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的传送速率是多少?
USB 1.0的传输速度是1.5Mbps
USB 1.1的传输速度是12M/s
USB 2.0的传输速度是480M/s
USB 2.0的传输速度是5G/s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 现在电脑系统接驳外围设备的接口并无统一的标准,如键盘的插口是圆的、连接打印机要用9针或25针的并行接口、鼠标则要用9针或25针的串行接口。USB把这些不同的接口统一起来,使用一个4针插头作为标准插头。通过这个标准插头,采用菊花链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设连接起来,并且不会损失带宽。也就是说,USB 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普通串口传输速度偏慢,连接设备有限的弊病。
Intel、Compaq、Digital、IBM、Microsoft、NEC、Northern Telecom等世界上著名的七家计算机公司和通讯公司于1995年11月正式制定了USB0.9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规范,而把USB接口真正设计在主板上用了一年的时间。1996年1月USB1.0标准推出,1997年开始有真正符合USB技术标准的外设出现。USB1.1是目前计算机与外设上普遍采用的标准。
与只能连接modem,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的外接串口、并口相比,USB还能连接键盘、鼠标、监视器等各种基本外设,最多可接127个外设,而且即插即用,无需重启或安装驱动程序即可自动识别;USB只使用5v电压,就能达到12mbps的数据传输速度。为了更好的支持即插即用功能,大部分主板芯片都带有USB控制芯片组,所以无需额外添加任何设备。现在的主板几乎都已经将USB端口作为标配,更是极大地方便了USB设备的使用。
Intel、Compaq、NEC、MS于1996年1月联合推出了USB1.0标准,当时只是单纯对USB的格式与标准进行了规范。到了1998年,它们又制定出整合了电磁传送的规格、协议以及软硬件技术的USB1.1标准。
随着这些实用标准的推出,英特尔,VIA, SiS, ALi等主板厂商也纷纷推出支持USB接口的主板芯片,USB接口终于成为pc的基本配置。USB技术从1994年开始提出到1999年的普及,虽经历多次修订,但如今终于得到承认并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USB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控制器(Host Controller)、集线器 (Hub) 、USB 设备。控制器(Host Controller)主要负责执行由控制器驱动程序发出的命令。控制器驱动程序(Host Controller Driver)在控制器与USB设备之间建立通信信道。USB设备(USB Device)包括与PC相连的USB外围设备,分为两类,一类设备本身可再接其它USB外围设备,另一类设备本身不可再连接其它外围设备,前者称为集线器 (Hub),后者称为设备(Funct ion)。
USB 2.0理论上最大传输速度是 480Mbps,但实际中总线速度和各个设备的数据传输速度还是不同的。针对设备对系统资源需求的不同,在USB规范中规定了四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等时传输方式(Isochronous),中断传输方式(Interrupt),控制传输方式(Control)和批(Bulk)传输方式。
根据总线的繁忙缓急程度(Busy, Idle),系统会自动选择其中合适的传输模式。最快的批(Bulk)传输方式可以使用99%的编译量,达到每秒53MB数据的速度。
* 低速模式(Low-Speed)键盘,鼠标,游戏控制器等对话型设备所使用的10~100Kbit/sec传输模式,平均速度为1.5Mbps。
* 全速模式 (Full-Speed) 电话,音频视频压缩情况下所使用的500Kbit~10Mbit/sec模式。主要是硬盘,CD-ROM/ CD-RW, ZIP drive,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使用的模式,平均速度为12Mbps。
* 高速模式(High-Speed) 主要是需要高编译量的视频存储设备使用的模式,传输速度可达25~480Mbps。
USB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得益于它的优异特性。它具有使用及携带方便,速度快捷等优点。下面我们分别讲述:
USB支持热插拔及即插即用功能。热插拔功能可以在开机状态下安装USB设备,省去了频繁开关电源的烦恼。即插即用功能使PC可以自动识别添加的硬件,无需安装驱动程序,极大地方便了使用。
