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不是第一家做手机的公司,却做出了风靡全球的iPhone手机;谷歌比雅虎做搜索引擎的时间要晚得多,却做出了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Facebook不是最早的社交网站,却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软件。
在各个节点都比较成熟的商业环境下,企业似乎更容易成功。后来居上的商业案例屡见不鲜,在网约车市场也不例外。
2015年2月14日,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宣布合并,尔后,市场排名第三的打车软件优步中国也被并入滴滴。至此,轰轰烈烈的打车软件市场出现“一统江湖”的局面,外界皆以为打车软件大战告一段落,滴滴将稳坐网约车市场头把交椅。
然而这个现状很快就被打破。
2017年2月14日,美团打车开始在南京试运营,这一动作惊起了网约车市场的涟漪。外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美团不务正业,也有人认为美团进入网约车领域,会让市场出现良性竞争,避免滴滴傲慢。
最近,继在上海、南京上线“聚合模式”后,美团打车又新增了十五个试点城市,均以“聚合模式”展开。由自己运营网约车,到接入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出行服务商,化身为一个聚合平台,美团打车明显在调整战略方向。这次变道掉头,能改变当前的网约车市场吗?美团打车业务上切换赛道后,能否像其在外卖、电影、酒旅等其它市场上一样后来居上?
网约车市场究竟需要什么?
数据显示,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3.30亿,较2017年底增加4337万,增长率为15.1%。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3.33亿,增长率为40.9%,用户使用比例由30.6%提升至40.2%。
与网约车用户规模相对应的是,中国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全国已有11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在部分城市获得经营许可。继携程、高德、美团等跨界布局网约车市场后,戴姆勒、吉利等众多汽车企业也开始入局。
从数据来看,中国网约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如果此时,市场再增加一家自营模式的快车平台,并不会对市场带来增量,反而会因为引入了更多的竞争者加入导致市场出现混乱乃至不良竞争。
在这种各方面都非常成熟的环境下,网约车市场需要的是:
1)乘客方面,需要有多元化、便捷化的打车服务,既有平民价的出租车服务,同时也有经济、舒适、商务、豪华等专车服务;另外,他们还需要快速的订单响应能力,一个订单排队半小时这种体验也太差劲了。
2)司机方面,需要有更多的订单来提升收入。
若只单方面解决乘客或司机的需求,只可能让单方面的利益受损,比如,要想让乘客的订单快速被接收,直接增加出租车、专车的数量就行,但一旦“车”端的数量激增,市场上的订单却几乎没有变化,这就意味着单个司机的收入会下降,这样司机们肯定是不愿意的。
而如果只提升更多的订单,订单又从哪里来呢?这就又回到了打车软件早期遇到的死循环,即向市场投入大量打车补贴,吸引用户以打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可这种揠苗助长是建立在企业大幅补贴,以大幅度亏损为前提的,这种模式不可能长久,一旦补贴停止,市场还是会回归理性,订单量自然会回落。
要想解决目前网约车市场的这两个需求,就必须同时解决他们的问题,既能让乘客打车更加方便,同时也能增加司机端的收入。
聚合打车的诞生
作为一家生活服务企业,美团对打车领域并不熟悉,这种情况下,美团要想涉足网约车领域,最好的办法便是稳扎稳打,一边尝试,一边迭代。
经过2年时间发展之后,整个行业已经今非昔比,继续依靠烧钱补贴做大自营规模显然并不可行。在以安全、合规化为前提下,网约车逐步向重资产模式倾斜。无论是哪家公司,想要发展好打车业务,就必须要找到一条既符合行业大环境的路,同时又要与自身优势形成互补。
“聚合模式”能够将分散在首汽、曹操、神州等平台上的运力进行集中调配,形成合力后为乘客提供供给。如此一来,聚合模式既能优化打车效率,还可起到提升网约车行业整体订单量。
一方面,乘客在美团上打车会更加快捷,而且可供选择的机会也多;另一方面,网约车司机们通过“聚合者”获得更多订单,继而提升收入。可以说,“聚合模式”是同时对乘客、司机两端起作用。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是对已有路权占有者的盘活,可以减少因为网约车盲目扩张引发城市交通问题,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城市。
徐如林,疾如风。两年保持两个城市,找准方向后又快速扩张。继在上海、南京两地的“聚合模式”上线后不久,美团打车很快就又在苏州、杭州、温州、宁波、天津、重庆、西安等十五个城市也开启了试点。
美团做聚合打车的优势
美团既不是最早做网约车的公司,也不是最早做“聚合模式”的公司,虽然它很快完成了试错掉头,但要想改变当前复杂的网约车市场,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做到,还是要看战略布局和美团的优势:
第一,美团的入口效应,具备提供打车接口能力。号称风投女王的徐新曾提到过一个超级平台的概念,徐新认为,拥有1亿以上用户、每个用户每年使用频次8到10次以上的APP就是超级平台。显然,美团具备超级平台的一切基础。美团点评2018年财报显示,美团点评2018年年度交易用户总数为4.004亿,同比增长29.3%,每位交易用户平均每年交易笔数为23.8笔。
作为一家超级平台,美团点评自然具备向其他领域扩张的能力,其中也包括打车功能。美团App左上角已经新增了打车入口。据了解,美团还将打车与到店餐饮业务进行了整合打通。用户在某商家的详情页,即可看到打车标志,直接一键唤起打车服务。
就像作为社交入口的微信开放“九宫格”功能一样,美团作为生活服务领域的入口,也能够开放打车接口能力。
第二,技术能力。基于美团多年来在生活消费领域的沉淀,匹配与之相对应的出行推荐。高德地图积累的是用户出行方式的数据,而美团积累的则是用户生活消费数据,其中既包括吃喝玩乐,同时还有酒店、旅游、丽人、结婚等,这些多方面的数据积累,能够让美团筛选出更多优质用户,从而为其推荐更加精准的出行方式。
第三,场景的重叠。打车软件这么多,为什么要选择美团App打车呢?大多数人肯定会有这个疑问。用户之所以选择美团进行打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户本来就是准备打车去吃饭、打车去酒店的,而用户本身就会在美团上查找打车、酒店、景点等,美团点评的数据显示,有30%的用户选择打车的目的就是吃饭,这跟美团的使用场景是重叠的。
有使用场景,就不会生拉硬拽,也不会让用户觉得突兀,在美团点评上寻找美食、酒店,再在美团上打车过去,这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并不违和。
第四,战略特征。对网约车业务的战略,美团在年报中描述为“在保持餐饮外卖业务的市场领导地位同时,寻求进一步改善平台变现能力,审慎探索新业务并不断加强与核心业务之间的战略协同作用。”
就像此次在餐饮商家页面打通一键叫车功能那样,美团打车全面转型聚合模式,主要是为了完成平台服务闭环,以增加用户粘性。
在“聚合模式”下,美团打车更加趋于理性,其切分的市场是:用户需要美团打车,而不是必须美团打车,这样,自然就减少了补贴的必要性。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用户还愿意使用该平台进行打车,这不正是理想化的网约车行业盛况吗?
一个理性的网约车平台,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美团打车的掉头,更符合当前的网约车市场,对所有人都有利的美团打车,找对了路。
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
-
美团
+关注
关注
0文章
125浏览量
1035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