家们现已借刚纳入全球观测阵列不久的 ALMA 射电望远镜阵列,利用86 GHz 频率的超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观测技术以及整合全球观测阵列产生的数据,详细地研究了这团挡在人马座 A 星前的尘埃,并以此去除了由尘埃造成的散射效应,绘制了首张黑洞周边区域图像。由于尘埃分布造成的限制,人马座 A 星的辐射区域可能较此前预想的要更为狭小,甚至还可能碰巧正对着地球。

人马座 A 星的观测模拟图——左上: 86GHz 观测频率模拟图,右上:带散射效应的观测模拟图,右下:带散射效应的地表观测模拟图,左下:无散射效应的地表观测模拟图。(来源:S. Issaoun, M. Mościbrodzka, Radboud University/ M. D. Johnson, CfA)

高质量的未散射图像使科学家对其周围尘埃气团构建了更为准确理论模型,辐射放射区域相对地球所成的角度仅有 3 亿分之一度,且放射源具有对称性。论文主要作者,Sara Issaoun 说:“这表明辐射可能是在一个气盘中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射电流产生,若真是如此,人马座 A 星将是众多黑洞种类中的一个特例,但还有一种可能是人马座 A 星的射电流正好正对着地球。”

Sara Issaoun 的导师,拉德堡德大学(Radboud University)的射电天文学教授 Heino Falcke 也认为,射电源正对着地球的情况十分罕见,但目前确实不能排除这一可能。Falcke 表示,他曾认为射电源正对地球的模型纯属理论,但最近 GRAVITY 团队用 ESO 观测阵列对人马座 A 星进行观测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说:“可能人马座 A 星的射电源确实就正冲着地球,但若真是如此,我们就得换个角度研究它了。”

超大质量黑洞在星系中心地带极为常见,并且可能是已知宇宙中最具能量的现象。现有理论认为,被这些黑洞捕捉到的物质会落入一个旋转的盘状区域,沿着两束射流以相反的方向被撕开,在旋转过程中逐渐加速至接近光速的速度,并向外放出大量辐射。然而,“被观测到的人马座 A 星辐射究竟是来自气体还是射电流”仍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

人马座 A 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约为太阳的 400 万倍。它在地球上所呈的观测角角度小于一亿分之一度,与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上的网球大小相对应,这对观测用射电望远镜的频率提出了要求。

图丨全球毫米级 VLBI 观测阵列(GMVA)(来源:S. Issaoun, Radboud University/ D. Pesce, CfA)

天文学家们用超长基线干涉测量观测技术(VLBI),通过调整射电望远镜的频率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此次做出主要贡献的 ALMA 观测阵列于 2017 年 4 月加入全球毫米波 VLBI 观测阵列(GMVA),因人马座 A 星位于南部星域,因此与参与观测的其他 12 台观测设施相比执行了较多的观测任务。天文学家们计划将在不同波长上用射电望远镜阵列对人马座 A 星进行进一步观测,以获取更多有关该黑洞的信息来判断其辐射信号的产生方式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磁辐射
    +关注

    关注

    5

    文章

    356

    浏览量

    43671
  • 望远镜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29

    浏览量

    15886

原文标题:科学家发现距地球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并绘制出首张黑洞周边区域图像

文章出处:【微信号:deeptechchina,微信公众号:deeptechchina】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219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275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蚂蚁集团收购边塞科技,吴翼出任强化学习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令人瞩目的是,边塞科技的创始人吴翼已正式加入该实验室,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吴翼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对这一变动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自己最近接受了蚂蚁集团的邀请,负责大模型强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14 791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科学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度。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了多个
    发表于 10-14 09:12

    科学家开发出首台可见光飞秒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的实验装置图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第一台可在电磁光谱的可见光范围内产生飞秒脉冲的光纤激光器,这种能产生超短、明亮可见波长脉冲的激光器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加工等领域。通常产生
    的头像 发表于 07-25 06:43 386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开发<b class='flag-5'>出首</b>台可见光飞秒光纤激光器

    受人眼启发!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新型事件相机系统与标准事件相机系统对比图。 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装置,可以改善机器人观察周围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受人眼工作原理的启发,他们的创新型照相机系统模仿
    的头像 发表于 07-22 06:24 376次阅读
    受人眼启发!<b class='flag-5'>科学家</b>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学家再立新功,又一新型高温超导体被发现。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赵俊团队利用高压光学浮区技术成功生长了三层镍氧化物,成功证实在镍氧化物中具有压力诱导的体超导电性,而且超导体积分数达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7-19 15:14 797次阅读

    天津大学科学家突破人类大脑器官成功驱动机器人

    在科技探索的征途上,天津大学的科研团队再次迈出了令人瞩目的步伐。7月5日,该校宣布了一项革命性的成果——科学家们利用前沿的干细胞技术,成功培育出了高度模拟人类大脑的类脑器官,创新性地将其与机器人系统通过先进的片上脑机接口技术紧密相连,开启了人脑与机器深度融合的新纪元。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16:00 699次阅读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这一传感器!

    6月25日,新华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为标题,报道了由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传感器成果。 我国科学家研发高通道神经探针实现猕猴全脑尺度神经活动监测 神经探针是一种用来记录神经活动的针状电传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18:03 564次阅读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b class='flag-5'>科学家</b>成功研发这一传感器!

    前OpenAI首席科学家创办新的AI公司

    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苏茨克维曾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会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的头像 发表于 06-21 10:42 585次阅读

    研究团队发现光的新特性

    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们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的同事们共同解释了他们是如何了解到光子被限制在硅的纳米级空间中时,可以获得类似于固体材料中电子的巨大动量的。资深作者、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化学系兼职教授Dmitry Fishman说:“硅是地球上第
    的头像 发表于 05-17 06:27 317次阅读
    研究团队<b class='flag-5'>发现</b>光的新特性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年4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重点专项“面向复杂物理系统求解的量子科学计算算法、软件、应用与验证”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08:22 867次阅读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迄今最重超大质量黑洞发现

    行业芯事行业资讯
    北京中科同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于 :2024年03月04日 09:12:18

    NVIDIA首席科学家Bill Dally:深度学习硬件趋势

    Bill Dally于2009年1月加入NVIDIA担任首席科学家,此前在斯坦福大学任职12年,担任计算机科学系主任。Dally及其斯坦福团队开发了系统架构、网络架构、信号传输、路由和同步技术,在今天的大多数大型并行计算机中都可以找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6:16 1334次阅读
    NVIDIA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Bill Dally:深度学习硬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