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互联网的内涵和特征
简而言之,产业互联网是以互联网的方式为产业主体提供相关服务的业态。马化腾在2019年两会建议案中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以企业为主要用户、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关键内容、以提升效率和优化配置为核心主题的互联网应用和创新。实践中,有四个概念与之密切相关,分别是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和“互联网+”。
(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市场主角、市场结构和增长速度四个方面。如下表所示。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主要区别
来源:腾讯研究院,2019年4月
(1)服务对象。消费互联网的服务对象是个人(2C),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面向的市场是8.3亿网民,以及14亿人口。业界一般通俗地说:产业互联网的服务对象是企业(2B)。严格来说,其服务对象是各类组织,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以及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它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其中,我国市场主体数量有1.1亿户。
(2)市场主角。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高歌猛进,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被很多人认为是市场上的“主角”。凭借卓越的用户体验和快速的迭代创新,互联网不断颠覆传统行业,两者呈现出一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成为真正的主角。互联网公司作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助手,凭借对行业的洞悉,帮助企业成功。两者变成共生共赢的关系。
(3)市场结构。人们喜欢用“赢者通吃”来描绘消费互联网的市场特征,但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因为所谓的“赢者”不断受到新生事物的挑战。对产业互联网,底层基础设施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具备形成较高市场集中度的可能;而在应用层将会是百花齐放,每个细分行业都会有若干行业小巨头。例如,美国的HR、IT服务管理、财务、CRM等领域的代表企业的市值都达到400亿美元以上,甚至超过1000亿美元。
(4)增长速度。消费互联网呈现指数增长,产业互联网多是线性增长。对市场难度,消费互联网如同“沙滩捡贝壳”,产业互联网则像“深海采珍珠”。
当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并非泾渭分明、非此即彼,两者不仅是并列关系,还有递进关系——互联网正由消费互联网时代迈向产业互联网阶段,并渐呈融合之势,很多企业同时提供2B和2C的服务,它们往往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来划分业务类型。例如,华为在财报中就把业务分为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三类;美国财税软件巨头Intuit把业务分为三大部分:小微企业/自雇人士、消费者和战略伙伴(主要指专业会计师),2018财年它们分别贡献了50%、42%和8%的收入;微软Office 365和Adobe Creative Cloud均分别针对个人用户和商业用户,推出不同的产品和价格组合。
(二)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
(1)在英文中,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同根同源
工业和产业两个词语在中文语义中有着严格的区分,而在英文中两者是同一个词“industry”。相应地,不管是工业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英文均是“Industrial Internet”。人们通常认为,“Industrial Internet”一词是Ge在2012年发布的“Industrial Internet: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Minds and Machines”白皮书中首次提出的。我国一般将“Industrial Internet”翻译成“工业互联网”。实际上,该白皮书不仅涉及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工业领域,还包括航空、医疗、铁路等服务业领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把“Industrial Internet”翻译成“产业互联网”也符合Ge白皮书的意思。
(2)在实践中,工业互联网比较官方,产业互联网更市场化
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2017年11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意味着工业互联网正式成为政府的主要工作。此后,“工业互联网”相继被写入2018年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信部是工业互联网的主管部门,近年出台诸多措施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例如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并于2018年底成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工业互联网比较官方,产业互联网则比较市场化。由于企业的服务对象往往不会局限于工业一个门类,服务业、建筑业和农业甚至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除专注于工业领域的少数企业外(如海尔、航天云网等),其它企业更倾向于采用产业互联网的提法,腾讯、慧聪、找钢网、亚信、用友、金蝶等公司都将产业互联网作为发展战略。
两者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工业互联网突出了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而产业互联网则强调企业服务范围的全面性,以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就范围而言,工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马化腾在2019年IT领袖峰会上指出:“工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主战场。”
(三)产业互联网和产业数字化
与工业互联网类似,产业数字化也是政府的重点工作。产业数字化的概念起源于数字经济。我国把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信息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产业数字化,即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由于数字技术应用而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
产业数字化是一个范围更加广泛的概念,类似于数字化转型。我们不管是发展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都是推进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手段。因此,产业数字化是过程,是目标;产业互联网是手段,是抓手。
(四)产业互联网和“互联网+”
“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强调的重点不同。“互联网+”强调的是“+”的动作,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融合。产业互联网强调的是结果——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即是产业互联网。在范围上,两者也有大小之别。理论上,“互联网+”可以加万物,例如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军事等。产业互联网则属于经济范畴。
二、产业互联网的主要模式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消费互联网领先全球,以FAANG(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为典型代表。不为众人所知的是,美国的产业互联网同样实力不凡,不仅有AWS和Azure等明星业务,还有Salesforce、Intuit、ServiceNow、Workday等众多细分领域的明星企业,与消费互联网呈齐头并进之势。如下表所示。
国外产业互联网领域主要代表企业
数据来源:腾讯研究院收集整理,截止2019年3月19日
美国的产业互联网发展与消费互联网几乎同步,在2000年前后迎来第一次发展高潮,目前已形成一个重要的、规模庞大的市场。与消费互联网相近单一的个人用户需求不同,产业互联网主要提供企业服务,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痛点和需求业就不一样,这导致企业服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难以用简洁的语言就产业互联网的类型进行严格准确的划分和描述。大体来说,产业互联网主要有三类:
