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三星X5PSSD评测 性能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的日常需求

454398 来源:工程师吴畏 2019-05-29 11:18 次阅读

我是一位设计师,每天打交道的就是各种设计素材,不论是高清照片还是视频。这些素材,除了存在某个设备里,还需要在不同设备中传输和编辑,这使的我对于移动储存设备有很大的需求。

在学生时代,我使用的是一块移动机械硬盘,它陪伴我度过了大学时光。进入职场之后,移动机械硬盘已经不能满足我对于传输速度的要求,我把目光聚焦于移动固态硬盘。

除了读写速度上的巨大优势,移动固态硬盘在耐用性和安全性上也比移动机械硬盘高出了一个级别。

工作这些年,我使用过不同的移动固态硬盘,秉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则,只要有更快的硬盘,我就会选选择尝试。前两天,我购入了三星X5移动固态硬盘。

三星一直是电子存储领域的大佬,所谓需求决定市场,不断的追求新速度也是三星的目标。X5就是三星在18年下半年发布的一款支持雷电3接口的移动固体硬盘。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关于三星X5的简单测评。

外观

三星X5的包装整体呈现黑色的极简风格,打开包装盒,里面的内容一目了然,分别是一块硬盘,一条双雷电3接口的数据线、一份说明书和一份保修卡。

三星X5的尺寸是119*62*19.7mm,重量150g,相较于三星另一系列的T5硬盘,在尺寸(74*57.3*10.5mm)和重量(51g)上都增加了一些,这和它的内置散热模块和保护罩有关。

和大部分移动硬盘不同,三星X5不是那种标准的四四方方造型,而是汲取了跑车的外型设计元素,两条突出的线条仿佛汽车的引擎盖,极富动感。之所以采用跑车的造型,想来也是为了烘托出三星X5的超快读速吧。

在配色方面,三星X5采用了银灰色与红色的搭配,红与黑的配合十分完美,我以前的硬盘基本上都是黑色或灰色的,单配色虽然简洁,但是时间长了也显得单调。而红色恰好增添了一丝活泼,设计师本来就是一个需要激情的职业,这种配色和我的职业十分相符。

硬盘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银灰色的上盖和红色的底盘。上盖是镁合金材质,质轻但坚固,压缩了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抗摔性。银色的logo镶嵌在上盖前部,突显灵动之感。

和上盖温润如玉的光滑手感不同,底盘采用了类肤材质,触摸起来更显亲切,没有金属那种冷冰冰的感觉,而且也有一定的防滑功能,能够有效防止摔落。

这次测评的是500GB的容量,此外还有1TB和2TB的规格可供选择。

读写速度

和跑车一样,评判一块移动固态硬盘好坏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它的读写速度。在这点上,三星X5可以毫不犹豫的站在移动固态的第一梯队,甚至很少有其他产品可以与之抗衡。

在这里,我们需要先普及一下,移动固态的接口分为外部接口和内部接口。外部接口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连接数据线,肉眼可见的接口。内部接口是在硬盘内部,连接其内部部件,肉眼不可见的接口。

三星X5闪电般的速度和强悍的性能首先得益于其外部接口为雷电3接口。

雷电3是依托于USB Type-C接口的大一统解决方案。兼容USB-C的所有特性,由英特尔开发,接口为mini DP,起初只应用在苹果设备上,USB Type C逐渐普及之后,英特尔将雷电3的原接口mini DP改为USB Type C。所以同时支持USB3.1;但支持USB 3.1的Type C接口设备不一定支持雷电规范接口。目前,所有支持雷电3的接口旁都有一个雷电的“闪电”标志,方便区分。

雷电三有几项优势,首先自然是快,雷电3接口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0GB/s,是USB3.1 Gen1的4倍,USB 3.2 Gen2的2倍;其次雷电三接口支持正反插拔,不用再担心插头插不进去的问题了;最后雷电三相较于其他的USB接口所占据的体积更小,可将硬盘的厚度进一步压缩,使其更加纤细,除了更快速,更便捷也一直是移动硬盘所追求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X5的雷电接口并不能向下兼容,如果你的电脑没有雷电3接口,就不能使用三星X5了。这也是目前这款移动固态硬盘的瓶颈,为了体验X5的速度,你必须先拥有一台带雷电3接口的电脑。

