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节奏紧张,每天面对做不完、烦不完的工作,上班族心理生理都容易疲劳,上班族应该对工作和生活有明确的界限,上班时聚精会神工作,尽量把当天的工作完成,下班后就应充分休息,而不应还惦记着工作,要调理身体,更要适当进行一下“轻运动”。
轻运动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繁忙都市生活中人们对压力释放,和对自然生活状态的追求。所谓“轻运动”,就是体能消耗少、技术要求低,时间要求松的运动方式。如晚上回家不乘坐交通工具,步行回家,只要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也可算“轻运动”;在家里做健美操,每套2—3分钟,10分钟内完成两套,坚持1到3个月,也是效果明显的“轻运动”。除此以外,跳交谊舞、练瑜珈、扭秧歌等都是“轻运动”中不错的备选方案。
其精髓所在就是一静不如一动,随时随地动起来,不分场地、不分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动起来的目的是让自己身心愉悦,完全凭着个人兴趣和感觉走就成。所以,在“轻运动”中,你不必羞愧于动作笨拙,心虚于没有专业运动器材,担忧于时间紧张,沮丧于不达目标……只要你动起来,并为此感到快乐。(上述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为了满足大家在轻运动过程中记录运动消耗,一些厂家也适时推出了相对应的智能硬件产品。下面为大家带来的这款【咕咚GPS运动手表S1】就是此类产品的代表作之一。
Tips:2018年已然过去,在崭新的2019年伊始,必然要用红红火火的底色才能衬托出那份心情。此次拍摄的主基调为红色、黑色与白色。相信能够为大家呈现出S1的设计之美。
一、开箱:
S1的包装盒设计采用白色作为主基调,正面印有产品的开机照。背面的贴纸则是产品的相关参数与生产厂家信息。
根据CMIIT ID,通过查询权威部门公布出来的信息,可以了解到这款型号为SW1801的产品更多的产品参数。
GIF图,能够为我们展现S1包装盒中的各种附件。其中包括S1本体、磁吸充电线以及产品说明书各一。
或许是受产品结构设计(GPS天线)以及价格因素的制约,S1选取了塑料材质作为表壳,手表的直径约为47mm,厚度约为136.mm。1.85英寸可触控黑白TFT长显圆屏有别于其他运动手表,判断是为了提供给用户更长久的使用体验吧,毕竟黑白两色的屏幕最省电。这里要提一句的是,虽然S1用的是塑料外壳,但并不影响其防水效果。S1的防水等级为5ATM(50米防水),可放心佩戴游泳。
从S1的背面可以看出,其采用的是可拆卸生耳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用户可以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轻松拆卸腕带。同样是受到价格因素的制约,S1背部光学传感器的覆盖部分,使用的也是塑料材质,而非玻璃(更耐磨)。手表背面偏下处,设计有两枚磁吸触点,可做充电之用。
这是一小段心率、血压、血氧检测时,光学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大家看一下就行。
S1的表头侧面采用了条纹设计,有助于防滑。并且在其右侧还设有两枚实体按键,对应的操作分别是确认、返回等,后面会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S1的腕带采用了宽度为22mm的双色硅胶材质制作,正面为红色、反面为黑色。腕带上布满了透气孔,可有效挥发运动时产生的汗水。同时,其腕带的柔软度较好,亲肤感不错。
经过测量,S1的重量为55.6克,50克相当于一枚鸡蛋的重量,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到很轻呢?
