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行业格局,一定是分层的,各个细分领域会出现巨头,但不会出现类似海康这样的安防全产业链巨头。
张天(化名)在安防圈从业近30年,亲历了行业从模拟到数字再到智能化的大变革,也见证了胡扬忠、傅利泉等一批江湖老战友从他身后一步步成为整个行业的领航人。
五十多岁的他,身形魁梧、硬朗干练,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激情四溢,看不出多一分的岁月痕迹。
今天,他以原政府机关人员、国企销售和现知名企业高管的身份,讲述自己对安防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切身感悟,以及对海康威视、华为安防和AI公司未来走向的判断。
以下为张天自述:
我的从业经历比较复杂,大学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公务员,一次比较偶然的机会,大学教授介绍我进入了一家技术背景的国企。
因为我是文科生的缘故,进入这家企业后发现什么都不会干,没户口、没档案、没经验、没行业背景,只能从业务员开始做起。
也正因为什么都不会,一张白纸比较好画画。业务员期间就逼着自己现学现用,从英文索引到通信原理,后来慢慢进入了IT领域。
做了几年之后,愈发感觉国企可能不太适合自己,而后加入一家初创公司,用通信技术做安防。
那时候,抛弃铁饭碗加入创业公司,是非常不被人所理解的,这是非常冒险的一步,我最后决定去赌一把。
2000年左右,中国安防市场还是以模拟技术为主,录像机是磁带式的,传输用的是同轴电缆,如果一个项目对于传输距离要求比较远,模拟信号很难高质量传输,调制则更加困难。
虽然对于通信巨头来说,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难事,但那时候中国通信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没有多余的精力放在安防领域渗透。
基于这两点,我所负责的团队决定利用自己掌握的比较成熟的数字光通信技术,将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然后用光塑性的方式去传输数据,打破距离限制。
当时,国内几乎没有同类的技术,也没有同类的产品,只有少数几家做模拟光端机的厂商,短短几年时间,我们的销售额就达到上亿规模,成为当时中国安防市场炙手可热的一家公司。
公司发展后期,业务驱动下,行业会倒逼我们做一些摄像机、存储、软件等核心团队并不擅长的事情。
同时,受限于高管的专业背景,公司的战略规划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派主张进攻,认为公司要扩张产品线,打破企业发展瓶颈;一派主张防守,公司的核心产品继续优化、迭代,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田。
遗憾的是,在企业战略调整的方向上,管理层一直未能达成一致,也没能在那个安防黄金节点上把握住机会。
欧美的很多企业经营理论,都推崇公司把自己最擅长的那一小件事做好,做到极致,不要涉足更大更不可控的产品业务线。
但在那个时代,中国企业处于野蛮生长期,一方面市场上充斥着无数机遇,另一方面,单点优势很容易被价格战打垮。把盘子铺大,机会便越多,相应的扛风险能力也会更强。
在这件事上,我个人属于进攻派,做企业,要么做大,要么放弃。直至现在,我仍旧坚持这个观点。
慎重考虑后,我选择离开这家企业。
其实我们遇到的这个问题不是个例,大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调整和转型,怎么做选择?到底是留下来一起继续努力,还是调转船头重新出发,我当时是这么考虑的:
一家创业公司的高管团队磨合,一定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一蜜月期;二、风暴期;三、调整期;四、高效期。没有风暴期,一定打造不出好产品来;但如果一直过不去风暴期,这家公司也很难可持续发展。
进攻派,防御派,革新派
在新的安防市场格局中,大概可以分为三大门派:海康、大华为代表的“防御派”;商汤、旷视为首的“革新派”;华为、阿里为榜的“进攻派”。
他们每一“派”的战略打法都不尽相同。
-
安防
+关注
关注
9文章
2246浏览量
62494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0106浏览量
268392
原文标题:【焦点人物】AI 安防行业前景如何?业内大佬为你解惑!
文章出处:【微信号:robotn,微信公众号:产业大视野】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