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铮贤,1992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199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96年赴新加坡留学和工作,2002年回国,2004年在成都创立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专注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IP核研发和设计服务,是一家致力于服务中国中小企业的具有SOC设计经验的IP定制企业。他先后获得了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创业领军人才”、国家侨联“创新创业归国人才”和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等荣誉称号。
这是一个中国芯片从业者的经历,他创办的公司是很多国内芯片公司成功的背后英雄。当我们想知道些关于他和公司的故事时,他却说,我们没有什么故事。
路起蓉城
2001年,已在新加坡生活了多年的邹铮贤,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他早年来南洋理工大学读博士,之后进入工业界从事设计工作,在狮城过着惬意的生活。那时国内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18号文件已经发布,中芯国际刚刚建厂完成,国内IC产业初露曙光,他希望在更广阔的空间体现自己的价值。为此,邹铮贤和几位有相同想法的同事一拍即合,大家决定着手准备。事情开始颇为顺利,但就在成行之前,团队的“带头大哥”因家庭原因决定推迟原定计划,此时箭已在弦,邹铮贤选择自己牵头,按原计划于2002年毅然回国。在考察了几个城市之后,团队锁定了成都作为落脚地。“创业的同伴中有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成都高新区也对我们非常支持。”于是邹铮贤就在成都开启了创业之旅。
其实,这已经是他的第二次创业了。90年代中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创业咖啡可以喝,能创业的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当时,我周围有一个很好的创业环境,我的研究生导师李敦复教授牵头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首批校办企业科波公司,在他的影响下,我的很多师兄弟都在国内和美国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所以早在中科大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就和同学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之后这家公司被紫光集团收购。
邹铮贤长期在大学里担任学生会干部,大量的课外工作磨练了他。而在毕业之后,他还去了刚组建的联通安徽公司,担任总经理秘书。“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还要接触很多不同的企业和部门,最大的收获就是开拓了眼界。”邹铮贤回忆。
这一切都为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基础。2004年,IPGoal公司成立,15年之后,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200万元,资产数亿,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数模混合IP核和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商。
一次神奇的演示
创业的路上,在关键节点,运气就在那里等着有准备的人。
在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邹铮贤和同伴们做了仔细的考量。几个合伙人都是技术出身,对国内的市场状况了解不深,要扬长避短,做芯片IP最为合适,这样既能发挥自身技术特长,也避开了很多陷阱和障碍。
产品研发很顺利,开发好的IP却根本卖不出去。邹铮贤发现,虽然团队对自己的技术有足够的信心,但单个IP毕竟只是SoC中的一部分,很多公司担心初创公司对系统的理解不够,产品会造成可靠性和兼容性问题。
为打消客户的这种顾虑,邹铮贤就亲自和销售总监一家家拜访潜在客户,试图说服他们打消顾虑。一次,在上海拜访敏华微电子公司的过程中,奇迹就发生了。在与客户寒暄之后,像往常一样,邹铮贤用样品板替换了竞争对手的板子,接入系统后上电启动,不成想竟然一次点亮了系统,这不但让客户非常满意,也让邹铮贤倍感惊喜。要知道,这种不经调试的一次成功率,概率其实是很低的。“这种事以后基本也没有再碰到过,现场总要做一些适配和调试。”这么多年过去了,邹铮贤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就凭着这次神奇的表现,和芯微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订单。
迎难而上方折桂
那个时候的国内市场,正是MP3和功能手机大行其道的时候,这两样产品中必不可缺的功能是USB传输和音频解码,这正好是和芯微的技术强点。再者,里面芯片大部分都是国产的,采用国内IP是最优选择。凭借过硬的品质,和芯微很快就占领了大部分国内市场,到了2009年,公司的产值已经过亿了。
邹铮贤没有满足,他想让公司更上层楼。也就是在此时,机遇又来到了他和团队面前。2009年,国家核高基项目课题申请启动了,这里面就包括了Serdes高速串行接口项目。如果能评审通过,将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不过依照以往惯例,这些项目主要是由高校、研究所和大型国企承担,一个初创企业怎么能脱颖而出呢?
