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华为事件的升温,不少通信电子板块的关联企业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些影响,股价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对此部分行业公司也开始积极主动地站出来,组织投资者交流会议,解答事件对公司的影响。
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企业立讯精密,就于近日召开了投资者电话交流会议,解答了贸易摩擦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并从供应商角度探讨了公司对华为事件的看法。
公开信息显示,立讯精密是一家专注于连接线、连接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制造业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3C、汽车和医疗等领域,系华为公司连接器的重要供应商,位列华为92家核心供应商名录之中。
现有税收调整力度对立讯精密影响不大
对于美方提税对公司的影响,立讯精密董事长表示,目前很多和立讯生态类似的供应商都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早在去年的产能转移,个别产品与客户的定价协商,就已基本解决征税带来的影响。
立讯精密董事长向投资者解释到,对于立讯精密而言,受2000亿美金征税影响的产品线比例相对少,去年不到2亿美金营收,且必要时立讯精密也会将增加影响的产品继续转移越南或其他国家,量相对还是比较少的。此外,关税调整对每个产业生态影响不一样,立讯精密目前受此影响较小,主要是一些高端测试设备受影响,材料方面影响较少。
不过,对于美方未来如果持续增加关税,立讯精密董事长也表达出了自己的担忧,未来美方如果还有3000亿美金商品加增关税的话,公司还是会面临一些挑战。当然这主要是同业共进的问题:当同业都在同一区域提供服务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在短期之内受到困扰,但长期如何通过产能调整进行消化是需要关心的。如果大家都在同一区域,那么大家会同步做一些调整,短期的影响会由品牌客户和市场消化,不至于转稼供应链,但中长期供应链还是会将受影响的产能(主要是系统级的产品)作转移。
从供应商角度看华为事件
对于近期市场比较关注的华为事件,立讯精密董事长表示,自己并不能代表华为和大家分享,但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解答下这个问题。据公司方面介绍,立讯精密在华为这边的供货规模,预计今年全年占公司总营收的5%左右,即上半年不到5%,下半年超过5%。
立讯精密董事长告诉投资者,公司现在服务华为有两部分,华技(通信业务)和终端。通信方面,供应链和华为早已做了比较充足的准备,因此他认为受影响程度比较小。
他表示无论是立讯精密还是相关的同业,都和华为在几年前就已充分合作,华技的Leadtime比较长,无论是供应链还是华技术自己,大家都有比较多的准备时间。而终端的Leadtime比较短,因为产能的问题,应该会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让大家做产能调整,有些厂商可能会调整产能因应短期波动的需求,但总体来看影响的时间应该比较短。
立讯精密董事长认为,华为是一家有远见的公司,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风险防护。其产品供应链的本土化运作,是他们的历史使命,有无贸易摩擦都会推进下去。因此华为在相关产品替代和储备方面,应该是会做一些未雨绸缪的准备。(新浪财经 流星 发自深圳)
零组件供应链没有迫切转出去的需求
在投资者问答环节,大家主要围绕供应链相关公司产能对外转移问题进行了讨论。据公司介绍,立讯精密在越南工厂的产能利用率约为80%,第二个工程预计也将于今年底完成基础建设,明年一二季度的样子就可以投入使用;印度工厂方面,预计也将在今年投入营运。
立讯精密方面表示,公司在海外方面建厂,更多的还是扩产的需求,产能转移方面的准备约摸仅有三成。另外,公司方面认为,出口关税针对的是终端的产品。但还有很多零组件厂商,比如立讯精密在做的马达,天线,无线充电等,都可以在国内生产,再运到对应的组装厂。因此大部分零组件厂还是会把产能留在原来的制造基地,毕竟要从零开始建设一个零组件厂,到完整覆盖一个产品线,需要三五年的时间,这是不容易的。
对于海外布局的主要区域越南和印度的优劣势。立讯精密认为,虽然越南和印度的人工成本便宜,但是把中国成熟产能搬到海外,会多一道培养的成本。以往经验看,大概有一到两年的时间培养,这需要和客户一起消化。长久来看,越南和印度的运营成本,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还是有优势的。
以下是投资者问答实录:
1、立讯在海外工厂的布局如何?大家比较关注产业海外转移的问题,我们如何应对?
