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松山湖中国IC创新论坛上,有一个小调查,非常有意思。当问及圆桌论坛及在场与会者们,预计智能家居的爆发点在什么时候时,最高的选项落在了2022年以后这个时间点。
喊了多年的智能家居,爆发时间也讨论过很多遍了,却迟迟未到,是什么原因呢?
价格高
刚性需求与用户粘性
互连互通
这三个看似简单的因素,圆桌论坛的嘉宾们提及最多。好消息是,这些障碍正在被清除。
前装价格向一万元靠拢,后装单品向两位数价格挺进
依稀记得几年前,有智能家居厂商告诉电子发烧友记者,如果整套智能家居设备定位在两三万元,用户接受程度会比较高。显然,几年过去后,现在智能家居还没有到爆发点。
有现场嘉宾提到,今年以来他们接触了全国200多家地产商,实际情况是,1万元以上的智能家居套件,业务转化率非常低。只有在1万元以下,才有可能大批量进入地产前装市场。雅观科技CEO 林伟说,要降低整个智能家居前端市场的成本,就需要联合产业链一起来推进,这也是消费者了解全屋智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由左至右分别为:芯原微电子创始人戴伟民,上海矽睿科技 CEO孙臻,深圳芯之联科技副总经理刘占领,门丁智能 CEO 陈惠庆,美的集团IoT公司智能连接部部长陈挺,雅观科技CEO 林伟,华登国际副总裁苏东,小米科技投资部合伙人孙昌旭
在后装市场,尤其注重性价比,百元以内的智能产品将非常畅销,也更易进入普通用户家庭。上海矽睿科技 CEO孙臻说,从一个用户的角度出发,智能家居谁来买单,用户不关心数据,而是关心价格是否合适。
这些智能家居产品主要的应用落地场景,在大家看来是客厅与主卧,产品主要集中在照明和窗帘的智能化。单品则是插座、灯具乃至智能音箱等这样的小家电。
这与实际的全屋智能有些差距,毕竟在智能家电品类,一万元是无法覆盖到的。美的集团IoT公司智能连接部部长陈挺认为,智能家电可以做为前端市场的可选项,并且分挡次分价格阶梯由用户进行挑选。
基础的最低的入门级需求,是智能家居得以普及的第一步。这个门槛,从现在来看,产业链在更加努力地兑现。
有了语音交互,需求更有粘性
调研机构IDC预估2019年智能音箱的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2018年为8620万台。
最开始的智能家居单品具备的是连接功能,现在随着智能音箱的普及,可以用语音控制家居单品。
电子发烧友记者走访行业时发现,不仅是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在线语音控制,离线语音的需求也非常大,例如淋浴屏、晾衣杆等产品。总之,语音提升了交互感,语音赋予了家居产品更多的功能和更大的便利性。
门丁智能 CEO 陈惠庆深切总结道,智慧酒店项目的场景落地,主要是照明灯光的体验感增强、窗帘的控制,以及语音的交互。他们的项目中就结合了智能音箱,以及AI数据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应用。
深圳芯之联科技副总经理刘占领说,从家居单品到智能家电,这些品类应该实现无线连接,这项基础性设施,其实普及率还不算高。例如空调的无线连接可能连10%都不到。
对于现有家电设备要实现智能化,主要还靠后装。就红外遥控的家电而言,电子发烧友记者看到已经有不少方案通过一个语音中控对这类家电进行智能化控制。
的确,语音交互与无线连接,同样是大家前进的方向。
三股力量,谁会主导智能家居产业?
在讨论这三股力量谁会成主导的同时,最终极的胜出应该是解决全面的互连互通问题。
智能家居的三种生态模式即中心模式、无中心模式、第三方分布生态。
中心模式,由家电厂商为主导,建立家居生态,推进智能化进程。
无中心模式,例如小米建立的众多单品的生态链。
第三方分布式,即平台化,如阿里、京东推动其平台的产品智能化。
这里面谁能解决所有家居产品互联互通的问题?家电厂商之间如何互通,与其他小家电如何互通。第三方平台能否成为终结者,第三方平台之间呢?
嘉宾们认为,出于商业的考虑,目前仍然达不到完全的互联互通。也有嘉宾认为,互联互通的标准并不是问题,客户需求才是问题。
小米科技投资部合伙人孙昌旭表示,小米保持开放性,已经可以为家电厂商提供接口,进行互联互通。
她还认为,智能家居体现两个价值,一个是硬件,另一个是连网的价值,只有连网的数量越多,价值越高。小米在所有品类的连接数量已经达到1.3亿,其产生的大量数据正是智能家居向智慧家居转变的重要基础。
华登国际副总裁苏东也认为,用户体验是第一位的,互联网公司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如小米的工业设计感是一致的,那么它的连接效应就会更加突出。
无论从前装还是后装,无论是家电厂商、互联网公司、平台厂商,都需要帮消费者实现最终的愿景,也就是,无论买哪家的产品,用什么技术,都能够互连互通,并且还很智能,这将是一个共存共通的生态。
-
智能家居
+关注
关注
1926文章
9523浏览量
18443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