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冲突检测的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协议,用来规范计算机之间数据通信的方式。然而,以太网并不是宽带连接,也不是所有以太网口都是网线接口。 宽带连接是一种高速传输数据的方式,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
2023-08-31 16:58:43
3131 使用CSMA/CD MAC的数据通信系统的两种帧格式: 基本MAC帧格式 对基本MAC帧格式的扩展, Tagged MAC帧 ,即携带QTag前缀的帧。 二.基本MAC帧格式
2023-08-30 09:23:11
581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0/61/wKgZomTtSJaABjpaAALBTTqyRbY287.png)
以太网肇始,设备都连接到同一总线(同轴电缆),以半双工的方式通信。 载波侦听和冲突检测 (CSMA/CD)就是以太网的代名词。据老戚了解,传奇的Catalyst 6500交换机也使用这种半双工的百兆
2023-06-23 17:54:00
944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8A/20/wKgaomSRLRSAHmt-AAFyhBcAAoo465.jpg)
requirements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AccessMethod and Physical
2008-07-18 18:53:55
一般所说的以太网协议是指根据 IEEE 802.3 规范制定的局域网协议(LAN,Local AreaNetwork)中的 CSMA/CD 协议。目前,以太网通信常用的介质是双绞线和光纤。
2023-05-22 10:48:43
540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88/81/wKgZomRq2LKAIJc5AACvRpC7YSM363.jpg)
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
2023-05-17 15:55:02
656 以太网技术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技术
2023-05-17 15:10:36
2312 ![](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A6/63/pYYBAGRkfcuABSZXAAGcYRhnu-g935.png)
最早的802.3,就是10BASE5,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介质是粗同轴电缆,使用的是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理工科同学应该都熟悉)的访问控制方法。 除了以太网之外,美国
2023-04-19 10:04:50
213 标准 IEEE 802.3 以太网在这方面从未达到标准。即使CSMA/CD数据链路层由于全双工交换和隔离冲突域而变得过时,它也缺乏可预测性。此外,典型堆栈中较高的 TCP/IP 复杂性并未针对实时
2023-01-03 11:08:44
337 回到 OSI 7 层模型,CAN 总线只有两层。一,电线,对应于模型的最低或物理级别。另一个,消息格式和 CSMA/CD 过程,大致映射到数据链路层。
2022-08-15 11:15:44
1476 ![](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60/79/poYBAGL5uemAFQt_AAJ2RY-VDp8698.png)
CSMA/CA英文全称为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即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是一种数据传输是避免各站点之间
2021-08-24 10:49:28
10499 集线器英文名为Hub,主要功能是将接收到的信号处理放大,是局域网中的挤出设备。集线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即是物理层,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机制。
2021-08-14 11:18:45
15982 我们耳熟能详的“以太网(Ethernet)”。 大家学计算机网络,第一课应该就会介绍以太网。什么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
2021-06-25 14:29:21
14415 使全双工交换和隔离冲突域淘汰了过时的CSMA/CD数据链路层,但它还是缺乏可预测性。
2021-06-16 16:04:46
1067 继续往下阅读哦。 一、千兆以太网发展现状 千兆以太网是建立在基础以太网标准之上的技术。千兆以太网和大量使用的以太网与快速以太网完全兼容,并利用了原以太网标准所规定的全部技术规范,其中包括CSMA/CD协议、以太网帧、
2021-03-21 11:30:01
6994 ![](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E6/04/o4YBAGBWvWSARSdwAAC_H5atQ6c686.png)
工业交换机主要是应用于复杂的工业环境中的实时以太网数据传输。以太网在设计时,由于其采用载波侦听多路复用冲突检测(CSMA/CD机制),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应用,其可靠性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以太网不能
2020-11-30 16:21:19
2382 以太网数据在网络介质上传输需要遵循一定的机制,其中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机制约定了以太网在传输数据时,两帧之间需要等待一个帧间隙时间(IFG或IPG),为以太网接口提供了帧接收之间的恢复时间。