使用USB接口可以连接多个不同的设备,而过去的串口和并口只能各接一个设备,而且USB接口支持多个不同设备的串列连接,一个USB口理论上可以连接127个USB设备。连接的方式也十分灵活,既可以使用串行连接,也可以使用中枢转接头(Hub),把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再同PC机的USB口相接。在 USB方式下,所有的外设都在机箱外连接,连接外设不必再打开机箱,为PC 的外设扩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USB 的传输速度极快。USB Version 1.1理论上具备 12Mbps的速度,比串口快了整整100倍,比并口也快了十多倍。而 USB Version 2.0更是具有最高480Mbps的速度,尤其适合ZIP 驱动器的使用。
USB由于具有以上的优点,早已被定为世界性的标准。现在生产的主板和周边设备无不支持USB标准,PC机更是把USB接口作为标配。
SCSI 总线尽管也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外接设备的连接线却只有1.5m ,而且还十分粗笨。USB的连接线不仅够长,而且只有鼠标键盘线那么粗,也能基本独立供电,使用十分方便。
各端口能提供500mA电流,使用低电耗设备时不需要额外的供电线路。
现在mp3 player使用的USB大部分采用 USB 1.1标准。在mp3传输速度下, 虽然2.0与 1.1没有太多差异,但USB 2.0作为新的标准,必将越来越普及。
USB 2.0 使用串联方式,能达到最大 480Mbps的数据传输速度,比 USB 1.1有更大的性能提升,并向下兼容USB 1.1。
USB1.1在 low speed 模式下传输速度为1.5Mbps, full speed模式下为12Mbps。 而USB2.0不仅支持 low speed 与full speed 模式,在high speed下还能达到高出 USB1.1标准 40倍的最快 480Mbps的传输速度。
总线的传输速度与设备的传输速度并不相同。数据传输速度(Data transfer rate)取决于总线的繁忙程度 (busy),以及其使用的传输模式。最高的 high speed bulk transfer 模式能占用大约 90%带宽(Bandwidth),达到 53Mbyte/sec的数据传输速度。
USB 1.1只有 low speed (1.5Mbps)与full speed(12Mbps) 两种模式,而USB 2.0增加了high speed(480Mbps)模式。
USB2.0可以向下兼容USB 1.1。因此所有 USB1.1 设备都能与 USB2.0设备共用。
由于 USB2.0可以向下兼容USB 1.1,因此在USB1.1 host controller下可以使用USB2.0设备,并能够达到最高 480Mbps的速度。
由于 USB2.0可以向下兼容USB 1.1,因此在USB1.1 host controller下可以使用USB2.0设备,并能够达到最高 480Mbps的速度。
设备可以支持USB2.0,但 OS还无法支持 USB2.0 驱动程序时,产品就有USB2.0 Ready的标识。
控制器必须支持 USB2.0。(EHCI即 Enh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支持). PC机必须内置或添加PCI 卡或Card bus(笔记本电脑)。OS必须添加控制器的USB2.0驱动程序,使用 USB2.0集线器时,必须添加 USB2.0集线器驱动程序,或者 OS本身支持。此时才能连接支持USB2.0 High Speed模式的设备,注意: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在不使用集线器时,能提供支持的OS 环境有 Windows 98SE, Windows ME, Windows 2000, Windows XP。而大部分设备在Windows 95, Windows NT下不被支持。 Mac机的 Mac OS X支持USB2.0,但在 Mac OS 8.6与 9.x环境下, USB2.0 设备只能在 USB1.1标准下使用。
虽然规格上基本是统一的,但是由于现在市场上销售的USB1.1连接线并不完全符合USB1.1标准,所以在USB2.0的 High speed模式下应谨慎使用。
USB1.1设备在USB2.0环境下无法达到480Mbps的数据传输速度,只能以USB 1.1标准运行。USB1.1设备虽然可以同USB2.0 合用,但USB2.0设备只有在连接到USB2.0 控制器host controller或 USB2.0集线器(hub)时,才能发挥 USB2.0性能。
IEEE1394(火线Firewire. iLink)的最大传输速度是 400Mbps,而 IEEE1394b为3.2Gbps。 虽然电脑周边设备可以选择USB2.0与 IEEE1394任意一种连接方式,但这两种接口是为不同的目的而设计的。USB的控制器同时传送所有数据,并且它们只有一个目的地。而IEEE1394可与周边设备进行各自不同的直接通信,可以有多个目的地。
所有USB 设备都必须有控制芯片和Firmware(固件),而且各周边设备为管理low level驱动和application(应用)间的通信,还必须具有设备驱动device driver。支持USB2.0的主机还必须有控制器硬件、或者由操作系统(OS)提供的软件驱动程序,非内置驱动的设备也要有相应的驱动程序。
以上就是有关 USB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理解USB能有所裨益。
评论
查看更多