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整个市场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金融基础的支付行业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首先,受到社会消费降级、规模增速放缓、业内格局大定等影响,过去支付机构所能享受的红利正在消失,市场竞争已步入深水区,谋变成了支付机构存活下去的机会;其次,监管在反洗钱、支付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愈加严格,支付机构的合规成本也在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强监管之下的市场竞争将更加公平,有利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下,转型早早被支付机构提上了日程。但大多数支付机构在习惯过去的模式后,即使想快速转型都不容易,折戟沉沙的企业还占到了大多数。但就在这彷徨之时,腾讯却早已借助商业支付成功突破重围,并做到了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同时,借助粤港澳湾区经济的“东风”,腾讯商业支付乃至腾讯金融科技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低调的潜行者
马化腾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金融的核心是稳定和稳健,拼的是谁的命长,而不是谁在短期内跑得快。
腾讯金融科技的发展也的确一直处于低调潜行的状态,若不是腾讯在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曾提到“包括微信支付、QQ钱包在内的腾讯移动支付的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逾50%,其中线下日均商业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长200%。”,外界对腾讯支付业务的认知还局限在社交支付上。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动支付业增速逐渐放缓的大环境之下,腾讯商业支付取得的成绩着实亮眼,即使是支付宝也不能忽视这样的竞争压力。
另外,早在2018年9月,在中国人民银行及香港金管局支持下,微信香港钱包成为首家支持香港用户在内地使用的香港电子钱包,目前已支持在内地近百万商户使用。
这样的增量虽然会带来大量拓展金融服务的机会,但毕竟微信和QQ本身仍是一个社交为主的工具,因此在提供金融服务时更为谨慎,而这也是腾讯一贯的打法。
在境内如此,在境外腾讯也是如此,安全合规始终是腾讯在金融科技业务发展上坚持的底线。
在近期的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腾讯副总裁赖智明曾建议,应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先进经验,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跨境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试点,加强三地政府对金融科技的联动监管,实现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防控的动态平衡。
双向跨境支付启动仪式
正是因为这样的态度,腾讯在此前便赢得了香港、澳门两地监管层的信任,在合规的条件下获得了拓展市场业务的机会。而监管的认同也是微信香港钱包在短短几年内便实现了双向跨境支付的重要因素。据可靠消息,近期香港金管局将下发第一批虚拟银行牌照,腾讯赫然在列,作为非香港本地企业的腾讯能获得这样的机会,离不开香港金管局对其金融科技实力的肯定。
与香港毗邻的澳门虽没有什么重大的举措,但也在日常消费、出行等方面也逐渐支持微信支付。在2018年11月底,金管局行政管理委员会主席陈守信还公开表示,澳门特区政府将借助大湾区建设契机,争取允许澳门居民适用购汇措施,以开通内地移动支付落户本澳,而澳门的金融机构亦有计划与内地支付平台合作,让本澳支付工具可以在大湾区内进行零售、搭车等民生消费。这意味着将来腾讯或能率先在澳门地区发布微信澳门钱包抢占先机。
腾讯金融科技能在粤港澳大湾区获得如此巨大的优势并非突如其来,相反这是腾讯日常秉承谨慎打法积累下的成果,而这也是腾讯金融科技将走得更远的制胜法宝。
新动作下的野心
稳却不代表腾讯保守,在出海和下沉这两方面,腾讯的新动作接连不断,而且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表现尤为突出。
跨境出海的发力
目前,微信支付跨境业务已支持49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合规接入,支持17个币种(包括人民币)的交易。在微信用户量比较高的地区,例如香港和马来西亚,腾讯分别落地了微信香港钱包以及马来西亚微信钱包。成绩最为突出的地区便是香港,2018年,微信香港钱包的交易量也较2017年有超过10倍的增长;2019年春节前后的两个星期内微信香港钱包收发红包达到了近100万个。这对于一个仅发力了两三年本地支付业务的非纯粹金融工具来说已实属不易。目前境内的支付业格局已经大定,发展海外市场除了是业务需求,也是腾讯抢占商业支付市场先机的重要策略。此外,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对外经济区,腾讯在占据了极大的地域优势后,优先拓展该区域的市场是势在必行。
香港微信定制红包
