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跨界”碰出的突破,中国学者赋予“活塞”新的概念!

hl5C_deeptechch 来源:YXQ 2019-06-19 09:13 次阅读

这是有关活塞的大新闻。不是那支绰号“坏小子军团”的位于美国底特律的 NBA 球队,而是在生活、工业中无处不在,却又很少被关注的基础机械零件。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设计活塞的新方案,借助一个使用柔性材料制成的膜内可压缩结构的机械装置来取代传统的刚性活塞组件,由此制作出的“张力活塞”可产生传统活塞三倍以上的力,同时极大地消除了摩擦,在低压条件下可提高近 40% 的能量转化效率。假使有一天,这种新型活塞可以应用到发动机里,可以让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驱动力和经济性得到显著提升。

“我们重新发明了已有 300 多年历史的活塞”,李曙光用一句话总结这项成果的意义。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杂志上,研究由 MIT 的中国博士后研究员李曙光、哈佛大学的罗伯特·伍德(Robert Wood)教授和 MIT 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丹妮拉·鲁斯(Daniela Rus)教授共同主持。

“跨界”碰出的突破

活塞的概念首次出现在 1690 年,发明了高压锅的英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帕平(Denis Papin),在压力锅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发动机模型,即利用蒸汽推动活塞来做功。我国明代崇祯年间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也描述过类似的活塞装置。传统的活塞是由一个硬质缸体和运动活塞组成,为保持内部紧密的密封状态,活塞需要紧贴着缸体内壁滑动。因此,活塞内分为两个充满两种流体(可以是水、油或者气体)的空间,并连接到两个外部的流体源。如果流体存在不同的压力,活塞就会滑向压力较低的方向,同时可以驱动活塞杆或其他装置的运动。这一原理已被用于设计许多机器,包括各种活塞发动机、液压升降机、电动工具、减震器和起重机等。然而,传统活塞存在几个缺点:运动活塞与腔室内壁之间的高摩擦力会导致密封失效、泄漏,以及逐渐产生或突然出现的故障等。使用过液压装置的人应该都会发现,活塞两边大多都布满油渍、比较脏,这就是内部的润滑油或流体不可避免的泄露问题。此外,在较低的压力条件下,传统活塞的能量转化效率和启动响应速度往往是受到限制的。李曙光在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表示,他本身是机械制造的科研背景,之前一直专注于模块化机器人领域,其中包含了各种新概念的机器人。最近几年,机器人领域兴起了一个热点研究方向——软体机器人,就是用“软”材料来做新式的机器人。目前有很多材料专家、机器人专家都投入其中,几乎每年都能有两、三篇关于软体机器人、柔性装置的论文在顶级期刊发表。

而在柔性机器人领域,李曙光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应用柔性材料(硅胶、泡沫或纺织物等),或者制备特殊的柔性复合材料来实现原本机器人没有的功能,以便机器人可以更安全地与人交互。在柔性机器人研究领域,最为关键的两点分别是新型驱动器传感器的设计。柔性机器人的驱动器研究则涉及使用何种材料来制造,是选择电动、气动还是液压驱动等问题。李曙光目前专注于气动领域,想办法如何使用压缩空气来驱动“人工肌肉”。使用柔性材料对活塞重新设计,与李曙光之前的研究工作一脉相承,当他尝试使用柔性材料做驱动器时,发现它表现出的性能比传统硬质材料的设计还要好。软的比硬的还强?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在发现这一点之后,很多人自然就会将它和现有工业上使用的液压或者气动的活塞、压气缸进行对比。李曙光在听到了大家好奇的疑问之后,激发了他作为科研学者的精神,索性决定亲自实验一下。他把之前做的柔性驱动器——“人工肌肉”装在一个硬质的缸体内,就像现有的气动或液压活塞一样,之后再给缸体内部加压,进而测试各种性能。经过验证之后,发现柔性材料设计的新活塞结构确实要比传统活塞的性能强很多。这种使用了柔性材料的“张力”活塞可产生巨大的驱动力,数倍大于已有 300 多年历史的传统活塞。新型“张力活塞”并不与缸体接触,没有了摩擦损耗,因而在低压条件下可以快速响应,同时其能量转换效率可比传统活塞高出约 40%。

图 | a. 传统活塞(左)和柔性材料活塞(右)的工作原理;b. 柔性材料活塞的实验室原型;c & d. 在相同驱动气压下,传统活塞(气动)与柔性材料活塞的压碎对比(P.s.右侧肉眼可见的性能优异);e. 比较了传统活塞(气动-蓝色)和两种不同柔性材料活塞(红&黄色)的输出力 (来源:李曙光)柔性材料设计的新活塞性能优异的原因,在于其跳出了物理学领域中的压力与压强关系的限制,即传统活塞的输出力等于缸体内部压力乘以截面积。这种柔性材料的结构设计,是将密封腔内的驱动压力转换为柔性材料内部的张力,直接传递到相连的运动机构上。在此新型活塞中,柔性“皮肤”材料的表面积要远大于缸体的截面积。

