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到 Sonos,大家想到的可能是 Sonos One、PLAY:5 这些无线音响。但 Sonos 在创立之初,其实是靠一款功放类产品打开音频市场的(2005 年发布的 ZP100),正是依靠这个品类所打下的市场基础,Sonos 才能逐步实现打造多房间无线家庭音响系统的愿景。
早期 Sonos 广告
最近,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收到了 Sonos 功放产品线的最新产品 Sonos Amp。时隔多年后 Sonos 对于这个核心品类有哪些新的思考,就成为了本次产品体验我们最关心的地方。
在开始正文前,我想先分享两个产品细节。一个是这次新品的命名挺有意思的,因为 Sonos 上代无线功放叫 CONNECT:AMP,而这次新品直接就叫 Amp,简洁了不少;另外我发现 Amp 底部的型号写的也是 ZP100,经过和官方求证后,原来是沿用了初代产品的代号,在我看来颇有点「传承」的意思。
如果你之前没有接触过 Sonos 的功放类产品,我很乐意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首先它本身并不能发声,而是专门用来给音响们提供「动力」;和传统产品相比,Sonos 功放的优势在于和互联网结合得更加紧密(无线化),你可以通过它让家中的传统音响也能播放手机里流媒体音乐。
当然,就像其他 Sonos 产品一样,Sonos Amp(以下简称 Amp)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接入到已有的 Sonos 无线音响系统中。下面我们就仔细来看看它。
和 Sonos 的其他产品一样,Amp 的设计依然非常简洁,它通体采用了哑光黑的配色,触控按键集中在机器正面,呈对称式分布。不得不说,这样「规矩」的外观对有强迫症的人来说非常友好。
在 Amp 的顶部能够看到一个圆形的凹槽,看起来就像是黑胶唱机的台面,视觉上增加了不少音乐元素,这个设计我还是很喜欢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圆形凹槽还有实际的用途,一方面是方便散热,另外一方面也是为机架搭建准备的(多台设备叠放在一起时会更加稳定)。
叠放示意图
Amp 的体积比我预想的要小很多(高宽深分别是 64 x 217 x 217mm,2.1kg 重),好处是放在书架、电视柜内更加灵活,在机架安装时小体积也会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接口方面,Amp 拥有两个网络接口,一对 RCA 输入接口、一个 HDMI ARC 输入接口、一个低音炮输出接口和一对香蕉插座(这意味着它可以驱动四个无源音响和一个有源低音炮)。
值得一提是,Amp 还随机配备了香蕉插座的接线柱,方便大家去连接音响的裸线。
其实从接口数量就能看出,Amp 并不是一款复杂的,或者说「万金油」类型的功放,如果你接触出过传统功放一眼就能看出 Amp 和它们的区别,它在一些特定的使用场景下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这个下文会细说。
因为手边没有 CONNECT:AMP,就没有办法给大家拍对比照片了。不过我询问了一下拥有 CONNECT:AMP 的朋友,他对 Amp 的评价是「看起来更上档次」,我想这和它纯黑的配色应该是有很大关系的。
除了外观上显而易见的变化,这次 Amp 更大的升级其实来自内部,具体来说就是功率的提升。Amp 每个声道的输出功率为 125 瓦(8 欧姆),比上代产品的 55 瓦要高出了不少,可以驱动市面上大多数无源音响。
为了实际体验 Amp 的性能,我们找来了两只 JBL ARENA 120 无源音响和两只 Sonos One 去搭配使用,并在观影、听音乐两个场景下进行体验。
产品示意图,并非实际摆放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观影。因为 Amp 支持 HDMI ARC 输入,可以直接和电视相连。现在很多智能电视都配备了 HDMI ARC 功能,只要在电视设置里修改声音输出为 ARC 即可。
我的连接方案是,Amp 和两只无源音响通过有线连接,再通过 Wi-Fi 和两只 Sonos One 进行连接组成一套 4.0 环绕系统。这套方案的好处是 Sonos One 作为后置音响没有线材的束缚,位置摆放可以更加自由。如果你有低音炮也可以加到这套系统中进一步提升声音表现(4.1 系统)。
