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舒兴勇:广电的全穿透 BGP端口已基本完成,未来5年内网率实现不低于95%

h1654155972.5890 来源:YXQ 2019-04-01 11:44 次阅读

在日前举办的广电宽带网络发展论坛上,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经营中心副经理舒兴勇作了题为“深耕内容引进,助力宽带一网运营”的精彩演讲。他认为,中国有线宽带只有具备庞大的宽带用户群体,才能与运营商展开真正的竞争。

舒兴勇表示,目前广电的全穿透BGP端口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内网端口将在未来3至5年内持续进行内网化改造。广电将以创造特色内容为目标,扩大与运营商的商务谈判优势,实现不低于95%的内网率,覆盖超过1亿用户。

▲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经营中心副经理 舒兴勇

舒兴勇指出,“中国有线的骨干带宽160G-200G,包含6个国家级核心节点,30个省级骨干节点,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骨干网在3个NAP点和13个直连点进行互联互通。网络质量监管方面,在直连点和省网核心部署网络质量监管设备,通过骨干直联点对国内运营商和海外运营商的互通性能进行监测,并以周为单位向工信部汇报。”

舒兴勇表示,中国有线将持续推进内容本地化工作,部署CDN节点,连接数据中心,与内容商建立BGP直联。

在介绍中国有线面向省网宽带的策略与宽带产品时,舒兴勇围绕几种端口类型重点进行了介绍。

一是全穿透BGP端口,实现了与三大运营商、省网的对等直联。舒兴勇强调,“在路由地址和AS号上与运营商平等的地位,目前已在八个省份开展了对接工作,后续还会陆续开通。”

另一个是内网端口,可以与大型CP在多个骨干节点进行BGP安全对接,同时引进长尾内容,在省市级部署CDN节点,省网一点接入即可访问多种CP内容。据舒兴勇介绍,“中国有线出台了诸多政策,不计利润代价,为省网用户提供更优惠的价格,提高了在省网范围内广电的价格吸引力。”

舒兴勇预计,“经过未来几年的努力,中国有线可以逐步丰富内网,提供静态端口的服务。全流量体现了对市场的开放性态度,目前正在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争取今年在全流量方面有所突破。”

同时,舒兴勇透露,目前广电的全穿透BGP端口已基本完成,静态端口是内网端口发展的高级阶段。下一步,内网端口将在未来3至5年内持续进行内网化改造,汇聚用户和内容形成良性循环,以创造特色内容为目标,扩大与运营商的商务谈判优势,实现不低于95%的内网率,覆盖超过1亿用户——包括家庭宽带用户和移动用户。

在舒兴勇看来,中国有线宽带只有具备庞大的宽带用户群体,才能与运营商展开真正的竞争。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BGP
    BGP
    +关注

    关注

    0

    文章

    84

    浏览量

    15388
  • 内网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8

    浏览量

    9028

原文标题:中国有线明确未来5年目标:内网率不低于95%

文章出处:【微信号:C114-weixin,微信公众号:C114通信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在低延迟、高效传输的网络环境中,异地组网和内网穿透哪种技术更胜一筹?

    的表现,并深入分析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如何通过其独特的优势实现更高效的异地组网传输。 异地组网与内网穿透的延迟对比 异地组网通常涉及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建立网络连接,以实现数据
    的头像 发表于 01-07 10:52 164次阅读

    有没有兼容DAC7512管脚,速率不低于7512,高位数版本的18位数以上的DAC推荐?