2020-09-26 10:03:55
3825 ![](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C8/1A/o4YBAF9uoKKAeB2VAAAXYnetb4I858.jpg)
同学们在学网络课程的时候都知道,除巨帧外,常见的以太网帧的长度范围是64字节到1518字节,并且因为最初总线型半双工的组网原因,人们制定了CSMA/CD协议,规定了以太网中最短帧为64字节。
2020-09-05 11:46:52
6890 ![](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C5/BF/o4YBAF9TCSWAcoNXAAAbq8ozlHY538.png)
本标准是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系列的一部分。标准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图中数字为IEEE标准编号。)
2020-06-17 08:00:00
1 千兆以太网是建立在基础以太网标准之上的技术。千兆以太网和大量使用的以太网与快速以太网完全兼容,并利用了原以太网标准所规定的全部技术规范,其中包括CSMA/CD协议、以太网帧、全双工、流量控制以及
2020-04-20 11:07:36
1807 千兆位以太网是一种新型高速局域网,它可以提供1Gbps的通信带宽,采用和传统10M、100M以太网同样的CSMA/CD协议、帧格式和帧长,因此可以实现在原有低速以太网基础上平滑、连续性的网络升级。只用于PointtoPoint,连接介质以光纤为主,最大传输距离已达到70km,可用于MAN的建设。
2020-04-20 10:51:08
25088 以工作模式来说,一般的RS485总线工作在主从模式下。整个通信总线系统由一个主节点、若干个从节点组成,由主节点不断地轮流查询从节点是否有通信需求。如果有则将总线控制权交给某一从节点,从节点发送完毕后立刻交还总线控制权。另外还有一种“轮主轮从”的工作方式,即让总线控制权在各个节点间以类似令牌环的方式传递,得到控制权的节点成为主节点,其它节点成为从节点。一个节点在发送完数据的同时,将总线控制权交给相邻的节点,而这个节点在处理完本节点的通信需求后再把控制权向下传递。令牌环式的RS485工作方式如图1所示。
2020-04-08 09:50:30
3110 ![](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B9/7B/o4YBAF6NLjSALMNZAABJPPxzskE813.png)
以线性工业以太网为标准的SlNEC H1结构,它是基于IEEE802.3(Ethernet)标准中的规范,是一种总线型系统,涉及到ISO/OSI开放系统互联网络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传输层。它采用的是CSMA/CD总线访问技术,传输接口符合lSO 80733传输协议。
2020-04-04 12:03:00
1313 ![](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B9/53/o4YBAF6ImvWAPKDNAAGkIDblIdM935.png)
,同时也提供了精确的多轴同步功能。但目前由于一些特殊领域的应用,无网络接口的伺服系统仍被某些行业所使用。目前基于以太网的现场控制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控制领域。传统的以太网术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方式为竞争式的共
2020-04-02 17:37:04
9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主要是应用于复杂的工业环境中的实时以太网数据传输。以太网在设计时,由于其采用载波侦听多路复用冲突检测(CSMA/CD机制),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应用,其可靠性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以太网不能使用。
2019-12-13 08:47:34
2560 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
2019-10-31 15:20:29
1492 ![](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A7/DB/o4YBAF2KEVKAAjShAACyZn8m8YI216.gif)
工业控制网络不同于普通数据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必须满足控制作用对实时性的要求,即信号传输要足够快和满足信号的确定性。实时控制往往要求对某些变量的数据准确定时刷新。由于以太网采用CSMA/CD方式
2019-10-07 11:15:00
3519 数据,因而数据链路层是总线的核心部分。CAN总线数据链路层的通信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为事件触发,采用CSMA/CD。只要总线空闲,网络上任意节点均可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其他节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从,节点在请求发送信息时,首先侦听总线状态,若总线空闲(或等待至总线空闲)则开始发送。
2019-06-05 15:15:39
2361 ![](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95/15/o4YBAFz3bSyAFajzAACQldP-IrY265.jpg)
(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
2019-05-22 08:29:00
4147 ![](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93/18/pIYBAFzkq4WAIf0IAAC78J0znic345.jpg)
