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团印度产业园华星光电产业链配套说明会在深圳华星光电举行,印度政府代表团,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馆代表,TCL集团高级副总裁、华星光电CEO金旴植等企业领导,以及70多家供应商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
印度产业园是华星光电布局海外制造的第一步,自去年华星光电印度项目启动以来,印度政府和华星光电的沟通与合作愈加紧密,此次产业链配套说明会,意在提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华星光电全球产业链,提升上下游企业海外经营水平。与此同时,进一步促进印度政府和华星光电的相互了解,也让合作伙伴加深了解从“中国制造”到“印度制造”的发展机遇。
TCL集团印度产业园华星光电产业链配套说明会
大会上,金旴植首先表达了华星光电对印度市场的重视,提出了对印度华星光电的期望。华星光电自创立以来,依靠自组团队、自主建设、自主创新,经营效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已创建了中国华南地区的电视面板生产基地和中国华中地区的手机面板生产基地,现在进军海外印度,将再度开创新事业。金总表示,希望印度政府对TCL集团印度产业园在关税、配套基础建设等方面予以一如既往的支持,以确保印度产业园顺利建设。华星光电也将在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各合作伙伴一起同心同行,协手共进,共创辉煌。
TCL集团高级副总裁、华星光电CEO金旴植
印度政府及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馆重点介绍了印度的营商环境、电子行业现况、激励机制及优惠政策等,并欢迎投资者进军印度。
印度中央邦联合秘书/政府委员桑杰·库马尔·拉凯什
印度华星光电总经理江友东介绍了华星光电印度模组项目的概况、规划和建设进展。江总表示,总投资额15.3亿元的华星光电印度模组项目,将整合大尺寸电视屏及中小尺寸移动终端显示屏生产,规划年产出800万片大尺寸电视面板及3000万片小尺寸手机面板。自2018年12月20日奠基仪式以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20年初实现量产。
印度华星光电总经理江友东
最后,华星光电供应链高级副总裁、深圳市华星半导体副总经理金松介绍了大华星产业链建设情况以及印度产业链配套的挑战和规划。金松总表示,印度当地目前无量产模组厂,华星光电作为首批拓疆者,将引领整个印度模组及其上游供应链的建设。
华星光电供应链高级副总裁、深圳市华星半导体副总经理金松
据悉,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彩电市场和第二大手机市场,而印度市场也成为了不少中国家电企业投资的重要的战略市场。目前中国电视厂商TCL等众多国内电视品牌均在印度市场加大了布局,全球数家知名手机品牌厂商也均在印度设立生产基地,因此大小尺寸显示屏需求将在未来数年中稳步增长。
沟通会现场Q&A
目前,华星光电已在国内形成了覆盖大中小尺寸面板的完善布局,在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依托技术升级和产能规模增加,华星光电在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产品的市占率持续扩大,其中,55吋电视面板市场份额已跃升至全球第一,32吋电视面板市场份额保持全球第二;在中小尺寸领域,LTPS-LCD出货排名已跃升至全球第三国内第二的地位。
3月28日印度产业链配套大会赵军总媒体采访记录
Q1媒体: 去年12月份TCL发布印度产业园区奠基的消息,可以请您介绍一下项目进展的情况吗?
赵总:总体还说项目还算是比较顺利。目前,主要是建设前准备工作,而大部分前期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近期即将正式拿到土地许可证,然后进行实质性的开工。
Q2媒体: 今天召开的招商会是想要传递什么信息?
赵总:招商会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规划,因为要在印度布局产业,光靠我们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我们和下游TCL电子一起协同合作,他们是整机,我们是显示模组,这是我们的下游协同布局。关于上游,我们希望和相关的合作伙伴进行相关配套。所以我们今天的目的也是邀请我们的上游供应商、合作伙伴一起商讨在印度布局设厂的可行性。
其实这也是在应部分供应商的要求召开,他们也是很迫切地想要知道印度相关的产业政策,以及在印度投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风险是什么。促使他们是否在印度布局的决策,所以他们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所以目前情况可以归结两点:一方面是他们对印度布局非常热情和感兴趣,另一方面是对印度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们召开了此次配套沟通会对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说明和解答。
Q3媒体: 上游的供应商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广泛,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想邀请哪些细分领域的供应商和你们一起合作呢?
