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车联网的进化,汽车的电子系统变得愈加复杂,汽车将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的软件载体,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主机厂和供应商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阿里车联网&智能座舱高级产品专家佘士东在2018高工智能汽车年会上给出了他的答案,“把软件当做用户需要的价值来管理,而不是像管理零部件一样”。
不能把软件当做汽车零部件一样去管理
车厂在制造车辆的时候可以看做是一个批发模式,车厂制造车辆,销售公司负责对外销售,用户购买车辆,这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的输送,零部件也是遵循这样的价值传递逻辑。
零部件厂商可能会思考零部件是不是可以做成标准通用的,因为标准化的应用意味着把用户价值作为根本导向。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汽车厂商仍然习惯用平台化的思维去定义汽车零部件。
当然平台化有很多好处,比如汽车的大部分零件是沿用件 ,可以降低零部件开发成本,其次零部件开发设计、制造、验证的周期缩短,汽车的生产线也极大地的变短。但平台化显然也存在很多问题,最根本的就是一味追求大而全却忽视了用户的真实和个性化需求。
现在大家之所以在汽车上看不到生态软件的核心价值,是因为主机厂把软件也当做零部件来管理,而没有当做用户所需要的价值来管理。无论车厂或者是供应商做出了什么样的车载应用,其实能服务的直接用户非常少。这种情况反馈到供应商上就造成了研发人员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开发一个让用户满意的软件。
举个例子来说,音乐是驾驶座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一般tier1投入的人力大概就是50人左右。对比智能手机中的应用,这种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像酷狗、酷我等软件公司的体量都是大几千人。
这就会形成一个必然结果,以零部件的管理方式去研发软件,忽略用户的核心诉求,导致用户对应用的体验不满意,这样做出的产品是没有价值的。
接下来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应用没有价值,最终也无法形成生态,软件的开发者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发。虽然现在很多汽车中都有车载大屏,但是当用户使用的时候,总觉得不是那么满意。
其实人的需求是天生存在的,而且在一定时间内是基本稳定的,用户的需求不会突然爆发式增长。
手机厂商是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的呢?其实手机硬件本身没有太多的变化,而是通过标准化的APP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可以尝试在车内做一系列这种通用的标准化的应用,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车厂、供应商给用户提供的服务应该贯穿整个汽车使用过程
我们看一下汽车整个的生命周期。车厂研发一款汽车大约需要三年时间,用户买车基本很快就能决定,慢一点的也基本在两个月内就能完成购买过程,但是用户使用汽车的时间可以长达七八年甚至是十年。
在这个长达十年的用车过程中,整个汽车行业提供的服务形式是比较单一的, 也就是说,车厂花费很长的时间、很大的精力去研发、制造一款车,但是却没有想如何在长达八年到十年的用车过程中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现在却有很多手机APP提供出了各种养车、洗车、保险服务,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用户后续使用过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这些APP跟车没有关系,但是却在解决车的问题。这说明,其实有很多行业的需求是希望通过汽车来解决的,他们一直关心的问题是汽车的数据能不能拿到,数据在哪里,数据是不是标准的,怎么跟车厂合作。所有的服务商都在尝试去车上找一个他们能够进去的方式和方法。
汽车软件的标准化,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佘世东表示,这个他们很难定义,但是他们在尝试。AliOS正在尽最大努力,构建一个适合未来出行场景的操作系统及生态环境,让主机厂和独立服务提供商都能受益。
-
车联网
+关注
关注
76文章
2587浏览量
91627 -
汽车软件
+关注
关注
0文章
101浏览量
3199
原文标题:车联网进化之路,不能把软件当做零部件来管理 | GGAI视角
文章出处:【微信号:ilove-ev,微信公众号:高工智能汽车】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