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博客迁移与回归
当初迁移CSDN的博客到OSCHINA的主要原因是CSDN的博客加载速度慢,而且隔三差五的不能写文章。有一天我朋友建议我把博客迁移到OSCHINA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我决定将博客搬移到OSCHINA,在OSCHINA上我感觉到了社区的活跃,互动频率非常高,但是实际上迁移到OSCHINA以后,我刚好开始了自己嵌入式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太多时间去写博客。
第二章。求职与换工作
前几天,有一位大学4年级的网友向我诉说找工作的苦恼,这些苦恼主要包括:
2.1.他学校不是名校,担心自己在找工作的时候,受到这方面的歧视。
2.2.他学的是单片机方面的知识,但是又想找嵌入式Linux开发相关的工作,需要重新学。
2.3.网上、书本上学习资料太多,感觉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又不知道从何开始!
2.4.看到学院里面其他能力强的同学都找到工作了,而且天天在群里面秀工资,感觉好惭愧!
2.5.确实有一些工作机会或者面试机会,但是地点离家乡、亲人太远。
其实以上问题我自己当初也遇到过,不过自己做了取舍
对于2.1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中国大学生都会遇到,而且不仅是学校的问题,还包括诸如学历、学位、户口、地域等等。这里不如让我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然后引出观点,我就读的大学是一个农业大学的软件工程管理专业,这所大学在农业转基因方面非常有名,但是,软件工程专业,特别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软件工程专业,我们那一届是第一届,整个软件学院也建成不到4年,属于二本级别,好在我们学院有一个3+1模式,就是前3年在学校本地学习,第4年去北京边培训边实习,当时,到第4年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确定要按照学院的安排去北京了,同学们谈到这事都非常兴奋,但是我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是农业学校二本专业的学生,我是否有能力和人脉同那些一流学校的学子们抢工作?答案是:没有
其次,我不是北京户口,北京(或者上海)是否有户口、地域方面的用人“潜规则”? 答案是:是
最后,做嵌入式行业,北京的企业是否比较靠前?答案是:否(仅仅是当时)
所以,大三毕业以后我就一个人去了深圳,400元租了个铺位,一边在某个地方蹭课一边找工作,大概一个月左右,第一份工作就落实了。
从上面这个故事,有一个观点给这位网友:
2.1.1 对自己“条件”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估,然后选择合适的“竞争环境”
对于2.2这个问题,同样是一个普遍问题,如今比较严重,因为信息渠道太多了,书籍、视频、博客、各种社区见面会、各种发布会。这里我也讲一个漫长的故事,大一的时候,我开始接触嵌入式Linux,因为我亲哥在成都理工大学念书,所以家里面有几本C/C++的书籍,我念高中的时候,每个月回家3天,那3天都在啃C/C++(网吧的氛围也不错,有和我一起通宵的,不过他们都在研究电子竞技),当时觉得那东西非常有趣而且神奇,进入大学以后,每年一万四千多的学费,再加上每个月五百多元的生活费,给父母带来了很大负担,后来我开始打零工,攒到了不少因子,首先花700元买了一台256M内存的台式机,又花了1350元买了一个S3C2410的开发板,也没有任何卖板子的电话技术支持(卖板子那家企业当月就倒闭了!),但这些都不是事儿。学习嵌入式Linux的条件基本具备了,大概花了2年的时间,到大二结束,这块板子差不多全部吃透了,其间主要是阅读毛德操的Linux内核源码情景分析的上下两册,再加上反复阅读源码和试验,对Linux的内核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在大三的时候,我在学校附近的企业找了一份不错的兼职工作,主要是做电力安全检测仪器的,每周去3天,每个月可以有2000元的补助,再也不用一大早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送牛奶了,好冷的。