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武侠江湖里,周芷若和赵敏哪个好,这是张无忌最难以抉择的事。在当今存储的世界里,HCI(超融合)和SDS(软件定义存储,SDS的概念概念比较广泛,这里特指采用独立物理服务器部署的SDS)的选择,也是很多CIO困扰多年的问题。
其实,大IT厂商,HCI和SDS产品都有的,如华为的FusionCube和FusionStorage,一个是HCI,一个是SDS。但是,FusionCube包含了FusionStorage技术,也就是HCI的底层存储技术也是软件定义存储。
但是,由于江湖上HCI的小厂商众多(比纯SDS厂商多多了),很多只卖HCI,因此就到处鼓吹HCI包治百病,什么场景都推超融合(因为它们只有HCI),而用户毕竟大部分不是存储的专业人士,很容易就趋同认为HCI是唯一趋势,代表着名门正派(嗯,比如周芷若,峨眉掌门),是先进生产力,而SDS感觉就没有什么必要用了,因为HCI都满足了。
但是,实际情况是,HCI和SDS各有所长,各有不同的适用场景。虽然很多场景HCI也可以做,但不是最佳的方案。
这不,Nutanix,这个创立HCI概念的厂商,现在也推出了全系列SDS产品或服务,包括块存储Volumes,文件存储Files和对象存储Buckets。
要知道,Nutanix刚成立的时候,可是到处宣传不要SAN的。虽然那个时候这个SAN更多被解读为传统存储。
但其实,Nutanix Volumes就是SAN,只是Server SAN而已,是IP SAN的一种,因为其支持iSCSI服务。其实,VMware vSAN比Nutanix更早支持iSCSI接口。
为什么HCI厂商也要推出SDS产品呢?因为这个市场很大啊,也就是HCI取代不了的市场很大啊。
在Gartner的眼里,它认为软件定义存储的部署模式分为BYOS(本文这里叫SDS)和HCIS(本文这里用叫HCI)。
而根据Gartner的判断,这两种部署模式都是市场的主流,空间基本一样大。其实,从存储的角度看,BYOS的含金量要比HCIS大多了,因为HCIS的重心还是软件定义计算。
正是由于HCI并不能吞掉SDS的市场空间,因此Nutanix才推出了这么多的存储服务,支持iscsi/nfs/s3这些协议,支持分层部署,满足大规模的专业存储的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SDS和HCI各有所长,用户该如何选择呢?
其实,Gartner在报告《IT Market Clock for Storage, 2016》就说得很清楚了。
我用谷歌翻译为中文:
业务影响:HCIS解决方案通常被评估为传统集成系统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在之前未购买集成系统的“绿地”情况下。HCIS最适合一阶用例,例如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基于服务器的整合以及分支机构和数据迁移方案。
用户建议:HCIS不适用于所有应用程序。IT组织必须仔细评估HCIS,然后将其部署到那些将受益的用例。由于应用程序计算和存储容量并不总是一前一后扩展,因此可能会对这些资源进行不必要的过度配置。
大意就是HCI只适合比较简单的小规模场景,由于计算和容量不能独立扩展,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这些共识,不仅仅是Gartner,还有很多专业做SDS的创业公司——比如Hedvig——它就认为Hyperscale(就是上面我们说的SDS)使得应用计算和存储解耦,可以各自独立扩展。
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大部分都是采用hyperscale架构,一半的全球性企业也是如此。
当然,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Hedvig认为,虽然超融合的管理更容易上手,但敏捷性不足,因此Hyperscale的TCO比超融合其实更低。
那么到底用户应该怎么选呢?Hedvig给出了一个指导的建议,比如你的企业如果有超过500个vm,应该优先选择SDS而不是HCI的方式。
Hedvig虽然也支持超融合的部署(一般的SDS厂商都支持,但不主推),但是经过统计,Hedvig发现,虽然有70%的用户一开始都是咨询超融合的方案,但最终部署的时候,80%的用户都选择了hyperscale,也就是分离部署的方式。
相信我讲了Gartner和Hedvig的观点后,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我再分享我听到的两个真实的用户案例:
1、国内某大型香烟制造企业。他们大约用了60+节点的HCI,没有采用SDS。他们感觉他们用得挺好,觉得HCI就够了。但通过实际的交流,发现他们不是特别懂SDS和HCI的不同,企业IT人员的水平也不高,求稳,对敏捷要求不高。这样的企业,如果IT人员比较强,采用SDS估计对业务的帮助更大。但IT人员能力不够,也许HCI是适合他们。
2、某省运营商。他们原来全部采用VMware的vSAN部署了1000个左右节点的超融合。大家知道,vSAN虽然号称支持64个节点一个集群,但是考虑性能问题,最佳实践一般是20个节点一个集群。因此,他们需要管理几十个vSAN集群,相当于几十个数据孤岛。他们经常发现某个集群计算性能不够,只能把VM迁移到别的集群,但下层的数据量很大,迁移非常慢,管理起来也非常复杂。后来,他们采用国内某厂商的SDS取代了vSAN(号称支持4096个节点),所有的存储资源都在一个资源池里,没有了数据孤岛,计算和数据解耦,管理反而更简单了。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你从来没有用过SDS,只用过HCI的话,只能说明你的企业规模还没有足够大,或者你对SDS缺乏了解。
根据IDC最新的统计,就算从中国的市场来看,虽然HCI的热度很高,其实SDS的增长率和HCI相当,而且目前的整体市场规模是超过HCI的。
也许大家看到这里,也打算考虑SDS方案,那么,怎样选择这些SDS厂商呢?因为几乎所有的HCI厂商也说自己也支持SDS,比如Nutanix提供了全面的存储服务。不过,我个人更建议大家选择专业的SDS厂商,比如Hedvig,虽然它也支持超融合部署,但是在SDS方面应该更专业一些。
再回到周芷若和赵敏的问题,虽然两个都是美女(软件定义),都有自己的事业(软件定义计算)和爱情(软件定义存储),但是,周芷若的重点是光复峨眉这个事业,就像HCI的重点是软件定义计算一样。但赵敏不同,她为了爱情可以抛弃一切,包括离开父亲和哥哥,不做朝廷郡主,而和张无忌退隐江湖。也就是SDS厂商它的研发重点肯定是SDS,但HCI虽然也有SDS功能,但往往缺乏专业性。
具体选择哪些专业的SDS公司呢?建议大家参考我前几天发布的18年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市场格局简析的文章,从中国SDS市场份额占有率比较高的厂商里面选更为稳妥一些,毕竟SDS还是新事物,市场份额高的一般来说成熟度会更好一点。
-
存储技术
+关注
关注
5文章
731浏览量
45781 -
SDS
+关注
关注
0文章
48浏览量
15706 -
HCI
+关注
关注
0文章
29浏览量
12937
原文标题:从Nutanix推出全系列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再谈HCI和SDS之争
文章出处:【微信号:High-end_Storage,微信公众号:高端存储知识】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