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描述:从最初简单的服务机器人,到复杂度更高的工业机器人,如今,机器人又出现在艺术界,机器人能够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
今天,一支乐队火了,组成乐队的三位乐师,都是机器人。
2019 年 4 月 27日,正值清华大学 108 周年校庆之际,一支独具特色的机器人乐队,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演了一出现代与古典并存的音乐舞台剧《墨甲幻音》。
演出现场
这场演出的主角是三位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乐手。它们分别是竹笛机器人「玉衡」,箜篌机器人「瑶光」和排鼓机器人「开阳」,这些名字来源于北斗七星中的三颗星。
国内第一支
这三位机器人乐手组成的「墨甲」机器人乐队,是国内第一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机器人表演团体。
三位机器人乐手演奏的乐器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乐器——竹笛,箜篌和排鼓。机器人分别采用了吹奏、拨弦、打击三种截然不同的演奏技法。机器人演奏的乐曲全部是原创音乐,也都是由作曲家根据机器人演奏的特点为乐队量身打造的。
竹笛机器人玉衡
箜篌机器人瑶光(前)
排鼓机器人开阳
机器人艺术是近些年在国外逐渐兴起的全新艺术形态。不同于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机器人艺术更注重探究机器人和人、和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
中国的机器人艺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墨甲幻音》这一机器人舞台剧首次将机器人演奏、中国民族器乐、多媒体舞台戏剧等技术与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器人艺术的全新尝试。
演出现场
乐队诞生的背后
舞台上的墨甲机器人乐师衣袂飘飘,姿态优雅。这支乐队的主创团队大多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和雕塑系。
团队中有机器人控制与交互领域专家,雕塑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以及音乐家等,是一个横跨多个不同学科的创新团队。
让我们看看主创团队阵容:
米海鹏
总负责人,项目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机器人交互领域学者。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东京大学,拥有物理学与电子工程学学位,具有在设计和工程领域跨学科研究的丰富经验。曾于2013年在日本参与世界第一支机器人摇滚乐队的研发工作。
胡天健
机器人控制领域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曾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
张升化
机器人造型与结构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士研究生,青年雕塑家,擅长木构雕塑与动态雕塑。是国内将机器人造型设计与雕塑艺术相结合的先行者。
胡骁阳
音乐编创负责人,青年作曲家与制作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为机器人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原创音乐。
李佳音
执行导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
仅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主创团队就完成了从一张白纸,到一台精美的机器人舞台音乐剧的艺术创作和技术研发工作。他们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音乐科技、造型艺术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机器人有很多可能性,能够完成很多以前我们难以想象的事情。」项目总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米海鹏说道。
谈及这个项目中最大的困难,米海鹏表示,是为机器人演奏赋予人的「韵味」。就拿笛子吹奏来说,这需要口、舌、气息的配合,包含很多声音技巧,对机器人来说便很难。
为此,团队对乐师「玉衡」做了大量调试,每次更换笛膜又会重新校准,调整每个音准下需要的气流。
演出现场
此外,为了造型的美观,团队邀请雕塑家来设计,在机器人有多个电机、电线的情况下,要保证机器人外形、结构、走线、运行等各方面配合,工艺着实复杂。
拥有文化与情感,科技不再冰冷
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写道:「(科技)不再显得那么冷酷。我们开始看透科技的物质伪装,认为它首先是一种行为。虽然有外壳,但它的核心是柔软的。」
墨甲机器人乐队的诞生,是技术和人性彼此靠近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是通过技术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一次有益探索。
这个时代,机器人已经会画画,会雕刻,还会作曲,如今又添了演奏乐器的新技能。未来,艺术界会充满机器人的身影吗?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0文章
28141浏览量
206013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6734浏览量
237270
原文标题:科学艺术两开花,清华诞生国内首个机器人乐队
文章出处:【微信号:AI_shequ,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爱好者社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