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竞赛已经全面展开。
近日,滴滴出行旗下一家名为:上海滴滴沃芽科技有限公司(滴滴沃芽)的全资子公司宣布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公司法人代表是郑建强,其也是此前获得北京自动驾驶路测资格的滴滴子公司苏州滴滴旅行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滴滴沃芽的经营范围包括智能驾驶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等,是目前滴滴出行旗下子公司中唯一明确注明设计自动驾驶汽车业务的主体。
这也被视为滴滴出行今年可能会在自动驾驶业务板块有重大的战略布局,而独立子公司运营,也被业内人士猜测为可能是为后续的独立融资做准备。
一、低调布局
去年5月,滴滴出行获得了在美国加州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许可。根据加州机动车管理局的网站,自5月10日起,该公司被允许在该州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去年9月,滴滴又在北京拿到了自动驾驶技术路测的牌照。
2016年收购优步中国业务的滴滴,是众多希望在与硅谷科技巨头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中国公司之一。
就在2018年初,滴滴出行透露,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动驾驶汽车的一系列驾驶测试,这标志着该公司在追赶全球自动驾驶汽车热潮的道路上又一个里程碑。
在当时该公司的年度会议上展示的一段视频中,该公司首席技术官张博(Bob Zhang)在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原型车的内部进行了介绍。当时披露的数据是,自2017年以来,该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三个城市投入了超过10款自动驾驶原型车进行路测(根据最新的消息,目前滴滴的测试车队规模在40辆左右)。
自动驾驶汽车在中国是一件大事。中国的三大科技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BAT)——都在努力开发这项技术。尽管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但张博认为,大规模采用自动驾驶汽车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
“我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将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张博此前表态,“首先,进入一个拼车网络,为乘客提供移动出行服务。第二,向消费者销售自动驾驶汽车。第二种方式在未来十年不会大规模发生。”
在张博看来,这背后的原因是,在技术成熟到足以在任何天气条件和道路条件下安全驾驶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拥有一辆只能在晴天或路况良好的情况下驾驶的自动驾驶汽车是没有意义的。
从目前仅有的一些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滴滴出行正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动驾驶软件,而硬件是由汽车制造商及合作伙伴配合。不过,滴滴出行并没有透露具体项目的合作伙伴。
尽管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但该公司在谈论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时仍相对低调。尤其是滴滴出行原有业务在过去几年遭遇到很多挑战。
此外,和其他科技巨头布局自动驾驶遭遇波折类似,该项目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为“无人驾驶汽车受到很多技术以外的因素的影响,”一名滴滴发言人曾对外表示。
上述发言人表示,“改善驾驶安全是滴滴出行投资自动驾驶技术的原因,该技术将在未来叫车服务中得到巨大应用。”
相较于国外同行Uber、Lyft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领域的激进不同,滴滴出行对自动驾驶持严肃态度。
2017年3月,滴滴在美国加州成立了滴滴实验室,专注于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全和自动驾驶技术。其中,滴滴美国研究院Voyager团队技术负责人江韵,2009年毕业于上海计算机系ACM班,14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之前在谷歌Waymo项目。
在那之后,该公司与Udacity合作推出了一项自动驾驶汽车挑战赛。公司还积极在积极招聘人才,并计划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
此前,滴滴智能交通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Henry Liu表示,滴滴将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领跑者之一。其表示,滴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还是一家运输公司。
滴滴的目标是将目前车端传感器从被动转变为全面的传感器阵列,用于报告道路状况。比如,滴滴出行目前可以通过滴滴平台实时的交通数据,准确预估每个红绿灯路口的车队规模,比如有一个滴滴的车辆停在离红绿灯10米的地方,则可以认为这个路口至少有3辆车在等待。
二、独立信号
独立自动驾驶业务,或许是提速的一种信号。
去年以来,滴滴在与司机提成分配比例以及旗下顺风车业务风险管理方面持续暴露出不少问题。这也在另一层面加速滴滴对于自动驾驶业务的布局速度。
众所周知,滴滴平台对滴滴司机的每一单提成达到28%的比列。这一点成为广大滴滴司机对平台的诟病。在去年发生了两次恶性案件之后,被相关主管部门指明必须整改,滴滴顺风车业务也被无限期下线。
而今年初滴滴的2018年财报显示,去年亏损109亿元(相当于每天亏损3000万),其中用于乘客和司机的补贴更是高达113亿元。而在今年滴滴宣布裁员15%(约2000人)的同时,宣布继续扩招2500人已进行公司业务架构的战略性调整。
从目前公布的招聘信息来看,其中内部负责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工程技术团队(Voyager团队)仍在招聘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岗位(包括仿真测试、路测、感知研发、规划与控制研发等),此外还有自动驾驶相关的政府事务经理等岗位。
而在产业链合作方面,去年滴滴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以开放赋能为核心的“洪流联盟”,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并整合用户需求,定制化汽车的设计和生产。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滴滴还会与合作伙伴开发专为共享出行设计的智能汽车。去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和滴滴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探讨未来电动汽车共享计划上的商业合作,同时面向推出机器人车辆叫车服务”。
而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确实也可以从合作中获得重大利益——不受限制地获取客户行为数据。滴滴每天提供300多万次出行,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加速自主驾驶汽车项目的开发。
去年3月,滴滴出行宣布将从法国主权专利基金(SPF) France Brevets购买约150项专利。这些专利将赋予滴滴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优势。
这项专利交易也是在滴滴与日本软银(SoftBank)合作投资东京出租车(Tokyo Taxi)之后达成的。东京出租车是日本当地的一款出租车应用,几乎垄断日本出租车市场。
此次,滴滴获得的专利均与自动驾驶车辆设备相关,包括激光雷达、雷达和平视显示(HUD)技术,这也被视为滴滴正在布局自动驾驶全栈技术。
此外,滴滴旗下滴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图科技”)在去年提交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的甲级测绘资质申请,并获得批准。这扫清了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应用中最重要的高精地图测绘资质障碍。
而依靠庞大的运营车队规模和行驶里程,滴滴无疑将是全球最大的高精地图众包平台。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滴滴全年为全国400多座城市的4.5亿用戶,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
这些都是滴滴为商业化运营自动驾驶业务做前期准备,并且希望缩小与Waymo、Uber、Lyft和通用汽车旗下Cruise Automation等公司的差距。
滴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维不止一次强调:“自主驾驶和人工智能是移动的未来。”滴滴正在积极布局高级别智能驾驶以及V2X技术研发,滴滴平台上每天产生大量数据,为训练智能驾驶算法打造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84文章
13877浏览量
166621 -
滴滴出行
+关注
关注
0文章
101浏览量
10763
原文标题:滴滴“拆分”自动驾驶?发出“提速信号”「GGAI头条」
文章出处:【微信号:ilove-ev,微信公众号:高工智能汽车】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