光电转换器(又名光纤收发器),有百兆光纤收发器和千兆光纤收发器之分,是一种快速以太网,其数据传输速率达1Gbps,仍采用CSMA/CD的访问控制机制并与现有的以太网兼容,在布线系统的支持下,可以
2019-03-08 16:34:54
6010 数据链路层的LLC子层用于设备间单个连接的错误控制,流量控制。与MAC层不同,LLC和物理媒介全无关系。媒介是CSMA/CD的802.3还是802.5的令牌环都没关系。它在LAN中是独立的802.2。在LLC之上的网络层可以是无连接、响应的无连接或面向连接的不同业务。
2019-02-27 15:16:17
3988 HUB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CSMA/CD(一种检测协议)访问方式。
2019-01-04 16:52:55
33863 的理想选择。全双工功能允许在双绞线链路上同时向全双工以太网交换集线器发送和接收。这个特性不仅将信道带宽从10Mbps增加到20Mbps,而且避免了由于以太网CSMA/CD协议的信道竞争特性而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Microsoft的即插即用功能可以减轻用户在处理适配器的资源配
2018-09-25 08:00:00
19 标准。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2018-09-17 09:20:00
6997 ![](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62/C5/o4YBAFuMtimAB-4aAABjqAKPopw694.jpg)
:27:00:00:06)。 当计算机通讯的时候网卡负责实现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CSMA/CD) ,网卡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上的部分则由操作系统中的协议栈实现,所以 TCP/IP协议栈其实只包含了网络层(IP)和传输层(TCP、UDP) 。
2018-05-19 01:16:00
8815 链路控制(LLC)子层与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其中,IEEE 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这也就是Ethernet(以太网)局域网的标准。 构成Ethernet网络连接的两个要素是以太网卡(带收发器)和传输介质(连接电缆)。
2018-05-18 13:42:00
18443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7/48/wKgZomUMQ46AElRIAAATx9jYLYU947.gif)
众所周知,以太网已经成为家庭、企业及数据中心网络连接和互通的最广泛的通信协议标准。然而因为其确定性、实时性、可靠性等因素,传统以太网并不适用于工业数据通讯。例如以太网存在的CSMA/CD机制,当网络
2018-05-09 16:35:01
1087 光电转换器(又名光纤收发器),有百兆光纤收发器和千兆光纤收发器之分,是一种快速以太网,其数据传输速率达1Gbps,仍采用CSMA/CD的访问控制机制并与现有的以太网兼容,在布线系统的支持下,可以
2018-03-15 16:28:50
13630 以太网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以太网络使用CSMA/CD技术局域网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
2017-12-19 10:47:09
6932 以太网协议是由一组 IEEE 802.3 标准定义的局域网协议集。在以太网标准中,有两种操作模式:半双工和全双工。半双工模式中,数据是通过在共享介质上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2017-11-20 17:33:10
15 光电转换器(又名光纤收发器),有百兆光纤收发器和千兆光纤收发器之分,是一种快速以太网,其数据传输速率达1Gbps,仍采用CSMA/CD的访问控制机制并与现有的以太网兼容,在布线系统的支持下,可以
2017-11-06 14:40:11
45063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6/DD/wKgZomUMQPOAAuk0AAANFtgh8o4517.jpg)
)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CSMA/CD(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介质访问控制机制。集线器每个接口简单的收发比特,收到1就转发1,收到0就转发0,不进行碰撞检测
2017-09-17 09:58:42
14 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2017-05-14 11:26:35
13 IEEE 802.3是一个使用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局域网标准。CSMA/CD总线的实现模型如图6-24所示,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
2016-03-21 17:23:28
27 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TI 工业以太网解决方案,它扩大了从控制室到车间的通信范围,不论是定时关键型应用还是苛刻
2015-01-23 16:10:23
8642 千兆以太网利用了原以太网标准所规定的全部技术规范,其中包括CSMA/CD协议、以太网帧、全双工、流量控制以及IEEE 802.3标准中所定义的管理对象。##以太网控制器的FPGA设计工作包括以太网
2015-01-23 11:13:04
29049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6/7E/wKgZomUMPhWAQnaoAABPXlBCgSk482.jpg)