二、测量&实际操作体验:
1、测量:
使用QC3.0充电器搭配S1的充电线进行充电,经过测量,工具显示其电池容量为296mAh,与介绍中的300mAh基本一致。1小时22分就可以把S1充满,速度还是很快的。
2、实际操作体验:
(1)开关机:长按侧下方按键。
(2)菜单:单击侧上方按键为选择,单击侧下方按键为返回,点击屏幕为确认。
(3)运动项目:依次为跑步、室内跑步、健走、室内健走、骑行、游泳、历史记录。
(4)进入运动监测状态:以跑步为例。
Tips:经过咨询业内人士得知,运动手表游泳时,理论上是可以测量心率的。那么既然S1在游泳时不支持心率监测,那么我猜测其中存在两种因素。
A、因为水下测量心率时受到的外界干扰会更大,导致S1此时的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度受到影响。故此还不如说不支持反倒更好一些。
B、依然是受到价格因素的制约,导致并没有采购抗干扰能力更强一些的光电传感器。
(5)历史纪录:可查看历史的详细运动数据。
(6)检测心率:与检测血压、血氧类似,这里同样不再赘述。
(7)天气:连接手机APP后,方可获取天气数据。
(8)秒表、指南针:指南针使用前,需要先校准。
(9)设置:更换壁纸、长按设置(快速进入运动监控状态)、固件版本
三、手机APP:
这里截图排序,与实际情况有些不符。是我结合这些年的评测经验总结出来的,其中包含个人建议。
1、注册:
咕咚APP提供手机号码、邮箱,以及微信、微博、百度账号等注册方式。注册后会采集一些用户的基本数据,并且在采集结束后,可以很好的引导用户进行一次运动。
建议:既然是采集数据,那就必然会与咕咚后续出品的智能硬件结合使用。这里我建议一下,可以做个选填区域,比如在性别、出生年月日后可选填血型信息;在身高、体重后可选填胸围、臀围等信息;把最后一张【安排你的第一次跑步】变更为【绑定你的装备】或【安排你的第一次跑步】,会更好一些。
2、绑定/解绑设备:
建议:这里并没有充分发挥S1内置传感器的特点。比如佩戴方式,可放在手表端供用户选择。手表界面随用户的选择而调整后,最后才是配对完成。
3、设置:
此处与手表端相同,可以进行表盘设置、长按设置。
AGPS需要不定期与手机同步进行更新,否则会影响搜星速度。
语音指导,相当于聘请了一位专业的私人健身教练。运动时多听教练的话,没坏处。
心率区间,分为普通模式与运动员模式,可按自己的身体状态选择对应的分类。除此以外,还提供极限心率提示范围:120 - 200,防止因心率过快导致身体机能受损。
为了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设置运动安全紧急求助,必不可少。关键时刻可以保命,不容小觑。
4、查看运动状态:以健走为例
可以看出,除提供了运动轨迹与运动距离外,还提供了如平均配速、时长、大卡、平均心率、步数、平均步频、平均步幅、以及平均速度信息。并且,针对配速、心率、步频、步幅、以及海拔高度都可以进行统计图表示意。
5、还能做什么?
咕咚APP界面划分为【运动圈】、【发现】、【运动】、【干货】以及【我的】,总共五大板块。
【运动圈】按热门、关注、小视频、同城、运动团、跑步、健身、装备、饮食、亲子、户外进行细化分类
【发现】主要提供各项赛事报名,其中分为:线上赛事、线下赛事、系列赛、趣味赛、跑步、骑行以及铁人三项。
按【运动】不同分类,分为训练、跑步、健走、骑行与爬山五类。
其中【训练】从大类可以分为减脂、增肌、塑形,每项分类又根据用户输入的不同数据进行独立分析,为每位使用者提供专属的私人教程。并且都录制了教学视频,简单到你只需跟着视频中的动作一起做就可以了。
除【训练】外,其他几项都可以配合咕咚出品的智能硬件一起完成监测记录。
【干货】里提供了超过70种不同类型的训练项目供使用者选择。
筛选了将近400张图,看的我头疼。内容太丰富了,或许也是咕咚APP的一些弊端吧。有的内容这儿有一块,那儿又有一块的。希望官方今后能好好做一下整理规划。
四、总结:
S1可以说这是一款物超所值的可穿戴智能装备。虽然前面提到了产品设计上的些许不足,但那毕竟还是受价格因素制约的。考虑到这点的话,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不得不说,通过上述这些内容的了解,咕咚在软件方面的实力或许要比其在智能硬件上更为突出一些。谁让咕咚是做运动APP起家的呢。但如何能让更多的使用者在使用咕咚APP的同时,也能购买其硬件设备,是厂家需要考虑的长久战略。我认为一套合理的健身乃至于训练计划中,不光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强度,还要有温馨的间歇提醒以及饮水指示,饮食方面就更为重要了,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甚至在运动前后的体脂秤称重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结合了这些,才能算作是一整套的运动相关智能硬件生态系统吧。相信随着咕咚的智能硬件卖的越来越好,在其训练项目中,也会出现越来越多需要配合智能硬件才能完成的项目。
-
智能手表
+关注
关注
36文章
3268浏览量
11370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