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于1月28日开馆的临安博物馆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及妻子陆文宇设计,而伦敦大学学院巴特利特建筑学院为这家博物馆开发了相关的虚拟现实游览体验。
巴特利特学院的虚拟现实体验可允许观众身临中国临安的功臣山脚下,并探索已经开馆的临安博物馆。这个由王澍和陆文宇的业余建筑工作室所设计的博物馆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并道出了临安的前世今生与文化风情。
这款体验同时成为了Spring 2019 Guest Exhibition展览的核心,向伦敦的观众展示了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以及王澍的一系列画作。
展览负责人赖志杰表示:“我们在开发体验时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向世界展示尚未完工,尚未对公众开放的建筑物。我们当时只能获取为数不多的照片,以及次数有限的实地访问。考虑到游客在建筑展中的体验,我们开始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通过图纸和模型来提供仿佛身处在建筑物之中的感觉呢’。”
解决方案是结合两种不同的技术:摄影测量和VR。摄影测量是指运用摄影机和胶片组合测量目标物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的技术,而虚拟现实则是利用完全由计算机生成的环境来将用户沉浸在另一个空间。
再结合博物馆的绘图和图片,巴特利特建筑学院开发了一个相应的虚拟3D环境以供游客探索。赖志杰补充说:“我们用有限的实地访问来记录建筑物,并创建摄影测量的3D数字模型。我们只能访问博物馆的特定区域,主要是更为完整的建筑物和景观。因此,英国团队向我们的中国同行发送了一套详细的说明,以便在特定的路径中用GoPro拍摄建筑物。”
利用一系列的图片,巴特利特建筑学院制作了复杂的3D数字模型。团队随后然后将其与VR软件结合起来,并转换为立体格式以创建最终的360度浏览体验。
这个关于临安博物馆的VR体验向观众讲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态及所采用的物料。曲面悬山屋顶,殿堂式结构,连绵起伏,错落有致,这座博物馆融合了临安本地的砖瓦,夯土特色,并展现了吴越文化的独特之处。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业余建筑工作室曾在其他项目中用过的窄窗设计。
VR体验中的微妙色彩同时模仿了博物馆的特色:业余建筑工作室标志性的瓦爿墙,一种古老的中国建筑方法。“瓦爿墙”是一种宁波民间的传统建造技术,使用最多达八十几种旧砖瓦的混合砌筑墙体,但因不再使用而行将灭绝。经过王澍的试验,这一传统技术在当代获得了续存的可能。
业余建筑工作室曾在宁波博物馆中采用了瓦爿建筑技术,用周围区域采集的旧砖瓦构筑了建筑物的墙体。
-
3D
+关注
关注
9文章
2934浏览量
108832 -
数字模型
+关注
关注
0文章
20浏览量
8151 -
vr
+关注
关注
34文章
9656浏览量
151499
原文标题:行业+ || 伦敦大学学院为临安博物馆研发VR体验,向英国观众展示中国传统建筑技术
文章出处:【微信号:ARAlliance,微信公众号:AR联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国家博物馆的“技术纽带”MODBUS与PROFIBUS的无缝对接

蓝牙AoA高精度定位技术打造智慧博物馆定位方案
索尼裸眼3D和投影技术助力提升博物馆数字化体验
京东方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达成战略合作
中科曙光荣获2024年度CCF计算机博物馆杰出贡献奖
LITESTAR 4D应用:室内博物馆照明案例
博物馆温湿度监控系统
新展来袭!《宇宙猜想·启程》宇宙主题VR沉浸式体验展在天津博物馆震撼启幕

TCL商用亮相第十届“博博会”,助力陕西历史博物馆大放异彩

泰来三维 新智驱动力:三维扫描技术助力博物馆教育创新

落地式一体机,让博物馆焕发新生
京东方顶尖显示技术产品闪耀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
“宁”聚创新,“融”耀未来——康宁熔融博物馆亮相DIC 2024

赛昉芯驱动!英国国家计算机博物馆正式收藏全球首款RISC-V笔记本电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