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芯片技术是上游产业,是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之一,或者说引领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AI还是更强悍的人工智能技术,最终的载体之一也是半导体产业,这是承载着更多的人工交互的关键所在。而过去全球半导体业的发展都是正向增长的,也就是说,预期一直是不错的,是朝着一个上升趋势演变的。不过,最近,我们却看到了全球半导体产业出现了负增长。
“滑坡”开始了吗?
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宣布,2019年1月的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比2017年1月减少5.7%,减少至355亿美金,创下了2016年7月以来30个月的首次负增长。对于科技的发展来说,这其实不是一个好消息。虽然对于负增长的出现,业界也有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是归咎于“为获取特朗普减税效果的投资一度呈过剩态势产生的反作用,以及发达国家加强个人数据保护的潮流成为遏制投资的原因”还有一种声音是认为,技术创新的速度放缓是半导体需求下滑的原因之一。
可是要说人工智能的需求在不断加大,5G又已经开始步入试商用阶段,对于半导体业的需求以及技术的延伸本不应该如此“萧条”才对。有报道称,自美国苹果发售iPhone的2007年之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迅速增长。每当苹果投放新款机型都会大幅扩充功能,促使消费者换购新机,这对用于智能手机的半导体的市场扩大构成了支撑。
不过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换机潮已经不再,一方面是用户等待5G的即将出现,另一方面是现有智能手机的同质化、应用普及化以及产品本身的耐用性都注定了短期内难有改观。更何况手机销量(出货量)也在走低,这样就致使半导体业的需求不再旺盛了。
根据SIA公布的数据来看,各地区半导体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除了欧洲增加了0.2%,美国同比减少15.3%,亚太和其他地区同比减少3.8%,中国同比减少3.2%,日本同比减少1.5%,都陷入了负增长。
可以看出,美国市场成为了“罪魁祸首”,缩减的程度太大,直接拖累了全球市场的变化。而不仅是同比降低,即使环比也都出现了下滑趋势。数据显示: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陷入了负增长,其中美国同比减少13.0%,中国同比减少8.5%,日本同比减少4.7%,亚太及其他地区同比减少3.6%,欧洲同比减少1.5%。
更主要的是这种负增长的发展态势是不是会延续?这恐怕才是业界更加关心的地方。一旦“萧条”开始了,那么依照惯性也会继续下滑一截儿的。当然,现在就说不行恐怕也为时过早,不过,惯性再度下滑一截儿也是有可能的。因为除了手机之外,给半导体发展带来更多驱动的产业并不多,而手机行业在短期内显然是不会再次出现用户迭代潮的。而DRAM市场的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也是原因之一,预计2019年2月以后的市场规模或将进一步萎缩。
美国和中国市场“承压”加大?
美国和中国市场的下滑更多一些,显然是和中美贸易摩擦有一定的关联效应。半导体业的发展离不开多国市场的合力,而中美贸易摩擦确实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事实上,芯片产业正深受中美日趋敏感的对抗关系影响。SIA总裁(President)兼CEO的John Neuffer表示,未来消费类产品上的半导体采用率将不断增加,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IoT、5G以及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都会成为牵引半导体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众所周知,美国是芯片制造业的领头羊,芯片产业也是国家重要战略资产。芯片的最早应用之一出自硅谷,主要被用于核弹的导航系统,硅谷将自己的存在归功于五角大楼的赞助。2017 年,一份由白宫发布的报告直接指出“前沿半导体技术对于国防和军方的强大,至关重要。”美国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牢牢地掌控者话语权,但是新兴市场的崛起也希望能够分一杯羹,或者说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也想有说话的权力。尤其是新兴市场本身是半导体产品更多的消耗市场,他们带来的需求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期,都在抢占着话语权。这时候,也就必然会带来一些冲突,并且重新“排序”,或者一个相对的平衡点。
中国和美国政府对于高科技企业、高精尖技术的在意程度都在增加。2014 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成立,资本开始涌入半导体研发领域。“中国制造 2025”战略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据悉,我们希望国内芯片产业营收能从 2016 年的 650 亿美元,增至 2030 年的 3050 亿美元,并基本实现自足。而美国不希望中国市场能够如此快速崛起,也不希望中国能够获得更多的技术能力。于是,相互的竞争(打压)就开始了。2015 年美国禁止向中国实验室出售英特尔高端芯片,并给中国公司收购美国芯片公司“使绊子”。如今甚至在更多的市场打压中国华为公司。包括此前的中兴公司。
这种紧张的关系也催生中国加大研发自己的芯片技术和培育能力,我们也关注到,中国本土芯片企业也开始慢慢地成长,我们从组装和封测开始,不断地进行技术的积累。据悉,在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就坐落了十几家封装测试企业。虽然我们在研发和高端芯片市场的能力还略逊一筹,但也走出了过去“一穷二白”的窘境了。更主要的是,贸易全球化带来的更多的是融合和合作,比如,高通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中国;镁光收入的 57% 来自中国。此外,微软、英特尔、亚马逊等企业在中国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技术的交融以及制作的分割化,其实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单纯地“割裂”其实都不是好主意,对整个产业链其实都是一种损失,如今全球半导体也出现负增长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7文章
51345浏览量
428241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文章
27826浏览量
223853
原文标题:行业资讯 | 全球半导体产业近年首次负增长暗示了什么?
文章出处:【微信号:gdeiacom,微信公众号: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中国半导体的镜鉴之路
中国半导体:专利增长42%达全球第一
![中国<b class='flag-5'>半导体</b>:专利<b class='flag-5'>增长</b>42%达<b class='flag-5'>全球</b>第一](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3/95/wKgZoWcZq9-AeinUAAAwF2kC7x0718.jp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