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I卫星测试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举办。本次论坛由National Instruments和中国卫星应用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未来宇航、哈尔滨工业大学、鹏城实验室等业内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研讨。随着军民融合、航天强国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商业卫星密集发射。航天事业发展迅速,通信、导航、遥感、科学试验卫星等不同应用进入“快车道”。同时,随着卫星市场需求规模扩大,从研发、设计、生产、维护全生寿命周期的验证与测试方案以及高效的批量测试方案变得愈发重要。秉承NI长期以来的创新发展理念,该论讨着力于探讨应用技术创新,提高测试效率,消减日益增长的测试支出,提高商业航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NI 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事业部总经理/全球副总裁Luke Schreier先生对该活动做欢迎致辞,其指出NI与国内外知名航天企业长达十年以上的深度合作,合作公司包括Airbus和Lockheed Martin Space在内的传统航天企业,及SpaceX和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众多新兴商业航天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可靠的软硬件平台提供覆盖卫星本体和载荷在内从研制到应用整个生命周期完整测试解决方案,提高测试效率,消减日益增长的测试支出,从而提高商业航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宇航研究院创始人牛旼先生对国内外商业航天从产业链分析、政策导向、商业航天星座和发射计划以及国内外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梳理。其指出现代航天以卫星为核心,未来航天以新式航天器为核心,探测器将成为新的生产工具从而激发更多的投资赛道和商业用途。同时强调,卫星测控与卫星制造和发射同样是卫星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根据未来宇航研究院统计,国内已发的卫星星座计划多达20余项,根据目前公开的星座计划,2025年前我国将发射约3100颗商业卫星,商业卫星制造产业年均市场规模将达到136亿元人民币,市场潜力巨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彭宇教授对卫星通用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对卫星综合测试任务、国内外卫星测试现状、卫星通用测试系统总体要求、通用测试系统总体方案和各子系统方案等多方面做相关分析。其指出,卫星量产对于卫星测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网络化通用测试架构、自动化测试、支持多星、不同型号并行测试和远程异地测试的总体设计方案。该报告指出卫星测试系统必须具备信息系统技术支撑下的通用化和智能化,从而支持远程异地测试和多星并行测试需求;需要充分利用以太网的技术优势,为系统后续的升级和扩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便携云等方式实现卫星全寿命周期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析;在卫星通用综合测试系统软件设计上,需要具备远程操作、测试流程编辑、测试流程自动执行、测试数据自动判读等卫星自动化测试功能。
鹏城实验室网络通信研究中心王野助理教授对空间物联网做了专题报告,该报告对空间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现状,空间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面临挑战以及空间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突破等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其报告指出空间物联网体系架构是感、传、知、用的一体化体系架构,对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性能带来了新的挑战。并阐述了通过异构集群分布式存储系统设计,空间动态分布式存储系统设计,多优先级数据融合传输,无反馈协同传输技术和机会式网络的分布式编码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应对新的发展趋势。空间物联网不仅是利用卫星中继解决远程的机器通信问题,还是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架构下的一种泛在物联网体系,是地面物联网在全球立体空间层面的拓展,是多种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综合性应用服务平台。
NI公司资深技术市场工程师屠方泽对NI在卫星测试方向上的总体方案和与会各位专家做了相关汇报。以卫星测试周期来看,NI着力于子系统测试和卫星平台与通信载荷测试,覆盖从元器件 – 单机 – 子系统集成-卫星平台与载荷 – 端到端系统集成 – 发射前验证等全周期的测试方案。在现有的卫星测试系统,每个测试单机的使用率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利用,NI致力于通过技术革新与利用跨行业的测试经验革新当前的测试痛点,在不降低测试可靠性和单机的测试性能基础上,降低整体的测试成本,从而提高商业航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航天
+关注
关注
0文章
160浏览量
16903 -
卫星
+关注
关注
18文章
1713浏览量
67029 -
NI
+关注
关注
19文章
1123浏览量
100316
原文标题:商业航天发展进入快车道,技术创新赋能卫星测试
文章出处:【微信号:nipush,微信公众号:nipush】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