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贵州省政府和美国高通公司合资的华芯通项目即将在月底解散。有贵州方面的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股东方资金不足,已经无力支撑华芯通继续运营。
这是国内近期“踩雷”的第三个芯片合作项目。去年10月,美国政府以侵犯美方知识产权为由,对福建晋华实施出口禁运,导致这个总投资370亿元的内存芯片项目还未产出一块芯片就被迫停摆。去年11月,美国晶圆代工企业格芯(Global Foundries)宣布削减开支,取消了对成都12英寸晶圆厂项目的一期投资。该项目原计划投资超过百亿美元,已经与成都市建立合资公司,至此陷入困境。
华芯通更不是一般的大项目。在贵州省此前的宣传中,这是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的标志性项目,事关大数据产业的核“芯”竞争力。项目原定总投资44亿元,由贵州方面出资55%。工商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高通和贵州方面分别认缴出资17.3亿元和21.2亿元,总计38.5亿元。如今,项目失败,由贵州政府投到这家企业的资金也就打了水漂。
上述陷入困境的三个项目的普遍特点是,外部合作方在项目进行中出现严重问题:晋华的问题出在***联电,美国美光公司指责联电通过挖人窃取他们的芯片技术,再将其转让给福建晋华;格芯和高通则涉及全球管理层更迭,公司经营策略随之发生改变。
这些案例显示了中外合资公司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在招商引资中,地方政府为求政绩,往往求大、求洋、求名、求快,以大笔资金吸引外方落地。境外投资方却很少会把最先进的芯片技术放在国内,或是技术来源存疑,只是希望借地方政府的资源抢占中国市场,比如格芯希望借成都项目对抗台积电,高通希望借贵州项目与英特尔竞争。但这些项目往往在外企自身体系内较边缘,很容易受到职业经理人轮换、公司策略变更等因素干扰。
华芯通的案例尤其证明,政府力量不是无穷的,单纯的补贴和政府背书并不能在芯片市场中创造赢家。华芯通的产品并非没有市场,华为和亚马逊都看到了Arm架构服务器芯片市场的潜力,在过去一年推出类似产品。但这条路径也绝非坦途,AMD、博通、英伟达等都曾尝试过,全部折戟。华芯通的产品要想获得市场接纳,还需迭代数次,至少再花四五年时间和以亿美金计的资本投入。
此前,高通与贵州省的分工是由高通在美国研发,然后将技术交给中方消化吸收。去年,高通放弃服务器业务,约千人的团队或离职,或被调往其他部门,这一分工机制遭到破坏。刚出了首款产品的华芯通被迫独立自主,需要替代高通搞研发,还要直面华为的竞争,贵州方面恐怕很难独立应对,最终选择关闭清算的方式堪称壮士断腕,也未尝不是止损。
现有市场领先者的地位并非一夕形成,比如台积电的技术优势和英特尔在服务器芯片市场的生态优势,都是长期市场竞争的结果。市场渴望打破他们的垄断,但这种竞争力的培养需要时间,更需要合资公司里的中方有更强的进取心。
华芯通项目的失败,亦不能全然否定合资公司模式。2016年,英特尔的老对手AMD与天津海光设立了合资公司,向其提供X86芯片技术许可,开发只在中国销售的服务器芯片。海光的股东包括中科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科曙光。海光X86芯片目前出货顺利,去年营业收入达到1.13亿元。申万宏源预计,海光有可能在今年盈亏平衡,并会在未来加大国产X86芯片的研发。
华芯通项目创立三年来的经历,后来者当引作镜鉴。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5文章
50756浏览量
423340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文章
8884浏览量
137419 -
华芯通
+关注
关注
0文章
34浏览量
5092
原文标题:华芯通芯片的教训
文章出处:【微信号:robot-1hjqr,微信公众号:1号机器人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