答:我们目前有越南工厂,产能利用率约为80%,越南第二个厂区预计在今年底完成基础建设,明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可以投入使用。
印度分部在年初春节前成立,工厂没有打算自己建设,已选好厂区,手续办完后就可以启动。我们前段时间还招聘了印度干部到中国培训,两边同步交叉培训,这样可以加速建设。印度工厂除了服务当地的OEM、ODM等客户外,为了让它经营效益较好,还有出口的规划。
越南+印度的产能规划约为昆山厂的xx%(涉密)。因为在中国面临用工的挑战,同时也综合考虑了客户产能扩充的需求,成本需求以及贸易摩擦纠纷的影响。
欧洲北美方面,上市公司体外集团的公司有一些资源,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过多依赖,因为用起来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像通讯业务在墨西哥、欧洲(罗马尼亚等)有一些需求,我们有相关布局,不管有没有贸易摩擦都做好了规划准备。
综合来看,我们的印度工厂在今年x月份(涉密)就可以投入营运,加速提前了两个月;越南二厂加速的话在明年一季度可投产,正常的话在二季度。如果客户有特别需要,我们也可以调整越南一期工厂的产能。
经过去年以后我们已经比较有经验,大家都在同一个地球村,无论我们或者其他供应商都不可能能够承担额外的费用,只有消费者和品牌客户才能去承担额外的费用,作为供应商不会单独去买单。
2、贸易摩擦如果加剧,会推动中国厂商会把产能放到海外,但这样是否会造成中国产业空心化?
答:从我们这个产业来讲,不至于这样子。本身需求在增加的时候我们也在做产能的外移。例如去年2000亿美金征税范围中,我们受影响的只有2亿美金。如果贸易摩擦纠纷扩大,波及到手机耳机,那么组装厂可能会配合客户做调整,但零组件厂不是必须,大部分还是可以在国内生产,再出口至海外。培养一家零组件公司直到良性运营,至少需要3-5年。所以从零组件厂商来看,大家观望的态度会更多一些。而组装厂为了满足关税的减免问题,可能会走出来。
同时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在越来越多的横向服务海外客户,需求正常增加的同时,肯定会推动自身的国际化。没有贸易摩擦我们也需要国际化,而有的话只是促使我们走得更快一些而已。如果个别产业被逼无奈,必须得舍弃中国的制造基地,那这可能只是个案。从我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关税这件事没有那么可怕。
3、是否可以理解为,三到五年内,即使加了25%的关税,我们的产品还是可以照样出口给美国,销量上不会有变化呢?
答:我澄清一下,现在出口关税针对的是终端的产品。但还有很多零组件厂商,比如我们在做马达,天线,无线充电等。我们可以在国内生产,再运到对应的组装厂。我认为大部分零组件厂还是会把产能留在原来的制造基地,毕竟要从零开始建设一个零组件厂,到完整覆盖一个产品线,需要三五年的时间,这是不容易的。而对于大的机构件,比如机壳和包材,可能需要跟随组装厂做产能搬迁。因为和组装厂配合密切,运输成本高,当地也可以覆盖。对于我们而言,如果airpods刚好被征税,我们势必需要配合客户做产能转移。但Airpods里面的零组件不一定要跟着走。
4、如果征税25%,是美国消费者承担,还是供应商承担?
答:我觉得我没有权利代表客户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供应链的生态,我们很多成本跟客户都是传导的,比如说汇率,期货,人工的上涨。我们作为零件的方案解决商,我们无法决定国际局势,只有我们能决定的东西,客户才会要求我们做改变。大环境如此,短期之内要么成本是客户吸收,要么消费者吸收。长期来看部分产品可以通过转移消化,例如airpods成品可以转移到越南去组装,不过这个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造成的额外成本,客户吸收或消费者吸收都有可能。不过供应链涉及的公司较多,没有人能够单独吸收这些成本。
5、我们一直看好立讯的精密制造管理能力,同时我们未来会走国际化,但不同国家文化也不一样,我们的管理会受到挑战么?综合考虑异地扩张的成本和国内相比如何呢?
答:首先,越南有比较成熟的招商环境,他们作为中国制造的后花园已有较长时间。无论是越南的招商班底还是员工的就业习惯来讲,已经不是前几年还是磨合的阶段了。而印度方面,大家都还在磨合,有政府投资问题,也有当地市场的问题。当地市场需求很大,但还是中低端市场,而对于有能力跨国的企业来看,本身中低端产品做得就少。后续地产地销的需求,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挑战。
其次,管理的时间成本方面:越南员工的学习曲线和中国接近;而印度的工作习惯有一些差别,比如越南可能可以接受该加班就加班,该住宿舍住宿舍,而印度员工可能觉得早晚还是需要回家,对企业的弹性有一些影响。但对于有能力跨国的公司而言,这些实际上只是基本的功课。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且有一定经验。
整体上讲,虽然越南和印度的人工成本便宜,但是把中国成熟产能搬到海外,会多一道培养的成本。以往经验看,大概有一到两年的时间培养,这需要和客户一起消化。长久来看,越南和印度的运营成本,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还是有优势的。
所以综合来看,越南的招商引资和员工干部的素质比较成熟,而印度的市场较大,通过地产地销和出口的结合,可以让企业的产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另一方面,印度的员工培训较慢,但员工成本相比越南更低。不管是否有贸易摩擦,这些产能布局对于高速成长的企业来说也是必然的选择。
6、华为在公司的营收占比?