赵总: 我们主要从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是价值比较高的,价值比较低的,比如说一些非常小的材料,我们可以通过国内生产然后运到印度,对我们影响不大。所以说我们聚焦价值比较高的行业,比如说模组的开模件是价值比较高的,一旦印度政府对关税进行调整,可能会导致我们出口成本会大幅增加。
第二个是物流的差异,如果材料在印度本土化制造,对我们来说,带来的物流成本或效率会有很大改进的话,我们会侧重在印度生产。
第三个是配套的成本和配套难度方面,低投入、高收益的产业是我们希望一起合作布局的产业。
Q4媒体: 能否再举一些例子?
赵总: 比较典型的是背光。因为背光对我们来说成本较高,它的价值很高。对于背光的器件,未来印度政府是否会增加关税,如果增加,我们的成本会大幅增加。
Q5媒体: 是否有计划比如说今年引入多少家企业一起合作?
赵总: 大概3-5个品类,我们希望是每个品类至少有一家,最好能有2家。
Q6媒体:除了背光和开模件,还有哪些例子?
赵总:背光也是开模件的一部分。还有一些PCB、柔性线路板的和线路板的SMT等产品、还有模具类,虽然价值不高,但时效性高,比如说时间太长会影响品质,像这种可能就地配套会更好。
Q7媒体: 您觉得现在是中国企业去印度投资的最好时机吗?
赵总: 我认为是的,正好是在印度产业面对大发展的前夕,我们认为是一个拐角点的前夕,以我们为代表的面板企业,华星是第一家,实际上我们了解我们的同行也有这个想法,但还在犹豫,所以说我们想去抓住这个机会,在这个时间点上,有不确定性但有很大的机遇。如果说再往前推两年,这种机遇还没有到,但存在风险,但再往后推两年,带来的情况是,市场确实做起来了,但大家都进来,会陷入无序化的同质化竞争,所以我们认为现在是这个点发展机遇看起来是非常明确的,另外一个是大家都处在观望期,如果我们能成为第一个或者说第一批进军印度产业,可以说占据了比较好的先发优势。
Q8媒体:根据去年12月份新闻报道,华星是与TCL电子作为一体化布局印度,TCL电子主要是彩电产品,而您是武汉小尺寸面板的领导人,这样的人力布局,是不是意味着对小尺寸面板将来会有更大考虑?
赵总: 我们将小尺寸和大尺寸放到一个重量级上去规划,第一期12条产线,有6条大尺寸,6条小尺寸,等量齐观。个人分管印度项目,可能是初期,小尺寸需求比较迫切,业务比例相对高些,但将来整体上市大小尺寸一起规划。尤其在TCL产业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 TCL电子,重点业务是电视,所以基于和TCL电子的配套,我们也会将大尺寸模组作为非常重要的产业,地位同等重要。电视厂商方面,目前TCL是第一家。同一批布局的企业里面,我们算是起点比较高,我们的定位是将整个产业链带动起来,在印度布局。
Q9媒体: 印度产业园预计今年年底就会投产吗?
赵总:我们计划12月搬入设备,12月底调试设备试生产,正式量产在2020年第一季度。整体进度和规划是一致的。
Q10媒体: 2020年第一季度量产后的产能会怎么样呢?
赵总: 大小尺寸各6条产线,大尺寸显示模组年产能800万片,尺寸22”~55”;小尺寸3000万片,尺寸3.5”~8”, 分别聚焦电视显示模组和智能手机显示模组。
Q11媒体: 您提到的近期小尺寸需求比较迫切,中国企业的布局来看,是否意味着这是中国产业链的发展势头?
