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思汽研近日推出《2018-2019汽车HUD行业研究与2019Q1 HUD供应商竞争力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8中国乘用车前装HUD安装量同比增长94.1%,达30.89万台。
经过案头研究、数据处理、调研及整理、评价分析等一整套流程,最后得到了2019Q1中国乘用车市场HUD供应商竞争力排名,电装排在全部供应商的第一位,乐驾排在国内供应商的第一位。
HUD产业曾经在2014-2015年兴起一波热潮,其中的代表企业就是NAVDY,但是佐思最新整理的HUD产业链全景图中,已经没有了NAVDY的身影。
NAVDY走的是DLP的技术路线,DLP HUD存在一些短板,设计过于复杂和成本过高。TI的第一代DLP芯片工作温度范围只有 -40-85℃,达不到车规级要求。Navdy从高通和其他几个风投公司成功融到了4200万美元。原本应该2015年一季度正式发售的Navdy HUD,推迟了近两年才与消费者见面。2016年10 月产品正式上市时,价格从预售的299美元飙升至 799 美元。在后装市场推广失败后,2018年,NAVDY不得不进入清算程序。
2016-2017年,众多HUD创业团队沿袭了Navdy技术路线,采用DLP来作为显示系统,但是遇到很多技术瓶颈,导致产品推出不断延期。最后,多数转而采用TFT显示技术。譬如乐驾科技的第一代HUD产品采用DLP成像方式,从第二代开始采用TFT成像方式。
2018年,TI正式推出满足车规的第二代芯片DLP 3030-Q1和DLP5530-Q1。相比较前代产品体积更小可视面积更高,满足 AR HUD 场景。DMD DLP3030-Q1在尺寸上有 65% 的降低,PGU 光引擎部分可以做得更小,工作温度范围为 -40-105℃。
从技术上讲,DLP是目前最优秀最成熟的显示技术。因此,舜宇等大厂依然看好基于DLP 技术的 HUD ,花了几千万引进自由曲面镜生产线。
2018年以来的第二波HUD热潮,主要是由于AR HUD的兴起。
AR HUD是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它可以在驾驶员视线区域内合理叠加显示一些驾驶信息,并结合于实际交通路况当中。与HUD相比,AR HUD显示的范围更大,距离更远,而且更为复杂。前者只是投射并显示信息的设备,而AR HUD则需要和ADAS系统深度整合,以实现更高级的效果和功能。
正因为AR HUD能够实现与ADAS系统的深度整合,而已经成为汽车智能化刚需的ADAS发展迅猛,从而带动了对AR HUD的需求。
AR HUD的图像显示一般分为两层或者三层。譬如日本精机的AR-HUD分为三层显示:近场显示层、远场显示层、侧方层。近场显示层主要显示车状态信息,远场显示层显示ADAS信息,还有一个立体的侧方层,显示车道或导航信息。
在汽车智能网联化趋势下,任何汽车电子产品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HUD作为一种汽车电子产品,正成为座舱电子解决方案和ADAS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松下汽车在2019 CES展推出其最新SPYDR 2.0,单芯片驾驶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集成了HUD和驾驶员监控系统(DMS)。SPYDR 2.0可以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仪表盘、环视系统、主动降噪系统(ANC)、HUD以及4个娱乐系统显示器集成在一个平台上。
在这种集成化趋势下,传统Tier1巨头有天然竞争优势,独立HUD供应商则需要与其他产品供应商达成紧密合作关系。疆程+百度、乐驾+联通、乐驾+思必驰等合作模式,正是顺应集成化趋势的举措。
-
汽车电子
+关注
关注
3026文章
7951浏览量
167001 -
HUD
+关注
关注
15文章
158浏览量
46537
原文标题:汽车HUD行业研究:2018中国乘用车前装HUD安装量同比增长94.1%
文章出处:【微信号:zuosiqiche,微信公众号:佐思汽车研究】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