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震动、老化、腐蚀、弹簧失效、受湿受潮、忽冷忽热、摔碰跌撞等等原因都会引起人为与非人为的故障。但是电子设备往往越是精密其故障往往就是越隐蔽,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检查还是检测都给维修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下面我们就分门别类的对这些问题加以详述。
1 维护作风问题
维护作风问题是属于主观因素方面的问题。这既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做通了思想工作,纠正了思想作风、思想态度、思想偏差就比较容易解决。说它难是因为如果没有掌握好工作方法,没有正确地引导,没有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那么不旦解决起来较为困难,而且还有可能适得其反。维护作风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比如,在拆设备的时候不是使用常规的先拧螺丝再拆卸的方法,而是直接用撬的方法,野蛮拆卸;在取插头的时候明知道插头有锁定机构却偏偏生拉硬拽,不但插头损坏有的时候甚至设备内部还会造成连锁的损坏;在搬动设备的时候,通常都是有双手搬动设备的机箱把手处,但是却只用一只手拖着连接线拉扯,这就使本来没有故障的连线内部或者设备内部出现更多的故障。
2 产品质量问题
产品质量问题是维修过程中的最大问题,现在不负责任的生产厂家越来越多,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也就相应越来越多。许多问题都是由于生产工人的马虎甚至是人为有意造成的。比如,本来设计是三个螺丝固定一个平面,生产工人为了快速完成任务,往往只拧两个螺丝应付了事。有的部位按照设计要求必须使用速熔胶进行隔离,但是生产工人却偏偏予以忽略,或未覆盖部件。某些易松动的部位按设计要求需要加胶固定也未按要求操作。某些设备由于配备的弹簧片的弹性不够往往使用几次以后就会失去应有的弹性造成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进线往往错配成出线,出线错配成进线,造成设备长时间使用出现奇怪的故障现象。
3 检查不到位
对设备的检查是保证设备运行良好的必要措施,检查工作一定要细致,一定要认真观察设备的异常、异响、过热、过凉、闪光等现象,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绝对不要等到损坏以后再维修,那就既耽搁时间又浪费资金、人力了。在实际的检查过程,往往由于责任心等原因,检查人员常常是走过场,转一圈了事,这样的检查等于没有检查。不按规范操作的不标准的检查会给日后的故障埋下不可逆转的隐患。
4 设计位置不当
某些电子产品的元器件的安排设置极不合量,比如,把两种发热量大的器件放置过近,这就势必造成互相影响,使本来热的更热,最后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有的电子产品的电缆位置不合理,本来不需要的、也不必要的缠绕造成了信号的干扰,并且也与外壳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导致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不排除某些不良的生产厂家的故意设置以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某些国外发达国家的设备还会专门设计计数器,检测用户的使用次数,在超过既定的使用次数以后,产生故障,导致设备停运。
5 季节影响
季节的客观因素也是电子设备的杀手,由于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热量,这种热量在冬季就会导致寒气在部件上形成雾滴,这种雾滴凝结成较大的颗粒就会引发设备的短路、击穿等故障。另外冬季天气寒冷,电缆导线变硬变脆,拆装机件或者受到外力撞击时,容易出现断线现象,夏季天气炎热,拆装电缆的时候,汗水容易滴到电缆的插钉上,导致线路故障。
综合上述论述可见,电子设备线路故障是较难发现的。因为线路走向复杂,交联电子设备众多,线路长等原因,为预防和排故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其故障可分为馈线故障、导线故障和电缆接插件故障三类。线路故障在平时电子故障中并不多见,可是在老化的设备上却反而较为常见。线路故障占电子专业类故障总数的10.4%,严重影响了维修任务的完成。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设备的使用时间过长,经过大修后,部分电子设备状况有所改观,可是因为考虑到线路所引起的故障少且线路可靠性相对较高的情况,维修时部分馈线、导线、插接件并没有及时更换,因此埋下了故障隐患,线路出现故障的频率也随着使用时间而呈几何级数增长。线路故障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电缆、馈线、接插件、导线等金属氧化、疲劳变形,绝缘层等非金属物质老化变质而产生的损耗性故障,另一方面是湿度、温度、腐蚀、振动等因素加速了线路老化。从实际工作统计中发现,线路损耗性故障是比较突出的。如馈线内导线断丝,外导体脱焊,内外导体绝缘阻值下降,馈线插头接触不良;电子设备的电缆连接导线和元件接线产生故障;电缆中插头插座氧化、变形等造成的设备线路不能正常传送信号,提供电源等。
-
电子产品
+关注
关注
6文章
1147浏览量
58196 -
电子设备
+关注
关注
2文章
2712浏览量
5367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