赵总: 目前,中国品牌,尤其是智能手机、电视/家电品牌,全球竞争非常激烈,从我们智能手机客户的角度讲,全球前6大手机品牌,中国占据4家,未来有可能有机会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会成为NO.1,,比如,华为.发展非常迅速。
放到印度消费市场,印度消费水平比较低,苹果的市占率较低, 两年前第一大品牌是三星,但去年开始第一大品牌是小米。前6位里面除了三星,基本上是中国品牌。所以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印度几乎占据统治的地位,我相信未来的发展势头是非常强的。
Q12媒体:华星是否已经和这些手机厂商已经有私下的交流?
赵总: 这不能算是私下,我们和这些厂家都有保持非常密切的沟通,包括三星,是我们战略性客户。目前我们90%的屏都供给前6大品牌,这个比例非常高。我们在中国的目标市场也是在印度的目标市场,我们也将和这些客户合作。在印度,我们布局较早,所以在这个市场,客户对本地化配套的急迫性比在中国的还大。
Q13媒体:您觉得在印度投资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赵总:熟悉当地法律法规,风土人情和相应的习俗;印度政府的运作模式和中国政府的不太一样,应熟悉印度政府的运作模式,提前做好风险管控,适应变化;针对印度的基础设施做好相应准备。
Q14媒体:我们现在有多少的中国员工在印度做建设工作?
赵总:我们整个项目组预计在运营初期大概有100多位中国的员工,后面会随着我们项目的运营步入正轨,逐渐的减少我们的中国员工的比例,我们希望在将来管理团队里面只留个20%是中国员工,将来的管理与运营还是以印度本土化的模式为主。
Q15媒体:这个也是华星光电国际化的第一步
赵总:这个我们真正在海外产业布局的第一步
Q16媒体:对于华星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尝试
赵总:是的。
Q17媒体:因为您是负责小尺寸,今年柔性OLED这个话题比较重,机会难得因此请教一下武汉华星的两个大项目,各自的情况怎么样?
赵总:您说得两个大项目指的是?一个t3,一个t4
Q18媒体:一个是LTPS,一个是AMOLED
赵总:整体势图良好,t3现在进入运营期,运营期我们整个客户,包括客户的项目规划,产能的情况都是处于满载的状态,整个客户的局面完全打开了,项目规划基本进入了稳定的一个状态,整个客户的需求也非常的旺盛,目前我们的产能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有时候客户需求上升比较快的时候,我们整个产能的准备可能是有点紧张,这个是我们现在的一个问题。AMOLED整体的建设比我们预想的要快,我们整个量产可能会提前。相应AMOLED的方面我们与品牌客户交流,包括一些具体技术和产品密切的沟通和规划当中,
Q19媒体:国际化对于华星来说意义在哪里?
赵总:这个意义首先来说华星是TCL集团的子公司,华星是TCL集团产业链里面重要的一环,先要从TCL讲起,TCL是应该是中国企业里面最早的一批走全球化的企业,华星作为TCL的核心业务,半导体显示主要的一个产业,我们通过进军印度市场,我们现在是印度制造印度交付,我们希望将来实现全球制造全球交付,这是最大体现是TCL整个全球化战略的落地。
其二就是从整个显示行业来看,其实像我们客户,我们原来讲的中国品牌、华为、小米、OPPO、vivo经常讲是中国品牌,但实际上放在更宽的世界、他们已经是全球化品牌了,像华为、小米、其实在很多国家及当地的前三名甚至是第一名,他们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品牌了,其实我们的客户已经在做全球化了,那么对于我们作为智能手机里面的重要一环的显示部件,跟随我们的客户进入全球化的布局,印度应该是我们最好的第一步,第一因为它本身的市场空间够大,第二它的发展潜力也够大,所以他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制造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我们会把印度的第一步走稳走扎实,然后我们可能会考虑跟着客户一起进一步的全球化的拓展。
Q20媒体:面板那一块可能没有那么快出去,主要还是模组这块。
赵总:面板没有那么快,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整个面板投资相对模组来讲大的多,可能10倍都不止,整个投资巨大。中国这些年整个面板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么在国外达到这种同样的支持力度有很大的难度,第二整个面板行业实际上对产业配套要求更高,如果我们建一个类似于模组厂投资不大,基本上是OK 的,但是对于面板很重要的材料例如玻璃基板,玻璃基板运输成本可能占总成本的比例非常高,如果我在当地要建面板工厂,玻璃基板配套是一定要跟上的,那么这个配套的难度,配套所需的投资,以及相应的技术的不确定性应该是很高的,第三面板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他需要大量具有丰富经验和高技能的人才去支持,这个人才的储备也是不确定性,也是一个制约的因素,从这几个方面来看面板进军海外,应该是放在模组后面。因为不确定因素太高,而且成本也太高,而且在很多程度上受政府扶持及政策的影响。
Q21媒体:您怎么看小尺寸面板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呢?
