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C Insights的最新报告指出,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税和贸易紧张局势之后,中国各地的政府官员和企业正在加倍努力,迅速而有意义地发展国内半导体产业,以减少对美国及其他国家关键集成电路元件的依赖。
近日,有报道称,中国本土DRAM供应商合肥长鑫(CXMT)将于今年年底前推出首款DRAM产品。据了解,该公司拥有数千名员工,每年的资本支出预算约为15亿美元。但IC Insights表示,相比之下,美光和SK海力士各有超过30,000名员工,而三星的内存部门估计有超过40,000名员工。此外,在2018年,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总资本支出为462亿美元。
总体而言,DRAM和闪存占中国去年1551亿美元IC市场的41%。虽然有些报道表示,中国晶圆厂的产量正在快速增长,技术也在快速进步(特别是在存储器方面),并将赶上领先供应商(在某些情况下在3 - 5年内),但IC Insights认为,中国在存储器IC方面仍然和存储三巨头有着很大差距。
据日经新闻报道,长鑫已经重新设计了其DRAM芯片,以尽量减少使用美国原产技术,来避免潜在的专利纠纷。IC Insights指出,中国虽然对其存储器制造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但要想在未来10年内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存储器行业,并满足本土内存IC需求,这仍然需要打一个问号。
IC Insights认为,大多数分析师容易忽视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当下中国缺乏本土的非存储器IC技术,这也导致了存储器IC技术难以自力更生。目前中国没有主要的模拟、混合信号、服务器MPU、MCU或专业逻辑IC制造商。
要知道,这些IC产品占去年中国IC市场的一半以上,并由拥有数十年经验和数千名员工的根深蒂固的外国IC生产商主导。
在IC Insights看来,中国企业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在非存储器IC产品领域具有竞争力。虽然每个人都关注中国在存储器市场的举动,但在非存储器IC领域的自立,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更加困难的问题。
下图显示了中国IC市场的销售额与中国IC的产出额。可以看出,2018年中国的IC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550亿美元。
去年在中国销售的价值1550亿美元的集成电路中,仅有240亿美元(15.5%)是在中国生产的。然而,在去年在中国生产的价值240亿美元的IC中,中国本土企业仅生产了65亿美元(27.0%),仅占中国1550亿美元IC市场的4.2%。台积电、SK海力士、三星、英特尔以及其他在中国拥有IC晶圆厂的外国公司生产了其余的产品。
IC Insights估计,在中国公司生产的65亿美元集成电路中,约有10亿美元来自IDM,55亿美元来自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厂。尽管预计中国的IC制造业能在2023年增长到至452亿美元,但仍将仅占2023年全球IC市场预测总额5388亿美元的8.4%。
目前,中国在未来集成电路产业能力方面已经露出了獠牙。然而,鉴于目前中国公司集成电路生产和技术的起步晚,而且规模小。IC Insights认为,中国很难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实现IC需求(存储器和非存储器)的自给自足。
-
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5381文章
11381浏览量
360816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6996浏览量
216165 -
DRAM
+关注
关注
40文章
2303浏览量
183292 -
IC
+关注
关注
36文章
5897浏览量
175211
原文标题:中国五到十年内IC需求仍难以自给自足
文章出处:【微信号:SEMI2025,微信公众号:半导体前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