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电路图如图1所示。晶体管使用2SC3355,该晶体管具有特征频率高(6.5GHz)、结电容小的优点,可以保证所设计电路的稳定性。先设计静态工作点,电源电压3.6V,假设R1=75kΩ,晶体管T的基极电压是R1和R2的分压,为确保晶体管T在放大状态,考虑到低功耗,VB可设为1.0V左右,R2=33kΩ。射极电阻R4和R5的串联构成串联电流负反馈,起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R4取1kΩ,R5使用2kΩ的多圈电位器,通过调整其值可以调整静态工作点,一方面可改变增益,另一方面可调整放大器的稳定性。旁路电容C3取1000pF,以减小对交流增益的影响。电容C2(51pF)确定后,根据公式(1)计算电感值,我们自行绕制了带中心抽头的可调电感,用φ0.18mm的漆包线在中周骨架上饶14匝,7匝处抽出,通过电容耦合回路接入下一级放大器,回路谐振频率在15MHz附近,使用中间抽头的电感器可将较大的前级放大器输出阻抗与后级电路较小的输入阻抗相匹配。R3并联在LC谐振回路两端降低了回路的Q值,可有效防止电路自激,当然这样也降低了选择性和电路总增益。实际R3值的选择需要在增益和稳定性上取折衷值。单级放大器增益调节范围10~30dB。
放大器的电源退耦滤波和级间耦合回路设计是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果设计不当,则多级电路很容易产生自激振荡。电源滤波采用π型非对称电路,可以有效抑制高频信号对直流电源的影响,该滤波电路的位置很重要,须靠近晶体管集电极并处于晶体管和电源之间。级间耦合电路采用两个电容的并联,可以有效消除自激和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在放大器输入端需要设计阻抗匹配电路,将信号源内阻与放大器输入阻抗相匹配。输出端与负载之间接匹配电路可以提高传输到负载上的功率。阻抗匹配电路的设计使用Smith圆图,采用L型匹配网络。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