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不同接地方式
1、TN-S、TN-C与TN-C-S的差异:
TN-S的保护线PE从电源的中性点(系统接地点)引出,因此无漏电状态下,保护线PE对地电压为零。
TN-C-S的保护线PE从电源零序电流的馈线——中性线N上的某一点引出,例如从O1点引出。显然TN-C-S的PE线对地电压不为零,而是O1~0之间的零序电压。故TN-C-S的安全性要稍逊于TN-S.但比TN-S方式要节省从O1到O之间的这段PE线。
TN-C方式的保护线与中性线N共用,并将N线从新定义为PEN线。其最大缺点为保护线上始终存在对地电压——中性线上的零序电压,安全性逊于TN-C-S。
2、TT方式拥有独立的接地体,从接地体引出该局部接地保护系统的保护线PE.该PE线和系统的N线无连接点。
3、IT方式中,三相电源中性点O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该系统也拥有独立的接地体,从该接地体引出保护线PE,PE线和系统的N线无连接点。
IT方式发生相线接地故障时的接地电流很小,不损坏设备,系统不必断电,可照常运行,供电可靠性高。
因IT方式的接地电流小,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也较小。因接地电流小,接、地时不产生电弧,接地瞬间的电火花能量也小,在有易燃易爆物的环境中则相对安全些,如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性点就不允许接地。
因为IT、TT方式的保护线不和N线连接,故正常情况下保护线对地电压为零。
TT和IT系统在相线触及设备外壳时,故障电流经PE所连接的独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及与之串联的电源端的接地电阻形成回路,回路电阻较大,不足以使过流保护装置动作,因此对于仅仅采用过流保护措施的系统,它们的PE线上可能长期存在危险的高电压。’
采用TT、IT方式时,任意一相接地,若不能及时切除故障电路,则系统中所有电器设备的对地电压将升高到原来的1.73倍!如是,它们的接地故障电路须靠漏电保护器切除。
4、在三相电源供电系统中,TN-S、TN-C-S、TT、IT方式都一般有五根导线,俗称“三相五线制”系统;TN-C俗称三相四线制系统。
5.五种接地方式中唯有TN-C方式不能采用漏电保护器作漏电保护。
TN-C方式时,因设备外壳与中性线连接,当相线与设备外壳间漏电时,漏电电流从相线经设备外壳、再经PEN线回电源,相线电流和PEN线上的电流经过漏电保护器磁环时,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漏电保护器的磁环激磁电流(也称剩余电流)IA=0,漏电保护器(图中的RCD1)不产生脱扣电流,漏电保护装置拒绝跳闸而失效(参见下图a)。
TN-C方式下,漏电保护器可以对相线直接与大地间的漏电故障作正常保护,但在漏电保护器的负载端的PEN线作了重复接地时,漏电流Ijd的一部分经重复接地处的接地电阻回到PEN线,剩余电流仅是漏电流中的一部分,剩余电流IA=ljd2,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度降低,参见下图(b)。
由此可见,TN-C系统无法用漏电保护器切断漏电故障电路,若需要漏电保护,则必须将TN-C方式改接成局部TN-C-S或局部TT。
-
接地方式
+关注
关注
0文章
12浏览量
829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