虽然现在尚未全面普及,但雷电3的性能提升是能实实在在看的见的,现阶段作为专业的生产工具来说,采用雷电3接口是很明智的选择。

三星X5高速的原因还在于其内部接口支持NVMe协议。固态硬盘的内部接口可分为SATA、PCle和NVMe等。目前主流的接口类型为SATA接口,这也是技术最成熟的,三星T5系列就是SATA接口,其550MB/s的传输速度已经达到了SATA的极限。而PCLe和NVMe的速度能够迈入GB/s的级别。三星X5是第一款支持NVMe协议的移动固态硬盘,其2GB/s左右的读写速度已经尝过市面上绝大多数的USB类型接口,这也是它选择上雷电3接口的原因。

我们使用CrystalSSDMark对其进行测试,连续读取速度高达2806MB/s,连续写入速度达到2118MB/s,基本与厂商宣传相符。

在ATTO连续写入与读取测试中,三星X5固态移动硬盘的连续写入成绩达到1.72GB/s,读取速度达到2.28GB/s。

然而,实际使用情况下,三星X5的速度大概能维持在1GB/s左右,这不是因为硬盘不好,而是因为电脑自身硬盘的极限速度只能达到这个标准。我的设备无法高攀人家硬盘的速度,这一点挺悲哀的,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三星X5无可比拟的速度。

耐用性

以前我使用移动机械硬盘的时候,特别注重硬盘的保护,因为机械硬盘实在是太过脆弱,稍微一摔就很有可能丢失其中的数据。这是因为机械硬盘内部由盘片、磁头、转轴等机械结构组成,可活动部件很多,磕碰和跌落对于其影响往往是毁灭性的。

而移动固态硬盘则不同,它的存储是依靠内部的电子储存单元,即闪存颗粒实现的,并没有很多可移动的部件,因此日常环境下的磕碰对于其几乎是没有影响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移动固态硬盘可以随意跌落,毕竟是好几千的东西。三星X5在防摔上面也花了不少功夫,前面说到,外壳上盖部分采用的是坚硬的镁合金材质,下部采用的是较为柔软的类肤材质,一硬一软都是为了提升其物理安全性能。同时,其内部还特别添加了一层保护罩,更加提高了抗摔能力。

从官方的宣传资料可以看出,三星X5通过了2米的跌落冲击实验,有兴趣和财力的朋友可以亲自试验一下。

散热

移动固态硬盘在工作的过程中,内部温度会上升,尤其是像我这种不单是传输数据,而是直接在硬盘里处理数据的。到了一定温度后,主控便会降频,影响硬盘的性能。

为了实现优良散热,三星X5采用了DTG(动态散热保护)技术,内置散热片可以及时将热量传输。同时,金属的上盖也能带来良好的导热性。各方面综合起来,工作状态下的硬盘表面温度可以保持在45℃以下,这有助于X5保持流畅的运行状态。

安全性

作为设计师,我对于我的数据安全是出了名的重视,毕竟版权什么的在我们这里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的移动硬盘也越来越注重安全性能,如今再也不是随便捡一块硬盘就能读取其内容的年代了。三星X5有专门的加密软件,支持Windows系统与macOS系统,可提供基于AES 256位硬件加密的可选密码保护,有效保护数据安全。同时,三星还针对这款移动固态硬盘提供了3年的保修服务。

总结

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三星X5无疑都是顶级的,甚至可以说它的性能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的日常需求,有一点“杀鸡用牛刀”的意味。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一块传输速度高于自身电脑硬盘的移动存储设备,也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搭载雷电3接口的电脑。这和人人都有汽车,但不是人人都买超跑一个道理。

不过,这也引入一个名词:专业。

是的,从设计目的来看,三星X5并不是针对普通用户设计的产品,它的目标用户很明确,即那些希望以高速渲染或编辑高分辨率内容的技术发烧友及专业人士。这样的人有设计师,摄影师,视频剪辑师等。当然,如果你有兴趣、有财力,购买三星X5尝试一下也完全没有问题。

同时,我们不能将眼光局限于当下,人要向前看,即使目前雷电3普及率不高,相关设备价格颇高。但更快速的接口,更快速的协议,必然是未来的主流趋势。这也体现出三星的姿态,追求科技,追求极致,与探索新领域的决心与信心。

如果你想感受一下目前移动固态硬盘的终极体验,三星X5绝不会让你失望。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三星电子
    +关注

    关注

    34

    文章

    15863

    浏览量

    181012
  • SSD
    SSD
    +关注

    关注

    21

    文章

    2862

    浏览量

    117416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英飞凌创新解决方案助力家用电器实现节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是生活的中心:家不仅是每个人的避风港,也是力量的源泉。在家中,我们享受悠闲时光,处理日常琐事,与亲人共度美好岁月。然而,当我们在家中使用家电进行供暖、制冷、烹饪或通信时,往往会消耗大量能源。
    的头像 发表于 12-27 10:12 44次阅读

    ADS1292测量ECG,个导联测量,测得的心电信号波形,对多数人的测量结果都是T波比R波还高而且很宽,为什么?