我离开了学校分配的4人寝室,在学校附近租了个顶楼单间,在时间上更自由了,大三这年我自己的目标就是回归基础,所以把C/C++、ARM、Linux全部重新拉了一遍,后来到深圳以后,在一个培训机构蹭课,因为我没能力付完学费,所以叫蹭课,发现培训机构教的那些知识自己已掌握了八九,我第一次面试,是一家外企,面试那天下了很大一场雨,衣服全部打湿了,但是还好准时赶到了面试地点,很庆幸面试我的技术经理见到我以后没有把我赶出去,一番闲聊以后,他问了我一个而技术问题,也是唯一的技术问题,问题大概是“如果执行gcc a.c 命令后,输出什么?”我的回答是:a.out, 面试结束大概一个周以后,我接到了该公司的二面通知,随后又是三面,然后才入职。后来,我问那个面试的前辈之所以聘用我的原因,他告诉我一个观点,“无论你在学校学了多少,对企业来说应届毕业生都是一张白纸,不同的是纸的质量而已”,所以,对于2.2和2.3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扎实基础+适当了解,这个“基础”不仅仅指大学的知识,大学学的那些知识大多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前的知识,它们即重要,又严重滞后,所以这个“基础”,是指在某个实际应用的基础,例如,你要学嵌入式Linux,C/C++基础少不了、ASM/AT&T汇编要懂、会用Makefile+GCC编译文件等等。三尺冰冻不是一天的飘雪可以造就的,要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本着踏实、坚持的原则,树有多大根子就得有多深,不要想着什么两三个月就能速成嵌入式Linux开发高手。
对于2.4这个问题,我自己有亲身经历,甚至当初自己做了反面角色,这里我想说,人与人之间,有些东西是不具备可比性的,那位首先找到工作的同学、那位高薪的同学、我们首先要予以肯定,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可以学习的优点),还有,你看到的仅仅是这些同学“光鲜”的一面,可能没有看到他们在“昨天”做出的努力,张国荣演的”霸王别姬“(我最喜欢的电影)里面那个老师傅说了一句话”要在人前显贵,就得在人后受罪“,这种观点一直鼓舞着我在嵌入式行业迎难而上,克服各种问题。“显贵”是一种暗喻,找到一种正确的“追求”或者说“信仰”,能在事业上支撑你走得更远,不至于在“金钱至上”的信仰洪流中迷失自己。
工作太多容易忘记自己,离家太远容易忘掉故乡,如果没有必要,请尽量选择离故乡或者父母近的工作地点,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故乡给了我们成长的记忆,这是人这种动物最为宝贵的两样东西,不管父母做了什么让人心碎的事情,或者童年如何被小伙伴们扒掉裤子在屁股上塞了个“二踢脚”,批判他们的“好坏对错”没有意义。
第三章。打工与换工作
大概四年前的有一天,我穿的“人模狗样”的,在我亲戚家度假,那是冬天少见的一个晴天,我搬了张藤椅放在长江岸边上,躺在藤椅上的我闭上了眼睛,一缕缕阳光的暖和,一阵阵风掠过不远处枯草丛所发出的声音,还有那岸边咸湿的气味,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自己还活着、是那么的美好和惬意,我有一份工作,还可以带薪休假,休假完还有事情做,而且这些事情还不算太复杂。.. 突然间,我被一个“砰”声音惊醒,扭过头向后看,是一个大概和我母亲年纪差不多的妇人,她把江面上漂浮到岸边的酸酸乳纸盒子收集起来,在鹅卵石上一个个踩扁,然后装到一个大麻袋里面,我就对她开玩笑说“里面搞不好有螃蟹”,她大概感受到了我的善意,和我聊了起来,两分钟不到我们就聊开了,她问到“你在哪里打工嘛”,我当时楞了一下,心理颇有点不快,只是回答“在深圳上班”,她又说到“我女儿也在深圳,开工都一个多月了,就是QQ公司啊,一个月八千”,她脸上露出了满足的表情。我之所以感觉“不快”是因为“打工”这两个字眼,因为提到”打工“我第一时间想到我父母在我小学的时候,每年元宵过完,就背上一个大包出去挣钱,四川话叫“找活路”,其实在那个时代,真的是找“活路”,种田一年下来,谷子还不够自己吃,还要吃两个月红薯,父母为了找“活路”才出去打工,这是一段不开心的回忆,不过呢,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会在村口搭上帐篷等上几天,父母总会“如约”背着、拧着、扛着一大堆东西回来,什么东西都有,嵌着葡萄干的沙琪玛、像毛巾一样的面包(我第一次见到真以为是毛巾)、一条非常大的牛仔裤(真的很大很大),最开心的一次,是父亲带了一个黑色照相机回来,虽然没有交卷,但是装上电池后只要按一下按钮,“咔嚓”一声,那个灯还会闪一下,好开心! “打工”终究不是一个好字眼。不过如今想来,我的确在打工,我受雇于人,为别人做事,领取雇主薪水,这就是打工,我和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一样,都是打工,没什么不同,至少我们没有去做抢劫、拐卖、贩毒等等伤害别人的事情,我开始接受了这个事实。