答:预计今年全年占比在5%左右:上半年不到5%,下半年超过5%。华技(通讯业务)和终端相比,华技占比更高一些,约占华为业务的x分之x左右(涉密)。
7、精密零组件需要三年以上时间去成长,是否意味着我们相比组装有较高的护城河,是否就不需要搬厂?
答:三年时间新基地成熟的定义是,作为零组件厂商到一个新的地方投资,哪怕是做产品线延伸,比如从中国延伸到越南,必需要三年时间越南的整个团队才会是成熟的团队,才可能覆盖高中低端产品或者几代产品的工艺,规模和良率没起来的时候,势必会遇到挑战。
有一些工厂没有像立讯一样高速成长的话,如果缩小中国的产能规模然后海外再扩的话也是成本的浪费,客户也非常清楚这个问题的存在,他们不会过度要求,让没有必要转的去转产。海外零组件工厂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实现技术面、成本面、产品覆盖面的成熟。
零组件护城河方面,你想问是否护城河只有三年,,其实我们对任何产品都有很好的沙盘演练,如果没有提前五年规划而且五年少犯错的话,根本都看不到成果。如果还有更大的创新,我觉得两个五年差不多。
8、您认为华为通讯影响范围会小的判定标准是什么?以及为了应对贸易摩擦升级的影响,华为之前是否有提前备货的准备,消化需要多久,目前库存大概是什么样的水位?
答: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我们只能作为供应商去发表一点看法,不能代表华为。我们平常会经常参与华为策略供应商大会。我们可以分享一下公开信息。华为是一家有远见的公司,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风险防护,在座的朋友都有认知。其产品供应链的本土化运作,也是他们的历史使命,有无贸易摩擦都会推进下去。在过去发生了那么多故事,换成你我都会做防范,无非是在产品处多一些替代。但如何量化,我们不知道。我个人认为华技有未雨绸缪,这个从宏观来说是有必要的。
9、对国内厂商来说,华为通信的机会是否会比较大?
答:一直以来都在逐渐增加,但不会一下子很大,因为认证流程比较长。反倒是华为终端方面,日本、韩国、***、大陆厂商跟美国厂商有竞争的部分厂商可能会忙着加产能,国产供应商机会可能会更大。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能代表华为。
10、您之前提到华为终端会有些影响,但影响的时间比较短。您谈的是对立讯的影响,还是对华为终端的影响?
答:如果把华为手机拆开,看看里面有多少东西必须需要美国厂商就知道了,从零组件判断就好。但是产能调整还是会有,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供应商会紧张一点点。比如说,一些日本供应商本来动作比较慢,可能需要三周才能产能扩出来,可能其他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会多承担一点,但是过了这两三周就好了。
11、越南和印度是否会有当地公司,随着本土化成长起来,替代中国公司?
答:目前越南和印度都没有类似趋势。印度有一些手机供应链给本土低端品牌。但更高端的产品可能需要多层供应链来支持,并不是只有智能终端的组装就行,需要具有技术和品牌的终端客户的带动。中国能有这样的成长,是因为中国有优秀的企业在带动产业链的成长。
12、AirPods方面客户可能会有地区调整的需求,那后面扩产是否直接在外面扩?二是半年到一年的迁移时间是否需要重新购置设备,因为需要保证过程中的供应?如果增加了设备后,我们的存量设备后面是否可以做其他的生产?
答:我们有多个选择,也在和客户探讨,目前越南是其中选项之一。我们认为,到今年底四季度的时候,产能供需会宽松一些,不是说市场没需求,而是某些产线不用没日没夜在工作,我们定的时间点是基于我们对市场的判断。这个是市场相对来讲供需比较平衡的时间点,这样搬迁需要增加的Capex的可能性不大。这个时间点,是基于各家厂商都开始比较成熟,产能会有喘息的机会,再去搬厂。不过没有喘息的机会说明需求很好,我们会和客户商谈,看会不会有更多商业机会。过去十几年,我们都习惯了用三班倒等弹性生产方式来减少CAPEX投资。
13、公司是否有感受到华为供应链在加速国产化?贸易摩擦是否加速这一进程?