    使用TI官方方案ADS1292测量ECG,个导联测量,测得的心电信号波形,对多数人的测量结果都是T波比R波还高而且很宽,只有对少数人才正常,是什么原因?
    发表于 12-24 07:55

    未来车间大多数人工将被机器代替,立柱机器人建材行业应用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自动化程度的题高,车间内大多数人工被机器代替的趋势愈发明显。立柱机器人在建材行业的应用正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以下是对立柱机器人在建材行业应用的详细分析:  一
    的头像 发表于 08-28 16:41 333次阅读
    未来车间<b class='flag-5'>大多数人</b>工将被机器代替,立柱机器人建材行业应用

    贴片电容首选三星性能稳定又可靠

    的电气性能。这主要得益于三星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的高品质。 2、可靠性高:三星贴片电容的可靠性非常高,能够满足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
    的头像 发表于 08-20 15:10 379次阅读

    巧了不是,原来你也不知道啥是去耦电容的“滤波半径”啊!

    电源设计中的网红用语:电容去耦半径,大多数人都听过,但能讲出来原理的人估计不多;看完这篇文章,让你们理论知识和实际设计更上一层楼!
    的头像 发表于 08-19 14:54 397次阅读
    巧了不是,原来你也不知道啥是去耦电容的“滤波半径”啊!

    三星量产最薄LPDDR5X内存,技术再突破

    三星电子今日正式宣告,其业界领先的超薄LPDDR5X内存封装技术已进入量产阶段,再次引领内存技术潮流。此次推出的LPDDR5X内存封装,以惊人的0.65mm封装高度,实现对上一代产品
    的头像 发表于 08-07 11:21 1019次阅读

    三星开始量产其最薄LPDDR5X内存产品,助力端侧AI应用

    三星轻薄型LPDDR5X DRAM的封装厚度仅0.65mm,散热控制能力更强,适合端侧AI在移动端的应用 LPDDR封装采用12纳米级工艺,四层堆叠,在提升Die密度的同时,减少厚度,提高耐热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8-06 08:32 348次阅读

    新的Armv9 CPU技术加速AI在移动设备等领域的发展

    当今移动设备上的大多数人工智能 (AI) 工作负载均可在 Arm CPU 上运行。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11:44 625次阅读
    新的Armv9 CPU技术加速AI在移动设备等领域的发展

    三星电子在美国硅谷设立人工智能芯片实验室

    目前,三星电子的大多数处理器产品仍依赖 ARM 架构,这使得其在设计上受到限制,且需向 ARM 支付较高的 IP 授权费。然而,RISC-V 采用开源模式,使三星有望实现更高的技术独立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4-19 16:45 701次阅读

    三星LPDDR5X DRAM内存创10.7Gbps速率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市场上其他品牌的LPDDR5X DRAM内存最高速度仅为9.6Gbps。三星表示,新款10.7Gbps LPDDR5X内存采用12纳米级制程工艺,相较前代产品性能提升
    的头像 发表于 04-17 16:29 712次阅读

    USB口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平时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颜色的USB口,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不同颜色的USB口代表什么含义?
    发表于 04-09 09:49 3921次阅读
    USB口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华为折叠手机或首次超越三星登顶全球市场份额首位

    在全球可折叠手机市场,华为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首次超越三星
    的头像 发表于 03-19 10:34 662次阅读
    华为折叠手机或首次<b class='flag-5'>超越</b><b class='flag-5'>三星</b>登顶全球市场份额首位

    IC芯片这些检测方式无法识别假货但却是大多数人在做的?

    IC芯片
    芯广场
    发布于 :2024年03月04日 18:39:55

    京东方在可折叠面板市场超越三星

    根据屏幕供应链咨询公司DSCC的最新报告,京东方(BOE)已经超越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成为可折叠面板市场的行业领先者。这一变化反映市场动态和技术实力的重新布局
    的头像 发表于 02-03 09:34 582次阅读

    三星电子在韩营业利益被索尼超越

    韩国Business Korea报道指出,根据索尼2023财年预测及三星去年业绩,估计索尼的盈利额将达至1.17万亿日元(合79.5亿美元),超过三星的7.49万亿韩元(合56.2亿美元),成为自1999年以来首次超越
    的头像 发表于 02-01 10:20 93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