另外,腾讯还和新鸿基、新世界、周大福珠宝等境外商业巨头合作,这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境内游客到港澳出行体验以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融入当地生活环境,提升本地的智慧生活水平,进一步满足港澳用户的移动支付需求,同时为腾讯商业支付的海外发展积淀更多的产业资源和用户资源。
随着粤港澳湾区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境外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将被改善,监管的宽容度也会提升,而腾讯选择与当地商业巨头合作,可以增加当地企业与用户的好感度,从而加强境外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频率。当微信支付悄然成为港澳用户的消费习惯之后,腾讯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业务的开展也就宣告成功。
乘车码业务的成势
作为腾讯商业支付典型场景下沉案例的乘车码现今已覆盖北京、深圳、上海等100多个城市,并有超过6000万的用户使用,这样的数字目前仍在平稳增长,2019年仍是交通支付的主场。
乘车码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已上线深圳、广州、珠海、佛山、惠州、江门、肇庆(乘车码在全国上线110多座)。这也就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乘车码已经获得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交通移动支付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1月21日,腾讯旗下WeChat Pay HK还与港铁公司达成合作,预计在2021年年中,内地及香港用户便可用微信乘车码刷码过闸乘坐地铁,实现内地与香港的互联互通。再过不久,粤港澳地区或能实现城市交通之间的互联互通。
乘车码是高频小额消费的代表,若在粤港澳大湾区能实现交通的互联互通,那么在探索拓展其他商业支付的互联互通也就有借鉴经验。
出海和下沉为腾讯带来的是支付场景的拓展,而腾讯金融科技也将随着支付场景的深耕而发挥其能量,但粤港澳大湾区所提供的利好环境却是腾讯完成这些作为的重要推进力。
自省才能走得远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深入应用,金融科技时代来临,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创新性的金融解决方案层出不穷,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其中也诞生了不少能独当一面的独角兽,在带动了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让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腾讯金融科技在求变的过程中,也应该在业务的发展上考虑得更为周全,以期在时代变迁之时仍能站稳脚跟。
同时,出海和下沉是支付业目前谋变的两大方向,但实际上即使背靠粤港澳湾区经济优势的腾讯在跨境支付业务上遇到的阻力并不比其他支付机构少。
在出海方面,除了金融监管要求、基础设施需重建以外,文化差异、用户习惯也是较大的阻力,如香港、澳门地区许多用户仍保留现金支付与卡支付的习惯,认为这样消费更安全,扫码支付的全面推行受到阻碍的可能性便很大,如何做到更安全的支付便是腾讯金融科技后期所需要研究的重点。
在下沉方面,场景的下沉腾讯商业支付已经领先了一大步,但地域的下沉因受到基础设施、本地企业、用户习惯等限制暂时还未见太大成效,未来腾讯商业支付想通过线下支付来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
目前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形成财付通和支付宝的「双寡头」格局。益普索 Ipsos 数据显示,财付通和支付宝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为 86.4% 和 70.9%,推算用户规模分别达到 9.1 亿和 7.4 亿。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刚需。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7 年以前,移动支付还几乎是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正是得益于微信的庞大用户量和场景优势,财付通已经后来居上,在线上总交易笔数上占比 46%。
与此同时,在线下消费交易方面,财付通在交易金额占比和交易笔数占比上都保持领先优势,分别占比 49% 和 54%。
至此,腾讯金融科技业务在粤港澳大湾区已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市场地位,随着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低调潜行的腾讯将在商业支付乃至金融科技上获取走得更远的机会。
-
腾讯
+关注
关注
7文章
1656浏览量
49479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文章
8895浏览量
137507 -
微信
+关注
关注
6文章
512浏览量
26617
原文标题:首家支持港人到内地支付 从商业支付看腾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抱负
文章出处:【微信号:mpaypass,微信公众号:移动支付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