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 明年,我们将发射火星探测器!

电子工程师 来源:YXQ 2019-03-28 10:23 次阅读

一部燃爆中国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让全民对于航天的关注度达到一个新高点,重新勾起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在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就曾给我们分享了嫦娥工程和火星探测的相关知识。邓宗全是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月球车及空间折展机构研究。他的该次主旨报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最前沿,最高端的科技,对听众来说是一次科技的盛宴,也印证了峰会极高的专业科技水准。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前,来自航天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委员通道”回答了记者提问,其中关于中国航天未来“探月”“探火”等重大计划的最新进展引发境外媒体对中国航天的新一轮注目。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委员通道”表示,这个红色星球是自然的下一步。“在过去60年里,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距离世界太空大国还有很大距离。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他说。“明年,我们将发射火星探测器,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对于探月任务,据吴伟仁介绍,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目前状态良好。对于着陆区地形地貌的探索任务已经完成,玉兔二号正在向着陆点西北方向前进。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数据,这些数据最近准备向全国和全世界开放。

对于宇宙的好奇心是我们人类自古就有的,然而在登月探月的路上,科学家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又要通过哪些高端技术来解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的梦想呢。

在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给我们分享嫦娥工程和火星探测的相关知识。

邓宗全是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111”引智计划负责人,主要从事月球车及空间折展机构研究。他的此次主旨报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最前沿,最高端的科技,对听众来说是一次科技的盛宴,也印证了峰会极高的专业科技水准。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份精彩绝伦的主旨报告吧。

登月:嫦娥工程

“所谓的深空探测一般是指在地球引力之外的探测。”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重点介绍了探测星球所应用的机器人:月球车、火星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

嫦娥工程是我国落月的重大工程,这里面主要有三个部分:软着陆、月球车从着陆器转移、月球车的移动。软着陆是落月工程的核心,“我国的软着陆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在100米空间距离有一个悬停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落的非常之好,这个在世界上绝对是第一例,落到有四米两米半的高度的时候,自由下降这样的过程,从15公里开始往下落,然后反冲之路,这是一个大的控制系统。”邓宗全进一步表示,嫦娥五号有四大关键技术:月面采样、月面上升、环月对接、高速载入。其难点在于钻进难、剖面层序保持难。
月球模拟系统与月球车

“不要以为时代久远,只要能赶上,在世界上我们还是在前列。”

2013年,玉兔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月球车,位于世界前列,是航天人类科技文化的重大成果。该月球车是邓宗全及团队成员花费十三年时间和航天合作,消除轮力学问题、控制问题的研发成果。

载人登月工程目标是获取月面表层和次表层样品。通过月面采样探测,构建了钻取/机械臂表取复合、样品封装与传送的月面采样总体方案和技术体系,一次探测获取两种形态样品,在世界上属首次。还发明了“双管单袋无滑差”钻进取芯方法,消除了月壤颗粒的力链阻塞效应,保证了高取芯率采样。与前苏联Luna24(双管多带)相比,在钻进取芯结构原理上有重大突破。

月球模拟系统为航天部门提供了一个通用技术“我们没有办法做到1/6重力场大范围移动,工程上这个办法很好的解决在地面上怎么模拟的问题。大家看,运动的范围,模拟范围是30米×30米,移动高度4.5米,重力补充是5%。这样的精度满足了工程需求。所以,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是在这个技术支持下,在地面进行验证的。”

火星探测:火星车


“火星跟月球差异比较大的,它有一个特征就是有时候有的地方外面比较硬和有的地方比较软,美国的机遇号和勇气号都遇到了麻烦,勇气号因为这个问题失败。”邓宗全表示,登火、探火是重大难题。

“对于火星的探测,我们也发明了火星车,目前我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车进行火星巡视探测。对火星实施首次“绕-落-巡”一体化探测任务。并研制了轮步式火星车移动系统,具有轮步复合移动、蠕动移动、全方位移动、质心高度调整等运动模式,可实现主动脱陷功能。

当前,人们对小行星也很着迷,对于小行星探测的难点,邓宗全总结四点:弱引力附着、表面形貌、物质特性非确知、飞行时间长。“太阳系内探测能力是当今深空探测的核心目标,星球探测机器人将发挥重大作用。环境适应性和高可靠服役仍是技术挑战,系统创新与智能操控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题”,邓宗全表示。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探测器
    +关注

    关注

    14

    文章

    2646

    浏览量

    73079
  • 机械臂
    +关注

    关注

    12

    文章

    515

    浏览量

    24619

原文标题:【峰会精彩回顾】邓宗全:我国已有火星车,计划2020年向火星发射

文章出处:【微信号:robotop2025,微信公众号:每日机器人峰汇】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潘云鹤院士莅临水晶光电考察指导