赵总:小尺寸的面板技术的发展趋势现在看来柔性OLED的这个显示应该是一个比较确定的一个趋势,未来的五年柔性OLED可能逐渐的成为小尺寸移动终端显示的一个比较确定的小趋势,在LCD方面可能还会有很多技术上的升级包括技术上的变革,过去两年或许三年,其实对移动终端显示来讲,全面屏在技术上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技术小创新,这种小创新带来了产业的巨大变化,后面在LCD很多应用层面的创新,能够继续延续LCD的生命力,未来5年OLED整体上升势头是非常确定的,在这个过程当中,LCD会通过这种创新、升级提升它的竞争力,可能这是一个趋势,第二在应用方面除了智能手机,在其他的移动终端包括笔电,平板、车载,工业、医疗等一些应用,相信会挖掘或创造出一些新的显示应用,对显示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机会,总体而言OLED的这种渗透率越来越高,这是一个趋势,第二对LCD来讲,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升级来提高它的竞争力与生命力,第二个是可能整个下游的市场和行业的变化会给它带来新的机会,再往后可能有新的技术,像Micro LED, 以及其他的新技术,也是逐渐在酝酿成熟的过程中,可能五年之后,可能新的显示技术逐渐的登上历史舞台。
Q22媒体:我印象中华星最早的领导是陈立宜,还有金总等,有***的,韩国的。现在有像您这样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现在是不是华星本土化,中国自己的人才也是成长很快的,而且人才的国际化程度也是
赵总:是很快。因为人才的成长也是伴随着这个产业的成长,或者是产业的成长促进了人才的成长。这些年我们整个显示行业的重心从日本到韩国,到***,到中国大陆。其实从LCD的角度来讲,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LCD产业的重心,是当之无愧的龙头。
OLED方面,三星,LG他们还是属于一个领先的地位,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整个显示的产业,一定是全球主导性的地位。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这个产业的发展一开始也是通过引进,吸收,消化,然后把它转化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人才也是一样,也是引进,学习,自己成长。我想这个和产业的发展轨迹其实是类似的。但是在华星这里,我们并没有刻意的去讲中国本土化的人才,海外的人才。华星在中国的面板企业里,国际化的程度是最高的。这个其实过去这些年我们一直保持着比较强的生命力和活力最重要的原因。所以说我们也会坚决地走这个国际化的路线,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外籍的人才,或本土化的人才都会得到一样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Q23媒体:那能够把他们融合在一起的关键是什么?
赵总: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机制,一个是文化。机制就是创造一个大家平等的去发挥自己才干的平台,文化就是不管你是来自哪里,不管你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大家都能一个文化的氛围里去交流沟通、成长。
Q24媒体:华星现在的智能化制造水平很高,你们在印度的话也会引进这种智能制造的技术吗?
赵总:对的。我们一开始也会把我们在深圳、武汉基础性的平台转移过去,也会基于当地生产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改造升级。
-
TCL
+关注
关注
10文章
1715浏览量
88443 -
华星光电
+关注
关注
4文章
152浏览量
39751
原文标题:专访 | 华星光电谋势而动从“中国制造”走向“印度制造”,携手合作伙伴布局海外
文章出处:【微信号:CINNO_CreateMore,微信公众号:CINNO】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