    贵司有没有兼容DAC7512管脚,速率不低于7512,高位数版本的18位数以上的DAC?
    发表于 12-16 07:53

    如何设置内网IP的端口映射到公网

    服务器、家庭监控等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今天,我们将介绍如何实现端口映射,帮助大家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实现内网设备的公网访问。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4:23 888次阅读

    内网穿透详解:从传统方式到P2link的优势探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需要通过远程访问内网资源,无论是企业远程办公、家庭私有云服务器的管理,还是物联网设备的监控,都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内网穿透。传统的内网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4:19 373次阅读

    ElfBoard技术贴|如何完成FRP内网穿透

    FRP(FastReverseProxy)是一款高效能的反向代理工具,专为解决内网穿透问题而设计。它能够将内网中的服务安全地暴露至公网,让外部用户轻松实现远程访问。FRP支持TCP、U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13:30 412次阅读
    ElfBoard技术贴|如何<b class='flag-5'>完成</b>FRP<b class='flag-5'>内网</b><b class='flag-5'>穿透</b>

    常见的内网穿透工具对比

    国内的内网穿透工具有不少选择,适合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以下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国内内网穿透工具: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14:59 1471次阅读

    内网穿透是什么?——用你家快递的例子来告诉你

    你有没有试过这样的情况?家里网速很快,设备很多,但当你想要在外面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远程控制家里的电脑、NAS、摄像头时,却发现怎么都连不上?这就是因为你家里用的网络属于“内网”,而你手机用的网络属于“外网”,它们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小区,没法直接互相访问。这时候,你需要一个“内网
    的头像 发表于 11-04 10:57 320次阅读

    P2link——强大的内网穿透和远程访问工具

    P2Link作为一款强大的内网穿透和远程访问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特别适用于在复杂网络环境中需要远程访问内网资源的场景,如远程办公、设备管理和云服务等。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4:21 491次阅读

    打破网络边界:P2Link助力实现高效远程访问与内网穿透

    : P2Link可以在没有公网IP的情况下,完成远程访问的任务,而VPN通常需要配合公网IP或复杂的网络配置来实现类似的功能。 P2Link的未来前景 随着远程办公、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
    发表于 10-31 11:54

    远程桌面内网穿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远程桌面内网穿透指的是通过特定技术手段,将处于内网中的电脑或服务器,通过外部网络(互联网)进行访问。内网穿透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9-13 08:10 512次阅读
    远程桌面<b class='flag-5'>内网</b><b class='flag-5'>穿透</b>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个组网、内网穿透工具远程连接是真的牛!

    这一局限,实现远程连接与访问,我们引入了内网穿透这一技术手段。那么,内网穿透究竟是什么呢? 内网
    的头像 发表于 08-19 16:08 452次阅读
    这个组网、<b class='flag-5'>内网</b><b class='flag-5'>穿透</b>工具远程连接是真的牛!

    细数那些令人瞩目的内网穿透工具

    在日常工作场景中,我们时常面临需要将本地网络中的特定端口(如80、3306等)对外开放,以便让远程用户或设备跨越局域网界限进行访问的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端口映射(又称内网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5:45 447次阅读
    细数那些令人瞩目的<b class='flag-5'>内网</b><b class='flag-5'>穿透</b>工具

    请问TI有适用于带宽不低于200M,输入信号为2V VPP 的差分运放推荐吗?

    请问TI有适用于带宽不低于200M,输入信号为2V VPP 的差分运放推荐吗? 我搜索到有该功能的有LMH9135,但是频率过高。 如果没有的话是不是只能用运放自己搭建电路
    发表于 08-02 06:03

    内网穿透延迟高怎么解决

    内网穿透延迟高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解决: 1、优化网络环境: 确保网络连接稳定,通过检查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的状态和工作性能,排除潜在的故障。 增加传输带宽,特别是出口带宽
    的头像 发表于 06-07 12:00 609次阅读

    绿联NAS DXP系列发布:内网穿透技术在私有云的应用分析

    对于NAS私有云来说,内外穿透会在不同网络环境(如内网和外网)之间实现数据访问和共享的能力,在这个背景下,内外穿透技术对于NAS私有云来说可能具有以下潜在应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5-24 12:06 470次阅读
    绿联NAS DXP系列发布:<b class='flag-5'>内网</b><b class='flag-5'>穿透</b>技术在私有云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