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水平提升使得传统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定制化愈发盛行,这给制造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小批量、大批次的生产成为常态,这对工厂的制造环节提出了柔性生产的要求。也意味着:面对柔性制造,如何实现快速的根据定单的需求,切换生产的方式和生产工艺,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给机器人企业和系统集成商带来了新的机遇。
然而,“非标之痛”却如影随行:对机器人企业来说,非标产品很难快速提升利润;对系统集成商来说,项目太多不敢接,服务不过来,案例不能完全复制,无法做大;对终端企业来说,非标产线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得不到保障。
正如迦智科技CTO孙逸超所说:“自动化从单机向产线过渡的过程中,产生了柔性和定制化的需求,而如何在定制化的产品中实现标准化是关键。”同样认为标准化是关键的还有的斯坦德CEO王永锟,他表示,做工业产品,非标一直是一个痛点,产品做不到标准化很难赚钱。
对本体企业如此,对系统集成商更是如此。广州明珞总经理姚维兵直接指出,系统集成说白了就是产品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和整个生态联系的能力,而难点就是把所有非标的产品变成标准化。如果能够实现完全标准化,效果和非标至少差10倍以上,整个生产质量,效率和周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非标之痛
孙逸超表示,目前非标业务大概占迦智科技总体营收的将近40%,然而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力在响应各种非标的诉求,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力放在产品迭代上。
非标的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响应这样的需求需要耗费相当多的人力,周期长、服务成本高,即便是上市公司也面临着客户选择的问题。
正如拓斯达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张朋所说:“拓斯达在册客户有6万家以上,成交的客户超过8000家,事实上我们只服务了为数不多的100家,因为包括工程师在内的资源有限,并且,拓斯达从2013年开始承接了很多小项目,刚开始发现毛利较高,但是结算之后发现亏本,上市之后更需要追求利润,所以就提出聚焦头部企业的策略。”
但是中小企业作为大多数的存在,其非标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拓斯达也在思考,在未来十年如何才能从服务8000家客户增长到服务100万家,目前只有800个工程师如何增加到100万的工程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无论是本体还是集成商都面临这样的挑战,因为其实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确实每家的工艺、生产模式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这个决定了他们做智能制造升级的过程中一定有非标的诉求,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很希望我们可以做标准化。”孙逸超说,“做标准化在目前的状态上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也积极拥抱非标定制的需求。因为在产品推进的过程中,非标定制是一个必然的常态,尤其是对于机器人产品本身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行业的企业来说,在针对各个行业不同的需求需要非标,因此迦智非常关注如何让机器人技术快速适应各行各业非标准化需求的能力。”
从系统集成商的角度来看,提供整个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需要对接非常多的供应商,包括 WNM系统、库存管理系统、机器人管理系统等,而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就会让系统集成商非常痛苦。因此要非常清晰的区分各个供应商职责和管理区域也需要企业提供标准化的产品。
■如何向标准化靠拢?
业内人士提出,标准化不是开放技术门槛,也不是简单的把参数标准化,而是适合某种特定行业的标准化。将定制化产品做成模块化、标准化,降低客户的采购成本是多数企业的选择。
2018年年底,拓斯达提出的新路径是以“1+N”的方式打造机器人+标准工艺设备。构建出一个打通全产业链的工业机器人这个“1”的生态体系,服务覆盖五大高潜行业,即新能源、汽配、3C、光电、医疗。
库卡提出把生产工艺切断成一个单独的模块,根据生产的不同的定单的要求让生产的整个工艺模块之间以一个矩阵的方式动态的组合,动态的响应。在借鉴库卡模式的基础上,迦智更关注在这个矩阵生产模式中机器人如何发挥柔性物流的作用。
孙逸超表示,为响应非标诉求的同时,迦智在三年中做了很多的AGV车型,通过把车的控制系统和整个架构内部模块化,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快速衍生不同的产品,同时针对外部载距为集成商提供定制化的产品。
“我没有办法说所有的非标需求我都可以响应,因为从我们自己的案例来看,一方面,很多非标的需求提的指标都非常严苛:毫米级的精度、放置的空间有限、机器人作业的环境恶劣,有很多外部条件的约束;另一方面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真正解决客户的问题可能其实不一定是要这样的方式,可能是只需要解决方案上的变化。”孙逸超进一步解释。
刚开始的时候,斯坦德推出了6、7款产品线,而现在,针对3C行业应用需求,斯坦德只做两款标准化的产品OASIS300和OASIS600,分别是300公斤负载和600公斤负载,王永锟表示,这个标准是斯坦德跟客户一起制定的两个标准,负载和尺寸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
从汽车行业实现标准化的经验来看,其中有70%是标准化产品、30%是非标,王永锟认为,把其中的70%做成标准化的平台,将30%定制化的部分做成非标的模块,把需要的模块配置好,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就可以尽可能实现产品的标准化。
因此,斯坦德将AGV做成了一个标准化的移动平台,这个标准化的平台中间有一个预留的空间,上面可以搭载不同的设备,包括机械臂、滚筒等,客户买回去就可以根据需求换不同的模块,而不需要买新的AGV。“我们通过AGV两种标准化的平台,上面搭载不同的模块实现搬运、上下料等,用尽量少标准化的平台实现尽量多的工作。”王永锟说。
如何扩展到新的负载,据王永锟透露,斯坦德产品中间标准部分是通用的,500kg负载跟700kg负载没有太大的区别,客户可以根据要求选择,而之所以定成300kg和600kg,是因为3C行业的需求基本上在两个范围之内。“我们是按行业区别的,如果是汽配行业,最低是500kg起,甚至可以到1吨以上,而迦智接下来将会推出重载的产品。”
此前,泰达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泰达机器人将整个公司的产品有效的一层一层往上整合,这个就是标准化的一个过程,我们给它起的名字叫标准加速发展。首先是跟工艺相关的标准模块,然后加上泰达自己的理解,再到通过标准模块衍生出来的标准专机,从标准专机整合出来的标准专线,再往上一层就是智能工厂,N个智能工厂加上智能物流,各种新型元素构成了未来工业4.0的雏形。
-
工业机器人
+关注
关注
91文章
3361浏览量
92628 -
系统集成
+关注
关注
0文章
77浏览量
11400 -
智能工厂
+关注
关注
3文章
998浏览量
42407
原文标题:工业机器人和系统集成商“非标之痛”如何解?
文章出处:【微信号:gaogongrobot,微信公众号:高工机器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