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长江存储联席首席技术官、技术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程卫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开始量产基于Xtacking架构的64层256 Gb TLC 3D NAND闪存,以满足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等主流市场应用需求。
程卫华还指出,通过将Xtacking架构引入批量生产,能够显著提升产品性能,缩短开发周期和生产制造周期,从而推动高速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借着5G网络,长江存储64层3D NAND闪存产品的量产将为全球存储器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按照之前公布的消息看,在3D闪存上,长江存储自己研发了Xtacking 3D堆栈技术,今年年底预计正式量产64层堆栈的3D闪存,明年开始逐步提升产能,预计2020年底有望将产能提升至月产6万片晶圆的规模。
到了2020年,长江存储将会推出128层堆栈的3D闪存,在技术上缩短甚至追上与国际一流厂商的差距——今年三星、东芝、美光等公司量产了96层的3D闪存,部分厂商甚至开始量产128层堆栈的闪存。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NAND
+关注
关注
16文章
1677浏览量
136016 -
存储
+关注
关注
13文章
4261浏览量
85667 -
长江存储
+关注
关注
5文章
323浏览量
3783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预期提前,铠侠再次加速,3D NAND准备冲击1000层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铠侠再次宣布,将在2027年实现3D NAND的1000层堆叠,而此前铠侠计划是在2031年批量生产超1000层
SK海力士加速NAND研发,400+层闪存量产在即
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正加速推进NAND闪存技术的革新,据韩媒最新报道,该公司计划于2025年末全面完成400+层堆叠NAND闪存的
铠侠瞄准2027年:挑战1000层堆叠的3D NAND闪存新高度
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日本知名存储芯片制造商铠侠(Kioxia)展现了其雄心壮志和坚定决心。在结束了长达20个月的NAND闪存减产计划后,铠侠的两座日本工厂生产线开工率已提升至100%,同时上周还公布了其令人瞩目的3D
3D NAND闪存来到290层,400层+不远了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晶晶)早在2022年闪存芯片厂商纷纷发布200+层 3D NAND,并从TLC到QLC得以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数据中心等领域。来到2024年5月目前三星第
美光率先量产232层QLC NAND产品
美光科技再次领跑行业前沿,近日宣布其232层QLC NAND产品已成功实现量产,并已开始应用于部分Crucial英睿达固态硬盘中。这一突破性的技术不仅满足了客户端对数据存储的高需求,同时也为数据中心提供了更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
美光232层QLC NAND现已量产
美光科技近日宣布了重大技术突破,其先进的232层QLC NAND闪存已成功实现量产,并已部分应用于Crucial英睿达固态硬盘(SSD)中。此外,美光还推出了2500 NVMeTM S
美光232层QLC NAND芯片已量产并出货,推出SSD新品
美光科技近期宣布,其创新的232层QLC NAND芯片已成功实现量产并已开始出货。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美光在NAND技术领域再次取得了显著进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存储解决方案市场的领导
三星量产第九代V-NAND闪存芯片,突破最高堆叠层数纪录
三星公司预计将于今年四月份大批量生产目前行业内为止密度最大的290层第九代V-NAND (3D NAND) 闪存芯片,这是继之前的236
铠侠计划2030-2031年推出千层级3D NAND闪存,并开发存储级内存(SCM)
目前,铠侠和西部数据共同研发NAND闪存技术,他们最杰出的作品便是218层堆叠的BICS8 3D闪存,这项产品能达到的传输速度高达3200M
三星将推出GDDR7产品及280层堆叠的3D QLC NAND技术
三星将在IEEE国际固态电路研讨会上展示其GDDR7产品以及280层堆叠的3D QLC NAND技术。
提高3D NAND闪存存储密度的四项基本技术
增加3D(三维)NAND闪存密度的方法正在发生变化。这是因为支持传统高密度技术的基本技术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达到其极限。2025 年至 2030 年间,新的基础技术的引入和转化很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
韩国SKMP开发出高厚度KrF光刻胶助力3D NAND闪存制造
据报道,韩国SK集团于2020年斥资400亿韩元收购当地锦湖石化的电子材料业务,收购后成立的新子公司SK Materials Performance(SKMP)已开发出一种高厚度KrF光刻胶,并通过了SK海力士的性能验证,这将有利于SK海力士3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