    近日,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曾任浙江大学校长及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的潘云鹤教授一行莅临水晶光电进行考察指导。水晶光电董事长林敏先生、董事兼总经理王震宇先生等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热情接待,并全程陪同潘
    的头像 发表于 12-30 11:20 279次阅读

    用于光波导系统的均匀性探测器

    提供了均匀性探测器,可以进行所需的研究。在本文件中,我们演示可用的选项以及如何操作均匀性探测器。 **案例演示 ** **均匀性探测器
    发表于 12-20 10:30

    雷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雷达探测器与激光探测器区别

    雷达探测器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来检测和跟踪目标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以下是雷达探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射电磁波 :雷达探测器
    的头像 发表于 11-24 09:43 566次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到访大唐高鸿参观考察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莅临大唐高鸿指导工作,中关村可信计算业联盟秘书长刘达陪同,高鸿股份总经理张新中、副总经理刘雪峰、高鸿信安总经理郑驰、总经理助理刘海洁接待。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0:13 312次阅读

    被动红外探测器和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区别

    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 PIR)是一种利用人体或其他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检测移动的设备。它不发射红外光,而是通过检测环境中的红外辐射变化来工作。当人体或其他热源进入探测器的监控区域时,由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1:35 1282次阅读

    VirtualLab:通用探测器

    。 无网格数据 如果传播使用无网格数据,探测器也可以这种类型的数据可视化。在输出网格化信息的同时,也输出场采样的无网格模式,或者单独输出。此外,输出信息的量(数量)可以简化为只有位置和方向(如光线追
    发表于 08-06 15:20

    29年前,中国首位上将院士提出:MEMS等微纳技术对国家科技战略发展很重要!最早倡导

    在两院士中有不少“将军院士”,不过“上将院士”并不多,目前也仅有两位,丁衡高院士其中之一,也是我国首位“上将
    的头像 发表于 07-21 16:06 764次阅读
    29年前,<b class='flag-5'>中国</b>首位上将<b class='flag-5'>院士</b>提出:MEMS等微纳技术对国家科技战略发展很重要!最早倡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中国AI发展电力无忧

    在7月5日发布的最新消息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就AI发展的瓶颈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他明确指出,尽管电力被普遍视为AI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对中国而言,这并非主要障碍。
    的头像 发表于 07-05 14:27 486次阅读

    中科重庆研究在势垒可光调谐新型肖特基红外探测器研究获进展

    传统肖特基探测器和势垒可光调谐的肖特基红外探测器的对比 近日,中科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在《创新》(The Innovation)上发表了题为Schottk
    的头像 发表于 06-25 06:27 304次阅读
    中科<b class='flag-5'>院</b>重庆研究<b class='flag-5'>院</b>在势垒可光调谐新型肖特基红外<b class='flag-5'>探测器</b>研究获进展

    主线科技成功推出栈自研的AiTrucker L4级自动驾驶系统

    (CAAI)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CAAI 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中国科学院院士
    的头像 发表于 06-24 17:09 932次阅读

    让国产光纤传感技术守护大国重安全——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姜德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姜德生是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的先驱者。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光纤传感,研发出光纤传感设备核心器件,编制了光纤传感领域国家标准,形成了具有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11:41 934次阅读
    让国产光纤传感技术守护大国重<b class='flag-5'>器</b>安全——专访<b class='flag-5'>中国工程院</b><b class='flag-5'>院士</b>、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姜德生

    对话蒋庄德院士:打破国外MEMS技术垄断,为中国智造打好基础

    有大量的这个MEMS传感在里面” 新技术诞生,如何抢占先机,拥有国际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我们一年做出来。” 做科研需要怎样的精神,蒋庄德:“还是要能坐住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17:32 674次阅读

    微波雷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领域

    微波雷达探测器是一种利用微波技术来检测和跟踪移动物体的设备。它们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交通等领域。本文详细介绍微波雷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一、微波雷达
    的头像 发表于 05-27 15:52 4051次阅读

    张亚勤院士:无人驾驶两年内或迎来“ChatGPT时刻”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AIR)院长张亚勤受邀参加了央视对话节目《鲁健访谈》。
    的头像 发表于 04-09 14:51 559次阅读

    93岁上将院士最新论文:三十年不断发展的MEMS惯性传感(推荐)

    多次讨论整理而成,主要论述近30年来我国 MEMS 惯性传感技术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未来发展。资料显示丁衡高院士生于1931年,今年已93岁高龄,仍然心系我国惯性技术事业的发展。丁衡高院士既是
    的头像 发表于 02-02 16:17 705次阅读
    93岁上将<b class='flag-5'>院士</b>最新论文:三十年不断发展的MEMS惯性传感<b class='flag-5'>器</b>(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