邹铮贤也有这种顾虑,但如果能承担下核高基的研发任务,就能使和芯微进入“国家队”序列,公司技术整体水平会大幅提升。再者,和芯微也有自己的技术底气,当时国内串行接口传输速率普遍只有1G的水平,和芯微的产品却已经能做到4G了。权衡了利弊之后,邹铮贤和团队决定拼力一搏。为了增加胜出的几率,公司主动将关键技术指标从2.5G提高到6.25G水平。此时,还有一个困难摆在面前,因为是首次承担国家项目,有关部门只给项目总经费的30%,等项目研发成功了,再支付剩下的70%。虽然困难,邹铮贤还是接受了这个条件。经过一番拼搏,和芯微如愿于2010年底完成了项目的研发并通过项目验收。
现在再问起这件事对公司的意义,邹铮贤认为,拿到国家的资金支持固然重要,但整体技术实力的提升也让公司获得了极大的声誉。自此之后,公司又连续承担了2011年和2013年两项核高基项目并全部通过验收。
蜕变
和芯微成长至今,在技术研发和开拓市场方面都遇到不少困难,但在邹铮贤的眼里,那都算是创业过程的常态。“创立一个成功的企业,最关键是人。”十几年的打拼,让邹铮贤从创业者转变为成熟的企业家,他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深化,“同其他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一样,我最初也是关注产品,但是后期就转为关注人。”
管理的本质就是符合人性,每个企业家的理解和运用却各不相同。在以技术起家的和芯微公司,如何调动起研发团队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最初,研发人员基本不了解签订的合同商务内容,他们也不接触客户。“我们当时担心研发工程师接触客户太多,工程师被挖走,给公司带来风险。”邹铮贤回忆。
隔离不能真正避开风险,邹铮贤渐渐悟出了这个道理。“我们现在让研发人员去跟客户接触,包括合同的内容、项目的状态,甚至是挣钱还是赔钱,都让他们知道。”这种透明化做法反而激发了研发人员的责任心,让他们并不再只是以一种给老板打工的心态做事,而是真正为客户着想。此外,和芯微还鼓励研发人员去参加各种展会,让他们了解市场,从而能在产品定义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对待项目延迟或失败的态度,也是邹铮贤管理理念发生改变的重要一点。回忆以前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态度上,“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对事不对人,这也是传统管理的说法,但是在多年的实践后,我们发现应该对人不对事。”邹铮贤说。
“一个出问题的项目,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相关的项目成员在干什么,这是我们最关心的。比如,一个项目,因为你而耽误了进度,我们就要问,你到底有没有想尽办法来解决;如果有无法解决的困难,有没有提前通报;在碰到困难的情况下,如果你不付出额外的努力加班加点,那就要受到批评;如果你非常努力,还是没做到,我们会表示理解,并对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嘉许。”邹铮贤这样解释了“对人不对事”的做法。
化解人才之痛
和芯微是中国芯片产业的一分子,而整个行业正承受着高速发展带来的阵痛。“芯片人才缺口30万,人工智能人才缺口100万”,相信你也看过此类的报道。整个社会都开始担心,芯片行业到了要无米开锅的地步吗?
邹铮贤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芯片行业缺的不仅仅是人才,更加缺乏的是人力。”他所说的“人力”就是指基础人才,在芯片行业从事基础工作的开发人员。
将芯片行业与软件行业来比较,两者同气连枝,在人才结构上有着相似的特点:高精尖人才来定义规划,大量的实战型人才去实施。
“目前的问题是人才做了人力的事。”,邹铮贤点出了行业的痛点,“很多公司都缺少做基础工作的人,高级人才在所有事上都亲力亲为。就以模拟电路设计为例,个人单打独斗的很多。实际上,模拟芯片业也应该进入了团队化协作的阶段,只不过国内人力不足,才造成了这种现象。”
截止到2018年底,国内的IC企业接近1700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公司,人才和人力短缺是他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国内高校培养的人才未能大规模就位的时候,应该有另一种解决思路。“中小芯片设计企业,除了核心技术之外,一切都应外包。”这是邹铮贤给出的解决之道。中小企业将主要的开发资源用在刀刃上,整个行业才能高效运转,人才短缺问题也能很好的缓解。事实上,和芯微的价值也在于此,给国内中小芯片公司提供IP和设计服务,让他们专注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十几年来,邹铮贤正是这样带领和芯微一路走来。在勤恳服务了一大批的芯片公司之后,和芯微也成长为国内最知名的芯片IP企业之一,而他自己也获得很多荣誉,包括获得中组部评选的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是当之无愧的国内IP第一人。他希望和芯微与整个行业共同成长,也希望政府、企业和媒体共同努力,让中国芯片行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采访的过程中,邹铮贤说想不出太多的精彩故事来分享。不过,他有一个愿望,希望能为中国芯片人才的培养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更多的有志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助力中国芯的事业更加辉煌,这就是邹铮贤与和芯微从过去到未来一直在书写的故事。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6文章
50898浏览量
424419 -
IP
+关注
关注
5文章
1711浏览量
149634
原文标题:和芯微邹铮贤:国内芯片IP第一人,没有故事的故事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f97d2589983b,微信公众号:高速射频百花潭】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