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与功放的接法说明
众所周知,功放是放大音频信号用以推动音箱喇叭单元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问题却相当复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音箱有音箱的标称功率,而这种功率在实际应用中,信号电压并非都是某个频率的正弦波,而是可以分解为诸多谐波的复合波,其平均功率并非就是正弦波条件下的平均功率;第二,功放的输出模式,前面我们分析过有立体声输出、并联输出和桥型输出三种模式,究竟应该如何选用呢?第三。功放的输出阻抗与音箱的输入阻抗有不同的含义,究竟是一样好还是尽量选择小阻抗的音箱好?等等。因此,了解功放与音箱的接法是用好功放所必须了解的。
功率匹配
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功放的功率与音箱相等是最合理、最安全的,其实不然。由于定义、测试功放的输出功率,是采用正弦波平均额定功率,而音箱大都工作在放大音频信号状态,也就是非正弦波状态,考虑到对音频信号我们更多地以粉红噪声来代替,而粉红噪声信号的峰值电平比正弦波信号的平均值要大6倍,而要保证峰值信号完整放大(不削波),也即要求功放的输出功率必须是音箱功率的6倍,当然这是比较奢侈的,一般音箱大都不会工作在额定功率状态。我们可以选2倍,但不可以小于音箱的功率。
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就是最大不失真功率(失真度一定),当我们加大输入信号的强度,功放的输出信号也会随着增大,但此时,其失真度迅速加大。从功放管的工作状态来说,处于饱和状态,从波形分析来看是产生了消波失真。即输入为正弦波时,输出为接近方波的波形。进一步从理论分析,这样的波形按傅立叶级数展开,存在大量的高频谐波。因而对音箱的高音头是很大的冲击,大都会把音圈烧掉。
频率匹配
现在的功放,其频率响应一般可轻松地做到20~20K,但一般音箱大多只能做到80~16K,很少能做到20~20K,因此,我们在系统工作时,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把功放的频响都工作在20~20K,而是借助周边设备进行低切或高切,以适应音箱的频带宽度,使声音变得好听。
阻抗匹配
功放与音箱都有各自的标称阻抗值,前已述。音箱的阻抗越小,功放的输出功率越大,但这时对功放的影响较大,主要是输出功率及稳定性。功放的输出功率增大,意味着流过功放管的电流增大,此时,功放管的温度要上升,温度上升,功放管的可靠性要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功放的内阻及线阻的存在,音箱阻抗减少,相对线损增加,直接导致了音箱获得的功率减少,导致效率下降,因此要求两者阻抗要匹配,一般配8Ω或4Ω的音箱较合适,过大过小均不妥(尤其是多个音箱串、并联的时候)。
功放与音箱的联接
所谓联接主要是3个方面:一是相位问题,一般功放和音箱均用红、黑接线柱表示其极性(也即相位),一般在单个音箱的使用中,我们不需要考虑相位,在双声道(两个音箱工作)时,如两个音箱相距6~8米以上,我们也没必要考虑相位,因为两音箱的相关性不是很大,只有在多个音箱组合使用,且堆叠在一起时,我们才考虑相位问题,即相位必须一致。二是功放输出采用何种形式。
立体声模式(STEREO)
将功率放大器左右声道的输出红和黑接线分别与左右音箱的红和黑接线柱连接,分别从功率放大器的左右声道输入接口输人音频信号,用功率放大器左右声道电位器分别控制左右声道音箱音量。
桥接单声道模式(BRIDGE)
将功率放大器的两个输出红接线柱与音箱连接,但在桥接模式中,功放的输出阻抗增加一倍,功率增加3倍多不到4倍(理论值是4倍)。优点是:输入与输出都是平衡式,功率增大。缺点:输出阻抗增加。功放桥接多用于需要大功率的低音音箱。
并联单声道模式(parallel)
在这种模式下,功放的输出阻抗减少1倍,功率增加1倍。现在的低阻大功率音箱大多采用此种接法。功率放大器不同的品牌接法各有差异!并联单声道模式(parallel)功率放大器的两个输出红接线柱用路线连接,然后将一个红端和一个黑端作为输出端子与音箱连接,从功率放大器的左声道输入接口输入音频信号,右声道接口空着不接,用功放的左声道电位器控制音箱的音量。
音响功放接线图解(一)
工具/原料
功放音响
方法/步骤
首先看看功放和音响的后面,音频线是否齐全;如果没有,就要先到五金店中购买一段,不必太长,否则也会盘起来放在后面。
音频线的连接很容易,找一把老虎钳或剪刀也可以,把音频线线头出剥除外表面的胶皮层,露出里面的铜线,一般都是两种颜色:黄铜色和银色。
拨好皮,把铜线稍微用手拧几圈使铜线硬度更强些,然后看到功放后面有红色和黑色接线柱,黄铜色的接红色柱;银色的接黑色柱。
音频线的另一端同样接到音响后面,有的音响是接线柱式,有的更方便,是卡扣式,用手指压下卡扣,把线捅进去,然后松手,线就被卡扣夹住,很牢固的。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