(1)云基础设施服务:包括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主要由大型软件厂商和互联网公司提供,例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IBM Cloud、谷歌云、阿里云和腾讯云。其中,腾讯云近年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根据Synergy Research数据,2018年腾讯云以102.6%的收入增速位列世界Top10厂商中的首位,市场份额首次超越Google位居世界第四位。
(2)企业级SaaS:它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相对通用的主要有CRM、HR、ERP、财务、IM等。也不乏专注于垂直细分行业的SaaS厂商,例如美国的Veeva Systems就是专注于生物医疗领域,市值高达180亿美元。就企业背景来看,企业级SaaS主要由两类:一类是企业软件厂商由授权许可模式向订阅付费模式的云化转型,以Oracle和Sap为代表;二是独立SaaS厂商,例如:CRM领域的Salesforce、ITSM领域的ServiceNow、HR领域的Workday,它们大多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成立。在我国,企业级IM是一个竞争激烈、发展迅猛的细分领域,以企业微信为代表。截止2018年底约有80%的中国500强企业已成为企业微信的注册用户。
(3)B2B交易服务:企业级SaaS主要提升企业在人、财、物等领域的管理效率,B2B交易服务主要围绕电商和支付环节展开,以提升企业的交易效率。例如:中小企业支付服务商Square、购物车系统Shopify、代运营服务商宝尊电商、零售科技服务商有赞和微盟、B2B交易平台找钢网等。
三、产业互联网: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二十弱冠之礼
美国互联网以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腿跑”的方式向前发展。我国则是消费互联网一枝独秀,产业互联网刚刚起步,呈现出“单脚跳”的特征。我国产业互联网是在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20年后才开始萌芽、兴起,是互联网迈向成熟的弱冠之礼。
(一)2014年:产业互联网的萌芽之年
1994年,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根据中国知网数据,二十年后,在2014年我国首次出现以“产业互联网”为题目的论文。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推动下,以“产业互联网”为主题的大会也在同年首次召开。11月在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副理事长高新民分别就产业互联网做了主题演讲;12 月,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导的首届中国产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
2015年,以工信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开始研究并推动产业互联网工作,产业互联网应用进一步深化。2015年4月在第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工信部电子情报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等38家发起单位举办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发起倡议仪式,6月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接受工信部指导。2015年5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所主办产业互联网发展与政策座谈会,刘世锦副主任参加会议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还成立了“产业互联网课题组”,开展了多场调研活动。
(二)2018年:产业互联网的兴起之年
经过2014-2015年的萌芽,我国产业互联网在2018年开始兴起。2018年9月30日,腾讯公司在即将迎来20周岁生日之际,启动新一轮战略升级,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从而点燃了产业互联网的热度。这距我国消费互联网第一次发展高潮整整20年。二十年前的1998年是我国消费互联网的兴起之年,腾讯、搜狐、新浪、联众等众多公司纷纷创立。2014年产业互联网萌芽,2018年产业互联网兴起,这是我国互联网迈向成熟的二十弱冠之礼。
四、产业互联网为何在2018年兴起?
受益于人口红利,我国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诞生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一批全球领先企业,我国成为唯一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可与美国比肩的国家。也正是因为拥有巨大的消费互联网市场,使得企业服务显得不那么重要,长期以来产业互联网未得到足够重视。2018年,人口红利消失,企业红利形成,加之企业本身因素,三大原因交汇融合,共同决定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一)人口红利消失,倒逼企业重视效率提升
根据CNNIC数据,截止2018年底我国已有8.3亿网民,普及率达60%;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高达27.6小时,是40小时工作制的70%。消费互联网的天花板日趋显现,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新生儿数量在1998年出现拐点——新生儿数量由每年2000多万(1981-1997年)降到2000万以下,并持续至今。新生儿数量直接影响20年后的新生劳动力数量,这意味着新生劳动力数量在2018年迎来拐点——新生劳动力数量开始大幅减少,企业用工成本迅速提升。这倒逼企业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效率,产业互联网发展具备了内在动力。
(二)企业服务领域潜力巨大,新的市场红利悄然形成
消费互联网的潜力依赖于网民规模,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则基于企业数量。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同时,企业红利悄然形成。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市场主体数量也居世界第一。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18年3月16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迈入“亿户时代”,截止2018年底已达1.1亿户。其中,企业有3474万户,全年平均每天新增近2万户企业。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众多政府部门、学校、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它们在数字化方面与企业有着类似需求,与1.1亿市场主体共同构成了产业互联网的服务对象。我国潜在的企业服务需求巨大,远远未得到开发和满足,未来市场空间不可限量。
同时,“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在职场中日益壮大,80后进入管理层,90后迈入职场。这一代工作群体多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更能接受信息化的工作方式,订阅付费的意识更强,更愿意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变革。
(三)互联网公司自身原因,诸多问题在2018年集中爆发
2017年我国互联网公司高歌猛进,市值普遍大涨,多数在2017年底-2018年上半年达到市值历史最高峰。2018年特别是下半年来,则进入下跌通道。如下表所示。
我国主要互联网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的股价增速
同时,一些负面问题开始集中涌现,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例如:大数据杀熟、P2P爆雷、用户信息泄露甚至被叫卖、电商“二选一”、裁员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外部环境大好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会比较容易获得满意的业绩,主动求变的动力不足,组织变革的条件不成熟。2018年,互联网公司业绩的普遍下滑,负面社会问题的集中涌现,为战略转型产业互联网创造了客观条件,也提供了外部动力。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065浏览量
102532 -
产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0文章
69浏览量
5339
原文标题:产业互联网兴起的三大因素及主要应用模式
文章出处:【微信号:AItists,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学家】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