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大数据衍生出一个新的业态,是很多物联网从业者的美好愿望。这个事情并非不可能,但是从实践来看,时机未到。
大部分物联网应用“小数据”即可应对
应该说是大部分从事物联网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企业的“集体经验”:现在的物联网还处于小数据的阶段。
这个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2016年后,物联网的发展确实繁荣了起来,但其表现是更多的应用领域被唤醒,而非全面应用。在很多领域,物联网都是以试点的形式存在,当然有些领域除外,比如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安防、交通、电表、燃气表等,并且有些已经试点了多年,才进行大规模应用的,像安防行业,2005年就开始平安城市的建设试点。实际上大部分行业都没有这样的“殊荣”。除此之外,就是小米这样自有设备众多的企业,或者单体设备数量足够大的消费类物联网企业。
“工业类企业很难快速集聚大数据,一方面企业考虑到投入产出比,一般会先选择先试点,”明牛云创始人韩磊就曾说过,“另外,‘用物联网手段解决当前问题’是用户和技术服务方共同探索的过程。比如理论上某项技术有用,能够解决某些问题,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另外一项技术;或者用户原本认为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应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所以‘试点’阶段就是一个服务打磨的过程。”“当在‘试点’这个环节把所有问题都理顺了,才能进入小规模应用,套用制造业的术语就是‘小批量’,通过‘小批量’验证了稳定性之后,才能真正进入大规模应用。”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是及其缓慢的,完全没有办法像互联网应用那样‘6个月就能集聚大量用户数据’。不仅物联网平台企业只有小数据,物联网应用方也只有小数据。
第二个方面,“现有小数据,才有大数据,并且不是所有数据都需要上云。”对此,韩磊非常肯定。物联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物品联网,然后是物品的“监”和“控”。“监”可能都需要上云,但是“控”就不一定要上云了。“比如生产线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最好能够实现本地控制,如果前一个环节的执行设备把任务完成的数据传到云端,云端再把‘执行下一环节’的指令发回给这台设备和下一个环节的执行设备,即是不断网,云端处理速度够快,整个过程也需要时间,更不要说还有1%概率会发生断网,甚至云端崩溃的情况,甚至还有数据丢失的情况,也就是说把‘控’放在云端,是不安全的,”韩磊解释说,“这个时候,‘控’在本地执行相对就更可取,这就涉及到所谓的边缘计算的应用了。”“就是说,一些实时性非常强的应用在边缘侧通过小数据的手段,就可以处理掉,同时有些只对当时应用处理有用的数据,是不会上传到云端的。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一方面,单个企业的‘大数据’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另一方面,平台企业想用多个用户的大数据去给单个用户赋能,也需要时间积累。”“所以你不能天天去跟企业忽悠,用大数据去解决他当下遇到的应用问题。”
这一点,也得到了专注于“温度物联网”的米尺网络创始人裘永刚的证实,因为在米尺深耕的商业楼宇、餐饮领域、冷链领域的“温度物联网”应用中,70%以上应用都是本地决策执行,“所以现在每天都在删数据。”
安全隐私是第三方平台集聚大数据的拦路虎
“比如说数据上云,很多工业物联网平台企业想的是让用户的数据上他们的云,但用户想的是上自己的云,因为用户会考虑安全和隐私的问题。虽然很多平台承诺不碰用户数据,但是用户是不相信的,尤其是现在大家已经洞悉了‘通过用户数据创造商业价值’这样的互联网思维真谛以后,与数据相关的事情就变的异常敏感了,企业用户可不像消费者那样好忽悠,”韩磊在某次交流中分享了自己曾经对行业的“调研成果”。这两年大量物联网平台企业转去做行业解决方案其实已经印证了这个事实:你没办法让企业把数据或者设备接入到你的云上。
韩磊说的是事实,看看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建一个平台,集聚用户卖东西,或者卖广告,甚至直接卖用户数据。当然,用户也从中得到了实惠和便利,并且如果没有平台,这些实惠和便利是无法得到的,比如如果没有电商平台让厂商直接面对用户,并且同时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用户,用户就无法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产品。给用户推送广告,如果没到惹人厌烦的地步,也可以算作一种比较“贴心”的体验。换句话说,就是“平台对个人的赋能价值超过了平台榨取个人数据的价值”,所以当“卖用户数据”这件事情被发现之前,个人用户算是默认了平台用自己的数据谋取商业利益的做法。
然而,正如韩磊所说:企业不好忽悠,当然是要算算这笔账的。甚至连平台企业自己都没想清楚,要怎么通过企业用户的数据谋取利益的时候,企业都不能放下戒备心理。所以2017到2018年,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充斥着一种新业态——“商业站台”:时不时就会有某信息科技巨头和传统工业巨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新闻,但实际上两家企业并没有真正合作。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3文章
44273浏览量
371238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文章
8863浏览量
137295
原文标题:当下的工业物联网大数据“悖论”
文章出处:【微信号:Iotchannel,微信公众号:联动原素】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