普通材料结合带来的不普通设计

每当听到有基于材料领域的创新设计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多半会是:“这新玩意儿,得挺贵吧?”大多数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在试图转化到应用领域时,可能都存在成本造价太高、性价比低、很难投入大规模应用等问题,从而被产业拒绝。这个“重新定义”的新型活塞,在制备过程中并没有使用非常前沿的新型材料,而是通过对各种常见材料的组合设计而成。所以从材料成本角度来看,它与传统活塞相比不会显著增加。同时,由于使用的大多不是金属材料,在相同力的输出条件下,柔性材料制备的新型活塞应该还会更加轻量化。

图 | 制造柔性材料新活塞的材料和部件:#1 有机玻璃缸体、#2 TPU尼龙布、#3 碳钢棒、#4 直线轴承、#5 扎带、#6 骨架片、#7 缸盖、#8 密封帽、#9 TPU线材、#10 3D打印软垫、#11 橡胶管、#12 密封胶带、#13 硅胶粘合剂、#14 螺栓螺母 (来源:李曙光)

在组件材料成本较低的同时,柔性材料新活塞的制作工艺也简单易懂。李曙光对这项研究的后续计划中曾考虑过,如果投入更大规模的生产应用测试阶段,现有的工业生产设备是可以满足新型活塞的制作工艺的。

图 | 柔性材料新活塞的制造工艺:步骤一。 将尼龙布与骨架结合;步骤二。 装配轴、骨架和外壳;步骤三。 组合活塞、气缸和盖子 (来源:李曙光)

从实验室的耐久测试到应用的可靠性判断

除了材料和制造成本的问题之外,另一项尤为值得关注的,就是其在应用层面上的可靠性。李曙光说,在做这个新型活塞实验之前谁也不知道结果到底如何。所以在性能测试表现很好之后,对新型活塞的实验室原型做耐久性测试就是很自然的一项工作。“我也想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万一坏了,这项实验也就算完了。”在做耐久性测试时,李曙光其实是很担心的。但最终结果还是让他长舒一口气,在固定载荷条件下,新型活塞连续进行了19 个小时的循环测试,往复驱动超过一万次。在这个过程中,新型活塞的实验室原型样机表现得十分稳定。

图 | 耐久性循环试验的实验装置和结果:a. 实验装置;b. 重复精度测试;c. 耐久性 (来源:李曙光)当然,对于实际的工程应用活塞来说,需要考虑的问题会是更加综合且全面的。这种柔性材料的新型活塞目前所得到的性能测试,均是考虑了实验室在密封性、强度和安全性等多方面限制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与操作。未来,李曙光团队计划将实验规模向工程生产的角度进一步拓展。同时,由于实验室原型所用材料本身以及粘结方法的限制,它暂时还不能在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下使用。针对这一缺陷,李曙光表示这个问题也是下一阶段他们团队研究的重心之一。因为如果想将新型活塞用到发动机里,使得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驱动力得到显著提升,首先要保证活塞能够耐高温、高压,并且拥有更长时间的使用寿命。“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应该不难”,李曙光对此充满信心,“我们目前已经找到了几种适合的、可以耐高温高压的柔性复合材料。”

更大的意义是赋予“活塞”新的概念

未来除了在柔性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探索,之前实验室原型的结构设计是单向作用的,其应用效果类似千斤顶等液压装置,而活塞通常都需要满足往复运动的需求。“这是机械结构设计的事情,因为实验最初只是为验证我的一个想法,更大的意义是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新概念”,李曙光说,“我们在机械结构设计上很有信心。之后让新型活塞完成往复运动,甚者其他更多的运动模式都不是问题。”

图 | 不同骨架结构设计的新型活塞:传统运动模式、完全“柔性”模式,以及可旋转运动模式 (来源:李曙光)李曙光表示,该实验发现最重要的意义,是赋予了“活塞”新的概念。“它给未来活塞设计带来了更为有趣且丰富的拓展方向,其骨架结构可以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同时,还可以满足自定义输出力的大小、方向等不同要求。”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活塞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1

    浏览量

    9432
  • 柔性材料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5

    浏览量

    6848

原文标题:中国学者重新发明活塞,成果由 MIT、哈佛联手完成 | 独家

文章出处:【微信号:deeptechchina,微信公众号:deeptechchina】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恩智浦推出全新i.MX RT700MCU系列

    高度集成的全新i.MX RT700MCU旨在显著节省功耗,配备eIQ Neutron神经处理单(NPU),可在边缘端提供高达172倍的AI加速。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11:41 728次阅读

    智IN共创 境界无限:2024英特尔中国学术峰会开幕

    推动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近日,2024英特尔中国学术峰会在宁波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的主题“智IN共创 境界无限”强调了智能时代产学融合的无限可能。英特尔中国学术峰会始终对技术趋势和热点保持关注,在高能效比、可持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1:07 189次阅读
    智IN共创 境界无限:2024英特尔<b class='flag-5'>中国学</b>术峰会开幕