答:有的,我们能体会到华为的需求在加大。且不论华为,很多汽车厂商,乃至于诺基亚爱立信都在加速导入国产厂商。只是相对而言,在核心零组件方面,华为导入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14、如果做悲观假设,如果我们被征收关税的话,从生产的调整,我们需要多久才能规避关税的影响?
答:刚才和大家分享过,如果悲观预期下,我们的airpods业务首先要调整。同时,无论有无关税问题,我们都在努力扩建产能,我们希望年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接到客户需求要我们做什么额外的事,所以我们还是很淡定的。
15、您提到印度扩产的产能,目的是扩产,还是替代原有产能?
答:我们本来的规划就是扩产,未来的产能建设也是七分扩产三份准备。
16、在越南扩产后,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是否会被越南征税?
答:目前没有,但如果地产地销的话,要免关税还是需要一些指标的。不过大家都会比较有经验地做规划。
17、组装会转到印度,零部件生产还是在国内,那印度是否征税?
答:不好意思,刚才可能交流过程中没有说清楚。我们并未说组装会转到印度,而是告诉大家在印度和越南有扩建产能。如果airpods、手表等成品遇到征税问题,大家可以转移到印度或越南。而我们在印度的规划,是做零部件暂未考虑成品业务,主要还是因为当地有关税,同时交通不方便,从中国海运过去都要2-3周多,主要考虑关税和运输的时效问题。另一方面,印度和东南亚有关税协议的,比如说摄像头在越南生产转移到印度,是免关税的,且合理合法。
18、您刚才主要介绍我们在越南和印度的产能规划和准备。那么我们竞争对手的准备工作如何?产能调整是否会让我们提升份额?
答:我们现在所有的产品都是客户的核心供应商,我们的产能扩充主要基于未来三五年的发展,以及对外环境变化而做准备,并不是为赢来更多的生意。我们本来就有比较大的份额,所以不会考虑这个问题。我没有详细了解同业做了什么准备,但是我觉得我们都做了恰到好处的准备,因为过早过晚都不见得是对的选择。
19、华为的份额提升,是自身的因素,还是民族情绪的影响?
答:我个人观点,华为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他们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优秀的团队,技术导向的团队。主要是和自身竞争力有关。
20、手机行业是偏饱和,华为份额增长会带来大客户份额下降,可否量化一下这个份额的影响?
答:所有的中国供应链,应该还是希望北美大客户越来越健康才好,他们培养了优秀的供应链,本身生态也比较好。北美客户去年有一些定价失误,他们在CAPEX上也有改善的空间,大家都是聪明的人,我们能想到的,他们也一定有考虑到。我不担心他们的策略调整。我对他们在存量市场的竞争上充满信心。
21、关于25%关税,我还有个问题。如果越南的生产成本要低于国内,时间点在第几年?
答:首先,我没有说产品一定要转印度还是越南,从消费电子(手机,电脑,穿戴式产品等)角度来看,因为生态大部分在中国,所以转往越南和印度更方便。而汽车类、通讯等产品,还有可能会转到墨西哥等,主要转到没有关税的地方。越南本身制造成本相比中国有两三年的成本差,虽然越南和中国的成本都在涨,但现在越南的人工成本相当于三年前的中国成本。同时有大环境的因素,所以我们做了产能扩充的规划的时候,会把一部分产能放到越南。
但是对于一些非高速增长的企业,则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公司需要关掉中国的产能,同时增加越南产能,越南虽然人工成本低,但始终是有学习曲线的,这个成本的增加会对冲掉一些人工成本的优势,同时中国还在关厂,两国产能完成对冲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这个是不好量化的,每家都不一样。
而你的问题是移到越南,就可以节省多少关税成本,关税的问题,这是0或25的概念。作为供应链是不可能接吸收25%的关税的。
22、所以说大趋势还是要转移产能的?
答:对于产业来说,涉及关税的是最终的成品。成品里面还有很多零件,零件还有数层供应链,做零件供应链的没有迫切需求转出去。特别是体积小的零件完全可以在中国做,所以转出去的只是少数。或者说如果零组件很大个,可能就会必须在组装厂当地制造了。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文章
34476浏览量
252116 -
FPC
+关注
关注
70文章
962浏览量
63467 -
立讯精密
+关注
关注
5文章
154浏览量
12967
原文标题:FPC大企立讯精密:关税调整影响不大 充分准备与华为合作
文章出处:【微信号:ruziniubbs,微信公众号:PCB行业工程师技术交流】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