两只无源音响能够提供清晰的人物对白声音,两只 Sono One 则拥有更好的低音表现,有利于整体气氛的拱托。虽然这套系统同时采用了有线、无线连接,但是声音是完全同步的,这点不用担心。
另一个场景是听音乐。整个搭配方案不变,但是音源不再是影视内容而是流媒体音乐。你可以在 Sonos app 内添加自己常用音乐服务,然后通过手机、iPad 或电脑进行「点歌」,整个系统就会开始播放。(关于 Sonos 系统的使用逻辑,可以我们之前写的另一篇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Amp 支持苹果最新的 AirPlay 2 协议,你也可以直接把 iPhone、iPad 上播放的内容投射到音响上,实际测试响应速度非常快。
除了流媒体输入,我还把索尼 HX500 黑胶唱机和 Amp 连接在一起进行了体验。黑胶唱机和 Amp 之间通过 RCA 线缆连接,Amp 将声音输出给无源音响,在 Sonos app 内选择「线路输出」就可以正常收听了。
在听音乐场景下,保留一对有源音箱作为立体声效果的基础上,你还可以把两只 Sonos One 放在家中不同的房间,这样播放时全屋都可以「被音乐包围」。
音质表现上,因为功放只是声音系统的一环,不能直接代表音质的好坏(甚至音响本身的好坏影响会更大),但使用 Amp 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动力充沛」,在驱动我的 JBL 无源音响时一半的系统音量就完全够用了,接入黑胶唱机时无源音响的声音也是非常饱满的。
在 Amp 内,还可以对整个系统的 EQ 进行调节,如果你愿意可以调整到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格。
两种场景下 Amp 的搭建都是非常顺利的,完全不会有面对传统功放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一方面确实是接口绝对数量上的减少(当然这也意味着可驱动的音响减少),更重要的是借助手机 app 的帮助,搭建流程的「可视度」会很高,操作逻辑也和使用其他 Sonos 产品相同,相信大多数人都能轻松上手。
下面说说我发现的一些问题,一个是在观影场景下,Amp 不支持杜比全景声/DTS-X,如果你手里囤积了很多这类资源,那 Amp 是无法完全 1:1 还原每个声道表现的。
另外,Amp 系统不支持自家的 TruePlay 调音,不过 Sonos 表示和 Sonance 合作推出的建筑音响(入墙式、吊顶式和户外式)未来是支持此项功能的。
总结来说,我认为 Sonos Amp 为我们展示了现代功放该有的样子。无线化、智能化的趋势在各行各业都发生着,虽然功放在产品定义上很多时候是和「DIY」、「发烧」这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但这个品类未来也一定会受到冲击——所以积极地迎接改变是一个大胆但有前瞻性的选择。
另外 Amp 在家用和行业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一方面,它的配置和使用方式是极其简单的,就算你此前没有接触过任何功放类产品,相信也能顺利地开始使用。与此同时,包括外形上对机架安装的优化,和 Sonance 合作建筑音响等,也能看到 Sonos 对于行业应用的关注,这个其实也是市场反向影响产品定义的积极结果。
在我看来 Amp 很适合这样两类消费人群(行业应用之外):一类是 Sonos 的现有用户,Amp 可以和传统音响实现物理连接,进一步拓展家中 Sonos 系统的边界;另一类是想要搭建家庭影院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没有开始行动(没时间折腾、装修时没有布线等),Amp 能够提供一个省心的「后装」方案。
剩下的就是价格门槛了,Amp 的售价为 6580 元(AWE 上已经展出,四月在国内正式发售),官方售价比上代产要贵 1600 元,如果你看中更大的功率、AirPlay 2 和 HDMI ARC 功能,Amp 会是一个更加进阶的选择(最后附上官方产品对比图)。
-
音响
+关注
关注
58文章
538浏览量
56836 -
SONOS
+关注
关注
1文章
34浏览量
1204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