那么,嵌入式行业的打工稍微有些不同,首先,这个行业薪水不低,在2010年的时候嵌入式行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平均薪水在5400元左右(深圳)。其次,这个行业打工是一个“受虐”过程,因为会遇到不同从未遇到过的问题,那怕你是“老司机”也会在新的项目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我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一家外企,因为前辈们告诉过我一个套路,先到外企镀金开阔眼界,然后在国内企业选择一个行业扎根,然后自己创业。我严格按照了这个套路走,时间再次验证了前辈们的经验是正确的,我在外企里面经常被”教导“,成长得很快,外企要求也很严格,例如,每天要开一次小组会议、技术话题严禁使用“它”、“这个”、“那里”、“大概”等等模糊的词语、每周一次工作报告、工作时间不能连续超过10小时、每人需要有自己的公开博客等等,日企、韩企对事情还是比较严谨的。在外企呆了大概两年半的时间,我离开了。因为我知道该做下一步了,所以我换了一家国内规模在100人左右的公司,我确定了扎根工业控制这个行业,因为在2013年的时候,我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未来,国内这家公司成长速度非常快,老板也是技术出生,饱受了创业的酸甜苦辣,现在可能有五十多岁了,是个很踏实的企业家,在这家企业我完成了将安卓系统用在工业控制的试验性尝试,大概用了两年的时间,其间有时候薪水会托两到三个月,这让我有点情绪,因为当时我家里出了点风波急需经济,不过真的很佩服这家企业的老板,能够坚持下去,我会一直记得他。后来我仔细想想,当时我已经25岁了,如果再继续这样打工,那么最少要到30岁才能创业,而30岁又要解决成家的问题,成家后创业会有所顾忌,甚至受到羁绊,所以我在百般犹豫以后提交了离职申请。
第四章。创业的迷茫
辞职以后,我经济状况已经很差了,值得庆幸的是家里的风波得到平息,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只是比以前的日志更艰难了。我和一个同样做技术的朋友合伙筹了五十万,后续有陆续加入了几个创始人,注册了一家自动化设备公司,他转向市场,而我继续做技术,偶尔在公司发发货,做杂事是免不了的,全体加上不到十个人。都说一个新企业只要能够挺住三年就不怕了,就怕挺不过三年就没有了,现在企业已经到了经营的第四个年头,不过我怎么还觉得比较危险呢! 创业这三年,创始人们为了确定公司发展方向,争论了很多次、尝试了很多次、也失败了很多次。首先,消费电子,出货量一般都比较大,公司容易在短时间起来,更容易得到天使和风投,进而融资。可惜,消费电子不适合我们,因为消费电子需要市场反应迅速、产品推出周期短、产品备货量大、渠道依赖大,这些条件都是我们不具备的,更何况我们是一个工业自动化设备公司,真要是做了消费电子,不就成了挂羊头卖狗肉了么;再次,LED灯光控制与智能家居,LED灯光控制本身很不错,可是LED行业当时已经做的非常烂了,一个大妈在中山古镇做LED,焊上灯珠,用电源点一下能发光就可以出货,根本不去检测光衰、显色等性能,这让我们觉得LED灯光控制行业,不是我们切入的时候,不然后续再维护上会出现想不到的麻烦,同时,在那个时候,智能家居还没有兴起,就算到今天,智能家居都仍然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也许只是推广商那里很火吧。..,再次,工业级无人机,这是一个比做普通无人机还“麻烦”想法,当时我们的资源来看,我们有渠道也有技术储备,但是我们没有设备去检测,工业级无人机设备要出货,需要大量的检测设备,而且当时我们创始人普遍认为无人机会火起来,但是不会在工业领域大范围使用,所以,最终放弃掉这个想法。到最后,有创始人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我再次和那位从技术转向市场的合伙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最后,选择了继续做我们擅长的工业人机交互行业,虽然这个市场已经做烂了,但是我们有自己的新想法,所以我们重新将自己的老本行捡起来,开始收集和分析市场的需求,这个过程花了近2年的时间,随后才开始项目工程,大概过了一年,产品(硬件,软件)才成型。还好我们没有犹豫太久,做一个不确定的选择总比不做选择好,所以,现在的我就在这条路上。..。..
-
嵌入式
+关注
关注
5068文章
19008浏览量
302971 -
工程师
+关注
关注
59文章
1566浏览量
6843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