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铜厚度IPC2级或者IPC3级标准一般为0.8mil到1mil,我本来的计划是使用较小的0.8mil。有朋友提出极限情况下,过孔孔壁的镀铜厚度可能上下宽,中间窄,所以最窄的地方极限可能是0.7mil。
虽然我觉得一个好的板厂,还是能满足至少0.8mil的孔壁镀铜厚度。不过在这篇文章,还是决定采纳那位朋友的意见,按照WorstCase为0.7mil的孔壁镀铜厚度来进行评估。
设置如上图的参数之后,我们分别对过孔载流做了计算,总结如下表:
对上面表格,我的一些分析:
1、12mil的孔径可以安全承载1.2A左右电流,比行业里普遍认可的0.5A要宽松;
2、更大的16mil、20mil甚至24mil的孔径,在载流上优势并不明显,也就是很多人回答说并不是线性增加。
所以我个人会比较推荐使用10~12mil的孔径来承载电流,效率更高,也更方便设计。那么,是不是知道这个过孔载流数据,然后就可以安全的进行设计了呢?我们来看看一些仿真的案例:
20A电流,打了20个12mil过孔,按照每个孔承载1.2A来计算,感觉非常安全。但是实际上电流并没有你想象的听话,并不是在20个过孔里面平均分配的。简单的DC仿真,就可以看到过孔电流的情况。有些过孔走了2.4A的电流,有些才200mA。当然,这个设计可能最终并不会有太大风险。因为12mil的过孔在温升30度的时候是可以承载2A以上电流的。
但是,如果不均匀性进一步放大呢?这个是和你电流的通道,过孔的分布、数量都有关系的,万一某个过孔走了3A甚至4A的电流呢?并且这时候你打25个或者30个过孔,只要没有在电流的关键位置,提供的帮助并不会很大。原因就还是那句话:电流没有你想象的听话。
这个结论在确定铜皮宽度时也是成立的。我们从很多的仿真结果都能发现,当大电流设计在一层铜皮不够用的情况下,多增加一层来走电流,电流也并不会平均分配。
-
电流
+关注
关注
40文章
6951浏览量
132829 -
PCB设计
+关注
关注
394文章
4702浏览量
86587 -
过孔
+关注
关注
2文章
203浏览量
21979 -
可制造性设计
+关注
关注
10文章
2065浏览量
15741 -
华秋DFM
+关注
关注
20文章
3495浏览量
480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mmc卡的容量大小有哪些
PCB过孔设计的基础知识
![PCB<b class='flag-5'>过孔</b>设计的基础知识](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4/57/wKgZoWcpyfSADudxAABjNWqXSME450.png)
PCB板生产时对过孔大小的要求
TPA3128D2输入信号的耦合电容(PIN4/PIN10)着大小有什么区别不?
倍压电容容量大小有什么影响
当IN+给一个共模阶跃信号时,请问INA301的输出响应延时时间与共模阶跃信号的大小有关系吗?
过孔盖油:优点和缺点
![<b class='flag-5'>过孔</b>盖油:优点和缺点](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27/37/poYBAGHBmA2AD7e7AAAahjWuYP4250.jp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