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hinese Congres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9,简称“CCAI 2019”)将于9月21日-22日在青岛胶州召开。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语音识别是其中代表领域,而科大讯飞已经成为这方面的领军者。作为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将出席大会并做题为《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主题演讲。
刘庆峰,科大讯飞创始人,现任公司董事长,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导,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首任理事长,中国语音产业联盟理事长。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主要从事语音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领域研究。在刘庆峰演讲之前,让我们先来梳理他对人工智能行业的观察和理解,以及站在企业的角度,他如何看待未来的行业趋势。
人工智能时代三大不可阻挡的趋势
从1956年科学家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今天的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刘庆峰认为后台核心算法的逻辑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计算智能,人们让机器能存储、会计算;随后是感知智能,机器能听会说、能看会认,以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为例,刘庆峰提出,在这方面机器已经越来越多地逼近,甚至超越了人类;下一个重点是本次人工智能浪潮的核心,基于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以及更多新的算法,要让机器具备理解、思考、学习和决策的能力,这也是全球竞争的焦点。
展望未来十年,刘庆峰预见了三大不可阻挡的趋势。一是5G助推下万物互联将正式成为IT产业的第六次浪潮,语音将成为最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二是未来十年,人类交流互动的大趋势不可阻挡,人类语言巴别塔将在十年内最终建成;三是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世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将为各行业赋能,人机耦合无所不在。
那么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呢?刘庆峰说,首先法律要同步跟上;其次,企业自身要有更强的保护意识,现在已经有很多服务涉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要起到表率作用,不仅仅是告知用户,还要在价值观层面进行引导;第三,应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予用户更多选择权。
人工智能,要做生态
科大讯飞以技术见长,但作为董事长的刘庆峰在谈及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时,并没有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他提出,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需要依靠三个因素:核心算法、行业大数据和行业专家。
刘庆峰将核心算法比作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个孩子在没有学习天文学的时候,不知道天文,没有学习医学时也不懂医学,但只要足够聪明,具备足够强的学习能力,当我们把行业数据给他后,他就能很快具备各领域的知识。因此刘庆峰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首先是算法上要突破,如何面对小样本、无监督情况下的个性化训练等等问题。人工智能并不是普适万能的,还需要脚踏实地跟各领域专家结合,才能真正改变世界。算法、数据和专家,这三要素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
刘庆峰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可能靠一家公司全部做下来,所以必须要做生态。仅有几家独大的领军企业不够,还需要千千万万懂细分行业的专家、创业者加入创新队伍,才真正能掀起各行各业的智能革命。人工智能时代,将是一个体系对一个体系、一个生态对一个生态的竞争,只有生态繁荣,发展才能生生不息。
据他判断,人工智能今年会进入应用红利兑现年。这一判断来自三个标准:首先,人工智能具备了真实可见的应用案例,不再停留在概念阶段;其次,人工智能的应用具备规模化推广的能力;最后,这些应用在得到推广后,能够利用数据证明其成效。
今天,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不错的势头。对此刘庆峰表示,中国要保持目前的优势,就要以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在兼顾保护和共享数据之间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成长,数据的适度管理尺度以及典型应用场景的快速突破,能够形成数据和应用场景的良性互动。
未来是属于“人机耦合”的新时代
在刘庆峰看来,新一代人工智能突破有三个关键要素,分别是算法突破、脑智同飞和人机耦合。对于未来,他多次提到的一个词是“人机耦合”。
以翻译为例,尽管现在已经有了达到专业资格合格标准的口译机器,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可以替代人类的同声传译。人和机器各有利弊,机器翻译的信息完整度高、实时高效,可以持续工作不停歇,但在对信息的提炼、加工以及深度服务方面,人类的优势是机器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未来的人和机器并不是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而是协同发展的关系。刘庆峰说,人要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人和机器的深度协作才是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真正落地的关键,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伦理和人文发展的需要。人机耦合不仅在翻译领域,在几乎人工智能落地的所有领域,应该都代表未来,不仅是技术趋势,也是伦理和人文的需要。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的进步。刘庆峰提出,驱动未来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不断进步的有三大引擎。
第一是数学基础原理的研究。数学基础原理研究是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脑科学研究和数学统计建模方法深度结合,将是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的突破方向之一。
第二大引擎是脑科学基础研究。刘庆峰表示,脑科学研究是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让机器从“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思考”的关键一步,要把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结合起来。
第三大引擎是加快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以人机耦合模式反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人机耦合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向实用过程中将长期使用的一种方式。
人工智能立法,要以人为本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开始落地,立法问题也被提上日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刘庆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过这方面的看法。
刘庆峰指出,人工智能立法存在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在现有法律体系中并没有人工智能方面的法律法规,人工智能是新事物,它所带来的积极帮助或者潜在风险都是人类没有碰到过的,从讨论调研到最终制定法律,存在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二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给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是全新的、快速的,这对法律体系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人工智能立法工作,他提出三个建议。
首先,人工智能的立法核心一定要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立法首先要保障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人工智能一定是要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使用,比如自动驾驶的应用,应明确门槛和标准。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观,必须是阳光的,健康的,必须是能够帮助人类与人为善的。
其次,人工智能应该兼顾未来社会人文的需要,倡导人机耦合的模式。人工智能是帮助人的,不是替代人的。在人机耦合上,我们要考虑到以人为本,未来人和机器如何协作。
最后,人工智能在立法的同时需要有检测手段。因为这方面的立法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陌生的,人们对技术的了解同样有限,所以在检测人工智能安全性上必须有测试标准和方法,这样才能使立法落到实处。
刘庆峰还强调,人工智能立法要先进行试点,通过验证再实现大规模落地。如果大干快上,导致行业泡沫过多,容易在应用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从而影响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244浏览量
238378 -
科大讯飞
+关注
关注
19文章
800浏览量
61247
原文标题:CCAI 2019 | 刘庆峰:机器不会替代人,未来是“人机耦合”的时代
文章出处:【微信号:CAAI-1981,微信公众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