计算机网络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和大部分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验证抽象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构建计算
2013-03-13 16:34:14
29 以太网是在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网络中零散的和偶然的堵塞而开发的,而IEEE802.3标准是在最初的以太网技术基础上于1980年开发成功的。现在,以太网一词泛指所有采用CSMA/CD协议的局域网
2011-12-07 11:50:25
3532 介绍了基于FPGA的以太网MAC控制器的设计,主要实现了半双工模式下CSMA/CD协议、全双工模式下Pause帧的收发,以及对物理层芯片中寄存器的读写访问。设计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按照自
2011-11-15 11:38:17
278 现场总线的MAC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可以说是现场总线系统的关键。介绍了MAC 层的两大体系:令牌环( 令牌总线和)CSMA/CD并深入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代表,并探讨
2011-06-18 18:17:31
40 以太网是在20 世纪70 年代研制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使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CSMA/CD )机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PS 。但是如今以太网更多的
2011-05-26 09:30:58
245 以太网的基本特征是采用一种称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共享访问方案,即多个工作站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所有的工作站都不断向总
2011-05-26 09:22:31
126189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 Ethernet(以太网) 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 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 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
2011-02-21 17:53:47
37 一、比较CSMA/CA和CSMA/CD协议中CS、MA、CA(CD)的异同点?
(1)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
此方案要求设备在
2010-10-25 16:08:08
11 microCMOS VLSI device de-signed for easy implementation of CSMA/CD local area net-works. These include Ethernet (10BASE5), Th
2010-07-01 10:16:04
21 什么是CSMA/CD (CSMA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英文缩写: CSMA/CD (CSMA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中文译名: 带冲突检测的CSMA
分
2010-02-22 17:27:56
928 针对三种随机接入协议ALOHA、CSMA 和CSMA/CD 进行了原理介绍和理论分析。利用新兴网络仿真技术OPNET,实现了对三种协议的网络仿真模型的建立,并通过分析信道吞吐量和利用率参数,
2009-09-02 17:00:16
27 课程说明....1课程介绍...... 1课程目标...... 1第1 章 概述 21.1 以太网的设计目标.... 21.2 以太网基本技术........ 21.2.1 半双工CSMA/CD ... 21.2.2 以太网的物理介质.... 3
2009-08-06 14:53:45
18 以太网控制器芯片的设计及实现
网络控制器芯片的功能与设计实现IEEE 802.3协议是针对以太网CSMA/CD标准的传输介质物理层(PHY)和介质访问控制
2009-07-26 22:34:30
1229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5/30/wKgZomUMN0-AQhpGAAAq33lJ3fY268.jpg)
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CSMA/CD 通讯协议,应用在智能家居系统的红外控制系统中,实现遥控器对家庭设备操作的随机性、实时性和可靠性。文章中详细给出该协议的设计和实现,并有测
2009-06-15 10:24:01
34 以太网原理简介网络中所有主机的收发都依赖于同一套物理介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台主机在发送CSMA/CD:载波侦听与冲突检测 载波侦听:
2009-06-11 00:41:56
2061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5/02/wKgZomUMNoiAC76uAAAJQO-ejD4489.jpg)
针对RS-485 接口收发电路的特点,讨论RS-485 总线在Polling 和CSMA/CD 通信方式中死锁检测和解除死锁的方法。该方法同样适用于RS-422 接口。
2009-05-13 16:12:41
21 CSMA/CA协议与CSMA/CD协议的差异使数据流间的竞争具有与有线网络不同的特性。该文通过在无线Mesh网络实验床上进行的实验对无线数据流间的竞争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共享信
2009-04-07 08:49:43
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