    为工业以太网和电机控制而生,先楫HPM6E00MCU开始量产

    半导体业界在几年前提出了MCU的概念,就是在保持传统MCU高实时性和简单易用的特点之上,在算力、图像处理、通信速度,以及控制能力上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市场对MCU性能增长的需求。正是因为MCU
    的头像 发表于 07-24 08:18 1285次阅读
    为工业以太网和电机控制而生,先楫HPM6E00<b class='flag-5'>跨</b><b class='flag-5'>界</b>MCU开始量产

    【新规程】DK活塞式压力计!

    DK活塞式压力计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便捷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和安全的测量解决方案。
    的头像 发表于 05-29 10:49 420次阅读
    【新规程】DK<b class='flag-5'>活塞</b>式压力计!

    鸿蒙ArkUI-X平台技术:【开发准备】

    本文档适用于ArkUI平台应用开发的初学者。通过开发环境搭建、应用工程创建、编译和运行,熟悉ArkUI平台应用开发基本流程。
    的头像 发表于 05-24 10:40 431次阅读
    鸿蒙ArkUI-X<b class='flag-5'>跨</b>平台技术:【开发准备】

    复位管脚的上拉电阻会引起复位,为什么?

    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当我用万用表的其中一个表笔去触复位管脚10K的上拉电阻,触端在5V的电源端那边,单片机就复位。而靠近管脚端却不会。不知这种现象正不正常。
    发表于 05-08 06:47

    讯维融合通信技术的融合:开启全新沟通模式

    讯维融合通信技术通过其独特的融合特性,成功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模式。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其深度整合了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通信方式,并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通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的头像 发表于 04-12 15:37 388次阅读

    国学者设计可高效远程充电的量子电池“蓝图”

    国学者成功为抗老化的远距离充电量子电池设计出了“蓝图”,其尺寸更小、充电功率更强、充电容量更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4-11 10:47 540次阅读

    讯维融合通信系统:智能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讯维融合通信系统作为智能通信技术的杰出代表,其融合与创新特性为现代通信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该系统不仅集成了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通信方式,还通过深度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通信
    的头像 发表于 04-10 16:32 410次阅读

    架空线路图像视频监测装置(三视频)|不可忽视的“三

    些交织中,“三”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 有人就会问了,什么是三?“三”指的是那些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的架空输电线路区段。这些线路如同空中舞者,在广袤的土地上绘制
    的头像 发表于 03-20 16:59 812次阅读
    架空线路图像视频监测装置(三<b class='flag-5'>跨</b>视频)|不可忽视的“三<b class='flag-5'>跨</b>”

    爱立信与中国移动联合荣获“2024 GTI移动技术创新突破奖”

    在2024年世移动通信大会期间,爱立信与中国移动携手研发的多维度节能技术,凭借其卓越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成果,荣获了“2024 GTI 年度获奖产品与方案—移动技术创新突破奖”。
    的头像 发表于 03-06 09:31 867次阅读

    中国学者破解氦资源短缺难题,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液氦是目前制造极低温度设备的必需品,被广泛应用于深空探索、材料科学、量子计算、半导体等多个领域。然而,国内每年需消耗液氦约 4000 吨,其中九成以上依赖进口。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以全球 40%的氦储量稳居首位,我国氦储量只有全球的 2.12%。
    的头像 发表于 01-12 09:41 975次阅读

    华为问m7怎么样 华为问m7销量突破记录

    实现了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其综合续航达1300公里,纯电续航超过240公里。 华为问m7销量突破记录 2023年9月12日,问新M7正式发布,并开启交付。 在12月26日问
    的头像 发表于 12-29 15:03 1825次阅读

    可穿戴设备的“”神器!微型压电气泵:打造高精度的“腕上血压计”

    CHANCE“”新机遇2023年,可穿戴设备迎来新机遇,其被正式列入2023年《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血压测量及高血压诊断流程,高精度的“腕上血压计”随即成为智能穿戴行业技术发展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2-26 08:00 1129次阅读
    可穿戴设备的“<b class='flag-5'>跨</b><b class='flag-5'>界</b>”神器!微型压电气泵:打造高精度的“腕上血压计”

    升维,智胜未来,罗克韦尔自动化受邀出席2023世智能制造大会

    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院长李栋围绕“ 升维,智胜未来 ”发表主旨演讲。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以“让制造更聪明”为使命,已在江苏南京连续成功举办七届。本次大会以“智改数转网联,数实融合创新”为主题,认真
    的头像 发表于 12-15 08:25 511次阅读
    <b class='flag-5'>跨</b><b class='flag-5'>界</b>升维,智胜未来,罗克韦尔自动化受邀出席2023世<b class='flag-5'>界</b>智能制造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